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究

2021-11-28 11:55李苑莹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双创校企

陈 燊 李苑莹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的过程中,对创新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双创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互联网+大健康”的环境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精确的掌握人才需求,预防出现双创教育体系问题,将“互联网+大健康”作为导向提升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性,满足新时期的人才需求。

一、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点

为了可以在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项目融合的环境背景下,更好地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遵循相应的要点,确保人才的有效培育。主要的要点为:

(一)遵循把握需求的要点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关于“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互联网和健康服务之间的联系力度,通过构建人群健康数据库的形式、创建健康服务产业链的形式等将互联网技术与大健康产业之间相互整合。在这个市场发展的环境中,培养双创人才,就应该结合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制定完善的双创计划方案,按照未来亟待开发的“互联网+大健康”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情况,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使得人才可以在市场中把握机遇,增加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向着“互联网+大健康”的市场发展。

(二)遵循系统化的要点

在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中应该遵循系统化的要点,保证有关模式的系统性。首先,应尽可能预防出现常见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和规划方案,在方案内容中明确培养模式的内容、培养目标等等,尽可能将人才培养的实践操作项目、实践内容和“互联网+大健康”之间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创业技能,使得学生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具备一定的双创能力。其次,重点选择和“互联网+大健康”有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为学生设置双创课程、实践操作项目、实习实训项目等等,也可以邀请有关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在系统化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互联网+大健康”下的双创知识与技能,促使其双创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最后,应该创建专门的双创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将培养学生“互联网+大健康”导向下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作为主要的目标,明确学校每个部门、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要求制定完善育人计划的同时,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双创实践操作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双创项目的落地指导,主要就是工商注册方面、税务登记方面的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为有意向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等,鼓励学生参与到双创的实践活动中。

(三)遵循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在“互联网+大健康”的环境中应该积极遵循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原则,创建大健康产业、教学之间的良好联合模式,将其与科研项目相互整合,整合学校、社会与企业的育人资源,保证双创人才培养的高效化程度。建议学校在工作中可以积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校地合作育人模式、学校与研发机构合作育人模式等等,采用科技帮扶的形式、技术联盟的形式、股份合作形式、产学研一体化形式等,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操作的培训,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载体,将“互联网+大健康”作为主要的导向,在各种育人模式的帮助下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二、以“互联网+大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措施

我国在双创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应该积极将“互联网+大健康”作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模式,通过不同的模式来更好地培养“互联网+大健康”下双创人才。

(一)构建人才孵化模式

建议为学生创建“互联网+大健康”特色性的双创实训平台,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积极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全面整合双创教育方面的优势资源,争取在企业的支持下共同建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创业能力的孵化基地,增强人才的储备效果,发挥产品、产业的协同双创教育平台。在此期间学校还可以与企业之间共同建设“互联网+大健康”下的双创人才培养基地,设置创新班、创业班,将其当作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双创实践操作的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在网络中设置学生科技双创培育项目方面的师生互动、专家评审等平台,为学生学习双创技能、参与项目实践等提供指导与帮助。

(二)构建与区域发展适应的培养模式

双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机制与区域之内的社会发展情况、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相互对接非常重要,只有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的人才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综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区域发展之间相互适应。首先,应该着重按照区域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等,完善有关的理论内容、实践操作内容,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并且将双创教育研究纳入学术研究的领域中,更好的开设有关双创人才培养的教改课题,按照社会需求探索出更多的人才双创技能培养方案。其次,应重点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到校内和校外的各种培训活动中,尤其是辅导员,应该参与就业教育指导的培训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最后,在“互联网+大健康”的导向之下,还应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同时融入大健康的理念,使得学生可以对“互联网+大健康”下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学习的技能有着深入理解,并且在实践操作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有关双创知识、技能,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需求、知识学习需求。

(三)打造校内外的双创项目基地

为了在“互联网+大健康”的导向下增强双创育人的效果,应该积极大小校内、校外的双创项目基地,为学生的技能发展、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1.学校可以和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创建校企产学研的相关双创项目,建设人才孵化基地,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在和企业、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在校外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确保人才教育工作能够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之间良好对接,形成各合作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格局。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建设“互联网+大健康”的产业产学研人才孵化基地,在其中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创建相应的高新技术人才集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提高科研创新的有效性。这样除了能够在基地中帮助学校培养更多双创人才,还能带动企业进行技术的革新,充分整合配置学校、企业与政府的育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学生在项目的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更多双创技能。

2.创建校内的实训基地。“互联网+大健康”的环境下培养双创人才,应该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在校内的基地中更好的学习与掌握有关双创技能、知识。建设校内双创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的人才到学校中为学生提供双创指导,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共同合作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校内双创实践操作项目,将操作项目和科研平台之间相互联系,重点培养学生在双创项目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科研成果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双创项目与企业相互对接的过程中,还需要优化性的整合有关育人资源,制定完善的统筹规划方案,科学化开展布局工作,构建具有特色性的“大健康”双创教育工作体系,保证可以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根本需求。

(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双创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互联网+大健康”领域优秀的双创人才,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开发双创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专业情况、多元学科情况等积极进行课程的改革,按照“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跨学科联合开课的相关工作。例如:全球的大健康产业中已经形成了分类标准,“互联网+大健康“的产业链中已经形成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药服务”“互联网+健康食品”“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基本产业群体,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指标检测产品、大数据医院信息统计与模型分析产品等等。在此情况下,就要按照产业的前沿情况创新性开发双创校本课程,将课程和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和产业有关的双创知识技能,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期间,应着重关注学生双创技能、素质的发展,在企业的指导下为学生开发基础类型课程、拓展类型课程、高端类型课程。同时在课程中设置双创研究课题,使得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增强双创研究效果和学习效果[1]。

(五)积极参与双创技能大赛活动

学校在培养“互联网+大健康”双创人才的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到有关的双创技能大赛活动中,鼓励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使其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双创技能。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比赛的规则与要求、需要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互联网+大健康”相关的双创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在学校中为学生模拟大赛的真实场景,要求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自主性进行赛前准备、赛前学习、赛中的实践操作、赛后的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技能大赛的应对能力,还能在大赛的导向下促使学生系统化掌握双创知识技能。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以在专业评委的指导下明确自身双创能力的不足、优势所在,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未来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制定完善的计划,科学化参与双创项目。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在企业技术人员、成功创业者的指导之下使得学生掌握双创技能,符合“互联网+大健康”下的社会双创人才需求[2]。

综上所述,“互联网+大健康”的导向之下合理培养双创人才,需要遵循各种基本性要点与原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而是要利用科学的人才培育方式来促使学生双创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应该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力度,按照新时期社会背景之下的“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特点、双创环境、人才需求等,不断完善有关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双创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数读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