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农民画教学探索

2021-11-28 20:32朱碧云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民画笔者创作

农民画是我国民间特有的画种,是基于农村生活所产生的具有特定乡土气息的艺术,其色彩元素、造型图案都散发着淳朴而奔放的魅力。慈溪农民画是浙东农民画的组成部分,自成特色,别具一格。作为慈溪农民画创作队伍中的一员,也是当地乡镇小学的教师,笔者自2007年起把农民画教学引入学校美术课堂,使之成为学校特色之一。

农民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需要一定的知识、阅历尤其是生活经验,因此即便是乡镇学生,创作农民画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具有较大难度。经过十余年摸索,笔者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核心,以“传统艺术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价值为导向,通过将课堂教育与体验式教学相融合,从地方文化资源向现代生活流行创意转型,探索出了一条“乐生活,美课堂”的教学新路径。

一、美,从生活中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指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并利用身边资源,通过创造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打开农民画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通道,进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技能。

(一)依托校园优势,体验农耕生活

就像农民不能没有土地,农民画当然也离不开泥土。笔者征得学校同意,将校内原有的农耕园按班级分片包干,让孩子们做起“小农民”,自主决定种植果蔬,体验农耕生活。待到收获时节,孩子们不仅能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可以组织义卖等活动,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从耕耘、播种、养护到收获的全过程沉浸式体验,使孩子们对农耕有了具象的认识,再引导孩子们将这些认识以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从参与到体验、由体验再延伸到绘画表达,整个过程产生互动和内化,让孩子们的手头上、脑海里有了大量与农耕相关的素材,为他们的创作积累一定的素材基础。

(二)挖掘校外资源,开拓更大眼界

除了学校这方小园地,我们更注重挖掘校外大天地。学校所在的横河镇有山有水,风景优美,人文底蕴丰厚,拥有大量的创作素材,为此我们组织孩子们走出校园进行采风。

如金桂飘香之时,带孩子们开展“风吹稻浪庆丰收”户外体验。碧空之下稻浪金黄,打谷机里谷粒欢脱,兴奋的孩子们淌着汗水闻着稻香,感受着广阔天地里的美好。有了体会,懂了感恩,明白了何为幸福,他们才能够创作出带感情的作品。(图1)

又如,我们领着孩子们走进当地特色美食“彭桥麻花”的加工点,开展“找寻年的味道”制作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艺人指点下学习麻花制作。有孩子嚼着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麻花,高兴地说:“这是我吃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麻花!”(图2)

再如,我们携孩子们踏入警营,观摩警务训练,登上茶山,学习采摘烘焙……通过一系列的亲身参与,孩子们对社会、对劳动有了更深入与直观的感受,积累了丰富的农民画创作素材,笔下的形象也就更加生动、更富有灵气。(图3至图6)

二、美,在课堂中提炼

以上作品是怎么创作的?课堂中又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在学生们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创作提炼了,这一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一)通过感官认识引导孩子们了解何为农民画

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我们不能直接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告诉他们何为农民画,而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善于发现的特点,采取引导式教学。因此,笔者往往会让孩子们欣赏、分类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并采取一定的启发方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农民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表现形式,继而引导他们将平时积累的适合农民画表现形式的线描素材转化成农民画。

(二)通过形象类比让孩子们懂得农民画构图特点

农民画在构图上力求饱满、完整,具有装饰性,善于在同一个画面中表现不同时间、不同情节,以及散点透视、人大于景等极富特色的处理方式,与儿童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将农民画与儿童画的这些相似点提炼出来,远比讲解基于理论的所谓农民画“全景式构图、主体性构图、创意性构图”等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解放天性激发孩子们创作天赋

農民画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用色,甚至完全以作者的主观愿望设置色彩。最常用的有红、绿、黄、紫、黑五种基本色,热烈、明艳,对比强烈。但是不管怎样,每幅农民画作品一般都有一个主色调。以笔者创作的《上林湖畔杨梅红》(图7)为例,为了表现杨梅挂满枝头的红烈景象,索性把满树都用了暖色系的粉、红、橘等,加之以红色圆点点缀其间,远远看去,呈现出满树的杨梅。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和分析,学生知道了农民画这种大胆而又和谐统一的巧妙用色。这很符合孩子的天性。所以对孩子们的创作天赋无需太多顾虑,只要能鼓励他们解放天性,不拘泥于固有概念,他们就能创作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农民画习作。如《采荷》(图8)和《迎新年》(图9)两幅学生作品,都有一个主色调。《采荷》作品以满池碧绿的荷叶为主色调,少许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其中,显得格外清新靓丽;《迎新年》画面中祖孙俩在房间剪纸的场景则显得色彩艳丽,采用了深色的底色与黄、红、绿等颜色的搭配,特别是红色的“福”字更加衬托出过年迎新的喜庆气氛。

三、美,回到生活中去

扎根传统是农民画创作的根本,勇于创新是农民画创作的生命力。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引导学习,孩子们能够基本掌握农民画的创作。这一阶段就是通过将农民画融入其他载体中,或者对农民画进行二度创作,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提升农民画的艺术表达性,实现“美从生活中来,美到生活中去”的目标,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作力。

这阶段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二个方面来展开的:

(一)运用新载体引导孩子们学习与创作

传统的绘画创作就是用画笔在纸上描绘,但是纸不应该局限于平面的,它也可以是立体的,我们可以利用三维立体物品,来创作出立体的农民画作品。

1.与其他艺术品相融合

比如,笔者从网上购买可用于DIY创作的各类素面的伞、扇子等艺术半成品,让孩子们在上面绘制农民画习作,使这些半成品的素面材料与农民画相融合,成为完整而全新的艺术品。(图10)

2.挖掘身边可用的载体

引导孩子们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发现生活中可加以改造利用的诸如酒坛、鹅卵石、竹匾等载体。利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载体进行绘画,既能使孩子们感到新奇、觉得好玩,又能让这些废旧物再获新生,更能教会孩子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巧手。(图11)

(二)通过二度创作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

在有了一定的作品积累之后,可以根据孩子们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不同的主题,有选择地帮助他们进行二度创作,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积极性。

1.定制文创产品

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纯手工创作农民画衍生艺术品的同时,笔者充分利用现代技艺,通过工厂定制的方法,试着将孩子们优秀的习作印制在抱枕、文化衫、杯垫、书签、杯子、铅笔袋、床头灯等物品上面。这种从设计、工艺、制版、生产四个纬度对孩子们的农民画习作进行二度创作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大大丰富习作的多样性表达,同时也成为学校的特色“校品”。(图12至图14)

2.装扮校园

孩子们的农民画,尤其是创作在其他不同载体上的作品,可以通过一定的造型设计巧妙地展示在楼道、图书馆以及校园各处。农民画作品以其丰富的色彩、多变的造型既能很好地装扮学校,营造浓浓的艺术氛围,更能激发孩子们相互学习、借鉴与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承载着乡愁、体现乡村文明风貌的农民画必将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冲击,亟需传承与发展。笔者近几年以学校为主要基地,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核心,基于生活情境下开展的农民画教学探索,既能使慈溪农民画艺术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有利于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丰富学校美学教育,因此愿与大家分享,共同扛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旗。

作者簡介:朱碧云,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农民画笔者创作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Jazz
老师,别走……
金山农民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性能相差达32%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