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27 23:33刘靖
智慧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刘靖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近三年来我卫生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感染性疾病81名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常规检验,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指标。结果:血常规结果除WBC外,静脉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大于末梢组,而WBC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末梢组,重复性检测结果中,静脉组两次检测结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末梢组两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波动,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年龄较小不易采血的患者可以推荐使用末梢采血的方式,但是对于成年以及住院患者则推荐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来降低检测上的误差,所以在我院日常工作中,我们尽量采取更为准确及更适应每位患者的采血方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静脉血;末梢血

临床诊断中,大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均需要依赖血常规检测进行辅助诊断,血常规是临床最基本、最常见的化验项目之一,常见的采血方法就是采集末梢(手指末梢静脉)和静脉采血,传统的检测中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1-2]。本篇研究分析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来我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感染性疾病81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37人,年龄范围是19-69岁,平均年龄(43.38±2.82)岁,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是在空腹进行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仪器为已经进行校准的迈瑞Mindray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静脉组采血方法为:使用真空采血管(抗凝剂为EDTA-K2)抽取患者静脉血2ml,将血液与抗凝剂进行充分混合;末梢组采血方法为:使用含稀释液的硅化塑料管抽取患者手指血液20ul,并充分混匀。最后,控制血球仪操作系统为全血和预稀释模式分别对两种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1.3评价方法

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两组血常规七项结果进行检查,包括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C(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PLT(血小板)。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两组患者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间比较的P值小于0.05时,表示两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血常规结果除WBC外,静脉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大于末梢组,而WBC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末梢组,重复性检测结果中,静脉组两次检测结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组两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波动,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采集末梢血是通过将患者手指末梢部位的血液进行稀释后分析,能够做到密切监测患者血液组分的具体变化情况。因为采集末梢血疼痛较轻,特别是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所以,在临床中被广大患者追捧。本篇研究分析在我院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检测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血常规结果除WBC外,静脉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大于末梢组,而WBC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末梢组,重复性检测结果中,静脉组两次检测结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末梢组两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波动,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在临床检测中,有研究也显示末梢血检测具有差异性,重复性不如静脉血,也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末梢血温度过、末梢出血速度慢以及末梢采血反复按压等。因此,我院对于年龄较小不易采血的患者可以推薦使用末梢采血的方式,但是对于成年以及住院患者则推荐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来降低检测上的误差。

参考文献:

[1]许新元.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差别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3):182-184.

[2]努尔比叶古丽·吐尔逊. 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175.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究
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及应用价值对照研究
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照研究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