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1-27 05:41蔡秀琴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字形识字汉字

蔡秀琴

(大通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青海 西宁 810001)

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形体中的汉字文化信息十分丰富。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工具性知识,又要将人文性教育内容融入进来。通过传统汉字文化的渗透,既可以有效达成识字教学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高效识记。同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体系得到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一、传统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将汉字的结构笔画等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人文性知识遭到忽视,不仅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幅度增加,学生识字的意愿也会明显降低。面对这种情况,要在识字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汉字文化,对死记、硬记的识字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效达成识字教学目标

1.识记字形

汉字的表意特征明显,依托字形将文字的意义表现出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将汉字的造字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对识字方法进行掌握。在汉字字形分析时,则可对汉字本源进行追溯或对汉字历史形态进行还原,这样汉字教学的有效性将可以得到提高。

2.理解字义

汉字具有较多的字数,拥有千变万化的形体。但构字部件是有限的,汉字偏旁不仅对字形进行构造,也可将汉字音、意给表达出来。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大量的汉字。如果一直将机械记忆方法应用过来,将容易有混淆问题出现。而通过将汉字文化信息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们能够对汉字构形与文化内涵间的联系进行充分了解,有效改善识字学习效果。

3.读准字音

声符是汉字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主要用以确立字的读音。通过融入传统汉字文化,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声符部件,尝试读出生字字音。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汉字的声调之美进行感受[1]。

(二)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汉民族文化,通过将传统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体会和感知,促使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逐步培养和增强。以“礼”字为例,其部首联系着古代祭祀活动,将当时社会的等级、亲疏关系等反映出来,之后向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方面延伸。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礼”的古今义进行讲解,不仅学生能够快速识记形,还可以对古代祭祀活动形式进行了解,接受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洗礼。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社会中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力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为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需要从文字着手,让学生对祖国文化魅力进行充分体验和感知[2]。

二、传统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字理溯源

本种策略指的是溯源汉字的构字原理,深入分析汉字中蕴含的理据。通过对汉字内部理据进行分析,能够有效还原汉字文化,将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深入理解汉字文化。第一,从字源入手。我国汉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涵盖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种类型,通过对汉字历史状态进行还原,采取看图识字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调动起来,不仅学生的识字效率大幅度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奇妙进行感知。汉字并不是直接临摹平面图形或简单再现自然界事物,而是人们进行了再创造,导致其形体构成独特性较强。通过将汉字的特异性利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被快速集中,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3]。依托汉字字源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汉字与图形,学生们可先形成视觉感知,之后对接思维认知,既能够深刻记忆汉字字形,又可以对汉字字义、构成规律等进行了解。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采取枯燥的死记硬背识字教学策略,课堂活力将会显著减弱,学生的识字愿望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汉字较为抽象,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认知模式不相符合。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具体事物来联系抽象汉字图形,降低学生们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以“日、月、山、水”为例,教材中已经用图片对汉字的原始状态进行了展现。教师先让学生们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自己去认知这些汉字,之后方才进行评价,这样学生能够将客观事物与抽象符号间的联系构建起来,不仅识字教学趣味性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得到锻炼与发展。第二,从字根入手。汉字由字根组成,通过向学生们讲解字根,可帮助学生们对汉字的演变脉络进行了解,掌握基础的识字认知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学习能力。原始汉字主要是对事物的外形进行临摹,于汉字形体、字根中直接显现。以“鱼、鸟、水、火”等汉字为例,皆用“取意”或“取形”的方式临摹了事物的外形。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汉字字根开始结合会意与指事。以“日”字为例,其字义为太阳,在开展含有日字的生字教学中,可将“日”这一字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如“早”字代表着太阳从黑暗中裂开涌出,“旦”字代表着太阳升起于地平线上。通过本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学生能够高效识记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且可以对先民的智慧进行感受。第三,从字形入手。大部分汉字的字义能够通过字形展现出来,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汉字字形进行分析,将汉字形体结构中内部理据挖掘出来,促使学生的汉字形体结构得到规范。同时,学生对汉字构形原理、构字规律进行掌握后,能够有效迁移到后续的生字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以“盥”字为例,上半部由两只手和水组成,下半部为器皿。通过对其字形进行分析,学生皆可快速明晰字义。

(二)情感体验

传统识字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意愿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用具体、生动的画面、情境等来转化抽象汉字,将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进课堂中,这样既可以将汉字中的内隐情感挖掘出来,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心理机制。在具体实践中,要将学生的认知特征、心理特点等纳入考虑范围,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第一,感受语境中的汉字意蕴。一字多义是汉字的重要特征,不同语境下具有差异化的意蕴。以“直”字为例,从表面上讲,此字只有简单的含义,但诗人通过遣词造句,却可以将不同韵味的意境之美给表达出来[4]。如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用“直”字生动描绘了孤烟的动态之状。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用“直”字刻画了水流湍急、高山陡峻的特征。如果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仅仅从工具性层面着手,汉字的生命力、灵性悟性将难以体现。因此,教师可从语境角度着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汉字意境,帮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感受。第二,丰富情境创设方法。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解,教师可将多元化的情境呈现方式应用过来,如游戏、演示、字谜等,以形象生动的汉字个体来转化枯燥抽象的汉字符号,这样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将会显著增强。在具体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差异纳入考虑范围,科学选择情境创设方法,保证学生识字兴趣可以得到充分激发。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着重采取猜谜语等游戏化的呈现方式。以“耳”、“眼”、“聪”等字为例,教师提前准备对应的猜谜游戏,于课堂中引导学生猜测谜底。同时,也可鼓励学生结合这些汉字的构形特点,自己创编一些谜语,这样不仅学生的识字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得到发展。此外,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将现代多媒体技术积极应用过来。通过对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进行综合利用,汉字的生命力可以得到有效增强,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汉字文化。依托视频图片等载体,既可以将特定的识字情境再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解,又能够对汉字的文化底蕴进行直观展现,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第三,引导学生立体感悟。汉字对先民的智慧、悟性等进行了凝聚,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文化,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汉字文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汉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透过早期汉字的形体结构,能够对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行了解[5]。在原始时期,人类尚未充分认识大自然,不具备良好的适应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不能够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对自然神灵较为崇拜,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祭祀活动。因此,在学习“示”字旁汉字时,即可向学生们讲解古代的祭祀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向学生们简单呈现汉字中的人文风俗。进入高年级后,可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汉字背后的风俗,这样学生的识字效率将可以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将传统汉字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不仅学生的识字效率可以得到提高,识字教学的人文性也可得到增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接受特征,合理选择传统汉字文化的渗透方式,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字形识字汉字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