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的社交能力培养策略

2021-11-28 23:27张海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中班幼儿

张海婷

摘  要:幼儿社会化的实质是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而木工创意活动则是激发幼儿各种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互助等,培养和提升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木工创意激发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能力是推进幼儿园社会教育及提升幼儿社交能力的有效路径。通过对木工创意活动过程中材料、工具数量的调整,教师对于幼儿木工创意活动的指导方式的改变,让木工创意活动成为培养中班幼儿社交能力的“实践场”。

关键词:木工创意活动;中班幼儿;社交能力;培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3-0085-02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ocial Ability in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of Woodworking Children in Middle Class

ZHANG Haiting  (The First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of Qixia Distric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i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various pro-social behaviors,while carpentry creative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that stimulates childrens various pro-social behaviors such as sharing,cooperation,and mutual assistance,and cultivates and enhances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Using carpentry creativity to stimulate and cultivate the sharing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middle class childre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kindergarten soci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number of materials and tools in the process of woodworking creative activities,teachers guidance for childrens woodworking creative activities has changed,making woodworking creative activities a "practical field"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in middle classes.

【Keywords】Woodworking creative activities;Middle class children;Social skills;Training strategie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提出这样的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木工创意活动是近年来兴起的幼儿园活动领域,也是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或幼儿的兴趣需要,优化整合幼儿园内外资源,运用真实的木材进行设计、构思、上色、组装,从而在充分感知自然物奥秘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妙等过程中建构出的领域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的综合,也是解决当前中班幼儿社交能力薄弱,合作分享意识缺失问题的有效路径。

1.扫描:中班幼儿社交能力的表征审视

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分享的概念,让幼儿在日常的活动中切身体验到与同伴交往、合作分享带来的全新的感受,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提升同伴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中班幼儿在分享意识及分享能力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1)分享概念模糊

[案例一]晨间活动时间,王老师鼓励小朋友们和同伴一起玩积木,发现朵朵能主动跟同伴分享玩具后,王教师表扬了她。朵朵很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却发现朵朵已经把刚才分享给同伴的玩具拿回到自己手里了。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道德水平并不能真正理解“分享能让自己与同伴感到快乐”这个抽象的概念。这种“伪分享”现象是基于幼儿对成人、教师的表扬、夸赞的需求而被迫形成的,这种分享已成为幼儿获取“利益”的工具,行为动机完全背离了分享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2)分享能力薄弱

[案例二]体育活动时间,教师请幼儿两两一组玩接抛球的游戏,活动了一段时间后,有几个幼儿跑来告诉教师,他们没有球玩,原来原本请幼儿一起玩的球被他们的同伴抱在怀里,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导致接抛球的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当游戏资源、器械等比较充足时,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多数幼儿愿意分享玩具,但此时的“分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而是因为他们认为通过“分享”能够满足他们玩别人玩具的愿望,一旦当这种“分享”不能满足幼儿玩其他幼儿玩具的需求后,幼儿通常就不愿意、也不知道怎么样与同伴“分享”了。

(3)分享意识缺失

[案例三]区域游戏时间,新设置的“鲜花坊”吸引了许多幼儿,心怡第一个冲进去,把花店里的活动材料往怀里一抱,对其他想要去玩的幼儿大声说道:“我是第一个来的,这些花都是我一个人的!”老师告诉她玩具应该和大家一起玩,心怡却一本正经地告诉老师:“我妈妈说在幼儿园就像在家里一样,我家里的玩具都是我的。”

现在的幼儿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父母对于物质方面的有求必应,使得幼儿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错误观念,认为所有资源都是属于自己的,不想、不会、不需要也不愿意与其他人共同分享,这种错误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分享观念和行为的学习。

(4)分享行为被动

[案例四]建构游戏时间,豆豆来到建构区发现已经没有积木让自己建构了,于是跑去告诉了老师。老师让正在建构的幼儿每人分了两块积木给豆豆,而明明发现给了豆豆两块积木后,游乐场的大门建不出来了。

通常情况下,教师出于让每个幼儿都可以进行游戏活动的目的,会以教师的身份强制幼儿做出类似的“分享”行为,虽然幼儿迫于教师的要求都会和同伴进行“分享”,但从心底不理解这种“分享”行为的意义,也很排斥这种行为。教师的这种强行分享不但没有让幼儿形成与人分享的意识,而且从心理上让幼儿排斥与人分享,形成了被动的分享行为。

2.解读:中班幼儿社交行为缺失的成因

分享品质的出现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独生子女背景下的溺爱,祖辈对于幼儿的过分依顺以及优渥生活条件下幼儿不需要与同伴共享资源的大背景,造成了中班幼儿不会也不愿意与人分享、合作的现状。

(1)父母溺爱对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阻碍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能为幼儿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孩子想要的东西,家长都有能力给予满足。许多父母对幼儿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家里的东西也都先由着幼儿挑选,幼儿逐渐形成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霸道心理,养成了不会、不愿也不需要和别人分享的坏习惯。

(2)教师的引导缺失

大部分幼儿在与同伴共同获得的过程中,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分享的萌芽,这是值得教师肯定的,但在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幼儿偶然自发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多采用沉默的方式,或者是给予泛泛的表扬;对于不能够做出分享的幼儿,教师也只是基于让活动能够继续下去的目的,调节幼儿因不会、不愿合作分享而产生的矛盾,并没有对幼儿进行分享方面的教育引导。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分享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回应,更缺乏相应的指导,分享的意识也就得不到激发,分享能力更得不到发展。

3.利用木工创意活动培养中班社交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开拓多种木工活动形式,激发分享兴趣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能力的缺失是由于其对于分享概念的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展相关的木工创意活动,并以木工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为幼儿提供合作交往的平台,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分享的意义,学习初步的分享技能。

教师在组织开展木工集体教学活动时,可多制造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与他人共同思考,分享自己想法的乐趣,以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兴趣。在幼儿自主制作木工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两两合作制作或自由选择同伴制作的方式,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合作制作木工作品,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分享提供机会。

小组活动是幼儿木工创意活动中常见的活动形式,与区域活动中不同,相对固定的小组成员更能激发幼儿之间交流、讨论的兴趣。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幼儿,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而是观察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状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个别接入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合作。

(2)创设合适的木工活动环境,促进分享行为产生

在创设班级及木工活动区域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能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环创元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分享行为。如在木工活动区域中增添一些幼儿之间合作操作的图片;在木工作品展示架上专门设置与同伴共同合作制作的区域,以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制作木工作品,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

中班幼儿自我中心现象还未完全解除,且同伴交往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往往对游戏的材料独占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木工活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可以减少部分操作材料如钉锤、木片等的数量,让幼儿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寻求解决的办法,以激发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养成材料共享的意识,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提升同伴间的合作分享能力。

分享与合作的前提是幼儿之间的共同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木工活动时,可有目的地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平常对幼儿的观察,将分享意识及能力强一些的幼儿与弱一些的幼儿组成互补互助的模式,通过给幼儿树立学习模仿对象的方式,鼓励幼儿学习分享游戏的材料、方法和乐趣等。

(3)科学介入活动,把握分享行为产生的契机

中班幼儿由于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在幼儿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集体讲解的形式告知幼儿一些活动的注意事项,如可以请幼儿自己想一想如果在活动时,因为活动材料与同伴发生了争执会有怎样的后果,思考如何才能与同伴共同进行木工操作活动。教师也可以帮助幼儿总结,教育提醒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分享资源,通过这种介入形式,幼儿能在进行木工创意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与人分享的行为。

在幼儿进行木工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不会分享的原因与同伴发生纠纷与争执,当此类问题发生后,教师应及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操作,了解活动出现问题的症结,不是单纯地帮助幼儿调节矛盾,帮助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能逐渐懂得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人共同合作、分享。

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进行活动总结时,可以有目的地表扬幼儿在木工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分享行为,并鼓励其他幼儿以此为榜样,学习尝试与同伴分享。中班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评价主要依赖教师,因此,当教师鼓励某一种行为时,幼儿就会觉得这种行为是对的,势必会模仿这种行为,通过长时间的模仿,分享行为能真正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品质,分享行为的形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前,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将幼儿分享品质的培养融入幼儿日常的木工创意活动中,既是中班幼儿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攻略,更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开展的必由之路。不仅能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品质,也有助于其社会性的提升,有效去除自我中心现象,为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幼儿在快乐的木工活动中,感受与同伴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使木工创意活动成为幼儿各种亲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实践场”。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41-44.

[2]黄芳.浅谈幼儿分享行为养成中环境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4):60-61.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学前教育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杨淑萍,杨俊平.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830-835.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中班幼儿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灵动指尖的艺术
“学会学习”策略探索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