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2021-11-27 11:28魏亮杨晓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有效性措施小学数学

魏亮 杨晓霞

摘要: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种子课”,这种教学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种子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链,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这棵树能够茁壮生长,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创新型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13-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under the concept of "seed course"

WEI Liang  (Shidong primary school,Gaolan County,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Yang Xiaoxia  (doujiazhuang primary school,Gaolan County,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t present,a new teaching concept - "seed course" is put forwar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Once this teaching concept is put forward,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educators.The purpose of seed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form their own knowledge chain and promo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It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Seed class;Teaching;Effectiveness;Measures

傳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教”的过程,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地位,而在种子课的理念下,教学以“学”为主,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有效问题、促成学生合作、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下面从这4个方面详细介绍种子课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1. 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动力

“种子课”理念下,将教学中的“学”作为主导,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关系。根据数学学科具有生活性的特点,生活学生数学知识“种子”的“培育土壤”,是促使“种子”生长的营养来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数学教学。同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可以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之后更为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打造“教”与“学”为一体的数学生活化课堂。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关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可以作为数的认识和基础数学的运算规则“加减法”这一数学知识体系的种子课,这个课时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字的运算规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片场景,图片中显示学生家庭中购买一些水果,其中有1个梨、2个桃子、3个橘子、4个草莓、5个苹果。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化的图片场景,说一说哪类水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来表示……随后,教师给学生发放水果图案卡片,每类水果都有5个图案卡片,引导学生先拿出1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再拿出一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手里的苹果图片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以此类推,直到学生的手里拿到了5个苹果图片停止。在学生手里苹果图片数量逐渐的增加过程中,学生逐渐构建在数字1的基础上增加1个数字1,是2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数量关系中加法的运算。最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1个1个的拿出苹果图片,来理解数量关系1到5数字中减法的运算。这一课时种子课的学习,可以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的加减法,为学生之后学习2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做铺垫。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这粒“种子”生长的关键,教师的提问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导入新知环节,自然的引入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思考的环境。学生带着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去探究数学理论知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质疑,不断的分析数学理论知识中的规律,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知识链结构,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质疑。当然,教师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有效性,需要满足以下两点。一是否符合当下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教师不能为了彰显数学知识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便引入了难度较高的问题,这样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会使得学生心理备受打击,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具有过渡性和层次性;二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二次提问,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巩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准备。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分数这个概念较为陌生,但是能够理解生活中有关分配问题中整体和一半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与生活化的话题结合起来教学。利用多媒体导入问题“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去郊游,一共拿了4个苹果,请问你们两个人怎么分配才合理公平呢?”学生纷纷回答要分配的一样多,一人一半数量,每个人两个苹果,让学生联系所学过的除法运算,列出算式4÷2=2,通过问题帮助学生理解2是4的一半的概念,初步建立1/2分数意识。之后教师在引入蛋糕问题,“假如你要过生日,請你的好朋友吃蛋糕,每个人要分多少呢?”教师故意在问题中留下漏洞,没有说明分蛋糕的人数,让学生自行思考分配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有的学生直接回答一人一半,一人1/2,有的学生则提出疑问,“如果我邀请了两位好朋友来吃蛋糕呢?3位好朋友呢?”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二次提问,“5个人的时候怎样分配?人数多的时候每个人应该分整个蛋糕的多少呢?”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来表示分配问题,问题中有几个人便是几分之1,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3. 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种子课”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自主探究意识,能够从所学的数学知识中,分析和总结出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而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训练学生的探究本能,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多种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加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不断的猜测和解答,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中,而是可以通过组建小组的形式,在拉近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距离,让学生小组针对某一数学问题或新知进行探讨。也可以转换课堂,让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数学知识进行完整的分析和总结,再充当教师的位置,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能达成学生数学思想交流的教学目的,为小学数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小学生不数学综合素质。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关于《 位置与方向(1)》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学会辨别方位和位置,组织学生成立4人小组,先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学生名字,之后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让学生初步的体验空间的方位。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小组互相描述学校的基础设施对于教室的方位位置,或是学校的方位。如操场在教室的南面,公园在学校的北面等。最后教师展示一张地图,标注学校、博物馆、超市、图书馆等位置,让学生合作研究地图,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描述地图,描述某一建筑物的具体所在的位置。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讨论最快找出位置的方法,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空间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弱,而小学数学知识涉及到数量计算、图形几何等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学生学习这类知识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而重视学生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这类知识,则可以有效的将这类抽象的内容与实践的内容相互结合起来,刺激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培养学生学会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方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了解数学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之后能够做到知识迁移。此外,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是“种子课”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数学理论”知识教学的单一化模式,丰富的数学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让数学课堂呈现多元化的、创新的改变,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在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关于《 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深刻的认识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教师便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组成部分的认识。让学生自行拿出一张矩形的纸,试着将长方形的纸张经过旋转得到一个圆柱筒,学生在旋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圆柱桶是经过长方形的哪条轴旋转得到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开动大脑,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提高学生的智力。学生在动手操作过后,了解到圆柱的组成部分,侧面是由一个矩形旋转组成、底面是两个圆形,方便学生之后容易理解圆柱面积的的计算过程。随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只小木棒,和一个硬纸成了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直角边粘在小木棒上,在学生粘贴牢固之后,引导学生转动小木棒,观察感动后的图形形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圆锥,圆锥的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方便学生之后动手操作研究圆锥的体积与面积。

种子课教学理念下,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目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开动大脑,自主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讨论和探究当中,促进学生旧知多思,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红明.选好“种子”知识,上好“种子课”[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06):13-14.

[2]陈丽芳.生长的力量,不可量自会强——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08):48-48.

[3]黄敏欣.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以《厘米的认识》为例[J].消费导刊,2019(09):91-91.

猜你喜欢
有效性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