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阴虚证研究概述

2021-11-28 11:44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汤主阴液伤寒杂病论

邵 丹,陈 建(通讯作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汉代,历经千年,被历朝历代中医人奉作经典,至今依旧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它生动描述了外感病及杂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变化规律,向后人展示了独特而系统的临床思维及处方用药,使六经辩证理论体系得以发展完善。历代医家认为本书“详于寒而略于温”,其对阳虚证的治疗有较为完整的论述,而对阴虚证的论述较少且松散,但独具特色。现概述《伤寒杂病论》阴虚证研究如下。

1.“阴虚”的认识

阴虚,首次记载于《黄帝内经》,其明文提及“阴虚”就多达11处。但因本书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故其所谈及的“阴虚”含义不尽一致。而后世关于阴虚理论的探讨,呈现“百家争鸣”之势。任健等[1]整理总结了常用辞典及相关专著中对“阴虚”的解释,指出目前学界的共识为“阴虚”指“阴”的不足,即人体内一切符合阴的属性的物质不足,常指津、液、精、血等物质的不足。故《伤寒杂病论》中含“津”“液”“精”、“血”等的条文,均可视为与“阴”相关,应重点研读与分析。

2.“阴虚证”

阴虚证,指人体阴液亏少,其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或阴不制阳,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2]。常见于热病后期或慢病,日久耗损阴液;年老体衰,阴液亏虚;情志不遂,郁火耗阴;六淫之邪,燥火伤阴;房事不节,阴精过耗;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耗损阴液等。阴液消耗过度,生成不及或不足,阴液亏虚,滋润濡养之功能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从而出现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多种病变。

阴虚证为临床常见证候,郑绍勇等[3]通过检索4 000多篇“阴虚证”相关中医临床文献,分析阴虚频率,结论为糖尿病最高达9.74%,高血压第2位达5.09%,冠心病以5.02%第3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阴虚是其主要病因,故对阴虚证的系统研究,具有广泛而实际的临床意义。

3.“阴虚证”治法及张仲景特色方药

《伤寒杂病论》而对阴虚证的论述较为松散,直接提及“阴虚”的条文仅2处,缺乏详尽系统的阐述。但仔细分析原文,不难发现,与“阴液不足”相关的条文多达数十条,全书涉及阴虚证临床表现、体现特色治阴之法的处方和特色用药的条文更是众多,故阴虚证亦是《伤寒杂病论》重要的论述内容,足可窥见张仲景治阴之法独具特色与创新,除了常规的滋阴之法,还有“从阳治阴”“温阳存津”“泻热存阴”“急下存阴”“酸甘化阴”“育阴利水”“清热养阴”“滋养肺肾”“润养心肺”“咸凉润下”“润养肺胃”等治阴之法,为后世治疗阴虚证提供多角度、多思维方向的治疗经验与参考,对临床实践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举部分治法方药如下:

3.1 “泻热存阴”—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为热灼真阴,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阴血亏损的少阴热化证。以黄芩黄连速泻心火,急泻其热则津液可存;以血肉有情之品滋肝肾真阴[4]、补养心血,泻热存阴,使其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诸症得解。此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周晓波[5]用以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总有效率达94%。此方不仅用于治疗“不得卧”的失眠症,在治疗焦虑症、萎缩性舌炎等病症也屡见奇效。治疗大学生失眠,谭斌[6]用黄连阿胶汤与西药安定做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阿胶组有效,且更加持久,可以明显减少精神类西药的滥用和药物依赖性。李武德[7]用以治疗萎缩性舌炎55例,有效率达92.5%,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总有效仅66.7%。

3.2 “滋养肺肾”—猪肤汤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此为少阴虚热,下利伤阴,阴虚生热,虚热循经上扰,经气不利所致[8]。用猪肤汤益肠胃,滋肺肾,敛虚热。此方猪肤为血肉有情之品,滋补肾精,壮水之主,滋阴以制热,白蜜清虚热润燥和咽,米粉和中止利。聂彦阁[9]用以治疗慢性咽炎总有效率达90.0%,治疗后3月内复发率为25.49%;而对照组采用西地碘含片,有效率为74.29%,且复发率高达53.66%。

3.3 “育阴利水”—猪苓汤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本证主要为热病伤津,阴液亏虚,渴欲饮水;热郁下焦,水热互结,气化不利,小便不利;津不上布,咳而呕渴;肾阴亏虚,无以制心火,热扰神明,心烦不眠,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10]。方以阿胶滋肾育阴利水,猪苓、茯苓、泽泻渗湿利水;滑石清热利水,诸药相合,养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正[11]。猪苓汤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术后排尿困难、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癌尿血、尿路结石、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12]。现代实验研究发现,猪苓汤能有效预防肾结石的形成[12];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能保护肾功能,延缓或阻滞肾小球硬化。

3.4 “急下存阴”—大承气汤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阳明病、少阴病的急下证,津伤燥热,里结成实,热结于内,阴液耗伤亏虚,有阴液枯竭之危,故以大承气汤急下燥结之实,泻热通滞,以救真阴,起到急下存阴之功。大承气汤为临床常用基础方,孙文杰等[13]通过分析近10年“大承气汤”相关文献1 275篇,发现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均可使用大承气汤参与治疗。赵佳芬等[14]综述分析了大承气汤的功用,能增加或减少胃肠激素的分泌,有效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15],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水平,抑制血清内毒素、减少炎性因子、抗炎,能增强吞噬细胞能力,能保护脑神经、降低颅内压[16],促进肺损伤修复,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3.5 “清热养阴”—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此为病后气津两耗之证。伤寒病后,虽大热已解,但气分余热尚存[17],津亏气虚尚未恢复,不足以濡养强健体魄,机体消瘦虚弱,少气不足以息,气逆欲吐,故用竹叶石膏汤清热养阴。方中石膏重用,与竹叶二者清热除烦生津,共为君药;人参益气、麦冬养阴,二者共同生津补虚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行气布津,粳米养胃生津和中,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清补并用,清热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恋邪。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成书于汉代,此书详细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后,疾病六经传变的过程及治疗。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阴虚证证治有初步的研究,但理论研究不够完善,多数研究仅立足于某经或某脏腑的;对张仲景阴虚证的经方研究,也以单一方药为主,未能形成网络体系。故有待对《伤寒杂病论》阴虚证进行系统研究,从阴虚证方面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为阴虚证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汤主阴液伤寒杂病论
睡觉时口干怎么办
《原机启微》眼病辨证思想探讨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谵语的证治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
《伤寒论》方中“存阴液”思想应用举隅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讲解(一)第一部分:版本文献
白虎汤临证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