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影视字幕的个性化翻译研究

2021-11-29 04:03吕焱莘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字幕译者符号

吕焱莘

(西安邮电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一、引言

字幕翻译的对象是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原声口语,字幕翻译既不完全归属于笔译,也不能被称之为口译,它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每一条字幕都来自被精心设计过的人物对话,出自某个角色之口,在承担一定叙事作用的基础上,体现和外化角色的形象、性格和心理。因此,字幕的翻译除了专注于形式方面的特点之外,如何体现和实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译者和学者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作家老舍曾说过:“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电影史上相似甚至相同的对白有很多,但是不同的角色对一样的对白有着不同的说法。字幕翻译不仅仅要传达角色语言的正确含义,即说的是什么,更要让这句话听起来像出自角色本人之口,即怎么说。所以,字幕的个性化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码的问题。角色的对白还需要借助其他符号系统,包括布景、光线、背景音和身体语言等等,才能形成字幕。

语用学作为应用语言学下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使用中的语言。逻辑学实证论哲学家卡纳普认为,一项研究若是明确涉及说话人,或用更一般的术语来说,涉及语言的使用者,我们就把它归纳在语用学领域(Carnap,1948)。国内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认为语用学的翻译观更多是在探讨口头语言、修辞性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1]290。字幕翻译的对象正是使用中的口头语言,与语用理论不谋而合。字幕翻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后,在中国也迅速掀起波澜。时至今日,针对它的研究也已呈现出跨领域、跨学科、多视点的时代特征。尽管如此,从语用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却依然停留在起始阶段。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体现和实现影视字幕的个性化翻译。

二、语用理论与字幕翻译

尽管语用学只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但其研究范围却是语言学、翻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字幕翻译就是语用翻译研究实际应用的一个侧面。一方面,字幕为语用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料和研究材料,并能检验语用理论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语用理论也反过来指导字幕翻译,不仅从宏观层面提供理论解释,还从微观的语言分析层面启发翻译策略的选择。

首先,在语用分相论层面,不少内容已经被应用到字幕翻译的研究中,例如:影视文本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特点(李欣,2012);针对话语标记语So和You Know的字幕翻译研究(张超,2010;贺海晶,2019);言语行为理论及字幕翻译(赵玉闪、金朋荪,2008;覃潘燕,2015;何楚红,2018);语用等效及语用预设视角下的字幕翻译(吴松芝,2015;崔秀芬,2007;鲁艺,2009)等等。从分相论出发的字幕翻译研究多从方法论角度关注具体的翻译实践,这是由于语用分相论作为微观语用学,主要以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相论为译者解决角色使用语言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而角色对语言的使用也成为分相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有助于研究者从大量的语料中发现、总结和归纳规律及现象,提炼出普适的理论进而整合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语用理论层面,关联理论和顺应论最受字幕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尤其前者是字幕翻译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王荣对《乱世佳人》的字幕翻译研究影响力较大(王荣,2007);后者的相关研究也为数不少(曹灵美,2010;廖梦思,2013)。这两种理论结合认知心理学,讨论动态语境中说话者和听话者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更加关注异语境、异文化的观众对角色言下之意的推理,并启发译者从观众认知和理解的角度翻译字幕。在语用学综观的翻译研究层面,尽管现在还没有从综观视点出发的字幕翻译研究,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分支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动态视角,所以综观的语用学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词汇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等。一方面,综观的语用学是跨学科的语用研究,能够使字幕翻译研究打破语言的藩篱,上升到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研究的高度;另一方面,字幕作为动态语境中口语交际的书面表达形式,来自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的影视作品,其中必然涉及综观研究的方方面面,涵盖了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关心的所有课题。

当前的字幕翻译研究面临研究层次低,研究模式多局限于理论演绎+译例分析和研究对象集中,研究层面单一的问题[2]。当务之急是摆脱主观经验主义的束缚,步入采用科学的手段寻找客观规律,并将之放置于广义语用学或文化翻译研究中的阶段。在语用学领域,随着实验语用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语用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便利[3]。除此之外,计算语用学和网络语用学也走进了研究者的视野。这都为字幕翻译提供了别样的研究范式和手段。字幕的语料和研究材料数量庞大且涉及语言、图像、声音等多个符号系统,杂乱无序,仅凭人工难以收集和统计。通过实证主义方法,即采取定量分析和数理统计,特别是利用实验和语料库研究,不仅能够使研究内容数字化,自动识别角色的语用意义,在庞杂且多变的字幕背后发现语用推理过程的规律,还能够借助心理实验技术和软件分析深入探索角色的认知过程和心理世界,从而实现字幕的个性化翻译。

三、影视字幕的个性化翻译

何谓个性?这个词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一直较为笼统。个性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个性(personality)是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4]。《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统一体,又称个性。”各不相同的个性形成千差万别的语言。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个人的语言也都不同。我们研讨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根据语言内部“体”所存在的规律、规则,提出以语言外部“用”可试行的方法论,使“体”与“用”有机的、完美结合,创造出最美的艺术品[5]。个性化语言的翻译起源于文学翻译,1986年就有译者注意到个性化语言翻译的重要性(李尧,1986),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问题,他们多以古典和经典文学中个性突出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字幕的个性化翻译植根于前者,不少译例分析来自于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但比较零散,普遍缺乏理论指导。由于字幕翻译形式的特殊性,许多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个性化作为影视语言的特点或翻译策略/原则的一部分加以讨论。麻争旗认为人物性格化和情感化是影视翻译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6]。此外,朴哲浩(2011)、龙千红(2007)、蔡惠娴(2011)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字幕的个性化翻译。

虽然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而非语言主体的差异,但其和个性都共有心理学的学科根源,前者属于与心理学交叉的学科,而后者属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语言与个性的关系主要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所谓外部指的是语境,即产生话语的环境和所有影响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的客观因素,内部指的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个性特征、情绪、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等主观因素。反映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将无数语境生动、真实地展现在研究者、译者和观众的眼前,提供了广阔、复杂和多样的社会环境,以及语言运作双方的客观背景,如身份、地位、职业、文化和民族习惯等等,还因场景、角色的不断变换营造了变化中的语境,满足了语用学对语境广泛性和动态性的要求,推动了译者和观众对人物施为用意的理解,解决了个性化翻译的“用”。诸多与认知心理学相关的语用理论帮助我们从角色的会话中揣摩、推理和把握他/她的个性及形象。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将交际双方的个性、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知及情感因素划归于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因素,这提醒译者从人物语言的顺应方面分析其个性。语用移情和离情也是个性在语言上的映射。语用视点的变换可以体现发话人的情感倾向或认知倾向[7],会话分析则提供了一整套研究会话的符号系统。借助这个系统,我们能够反复而深入地研究操纵会话结构模式的人物是如何实现其交际目的的,并挖掘隐藏在会话背后的角色人格和心理。以上对译者发现个性化翻译的“体”有所启发。

字幕的个性化翻译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个性化翻译有所不同。首先,它通常出现在画面底部,一条字幕的停留时间只有两到三秒,因而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其次,画面符号对把握角色的个性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包括镜头、场景、光线、色彩以及角色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等等,译者需要将画面与人物对白相互结合,整合为意义正确且合情合理的译文。字幕还受声音符号的左右,例如角色的语音语调、背景声和配乐等,它们辅助译者推敲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角色的语言也需要与声音符号相互补偿、互相匹配。语言对还原角色个性,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而形象饱满、千姿百态的人物在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都不可或缺。实现字幕的个性化翻译对译者和电影创作者而言,是原汁原味地还原作品,再现艺术风格,达成原作艺术成就的必经之路。对观众而言,只有角色各有其性情、气质和形状,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从而提升参与感,引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四、个性化翻译的体现与实现

译者和学者一致承认个性化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在哪里呢?它不仅在于“说什么”,也在于“怎么说”,即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它指导译者和读者从某些方面抓住角色个性的核心和精髓。表达内容由字、词、句和篇等语言层级组成,具体来说包括字义、词义辨析和色彩,指示词、情态词、感叹词,称呼语、话语标记语和句型以及角色前后的语言变化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语言的情态表现,它包括蕴含在语言各层级中的感情态度、词义褒贬、形象色彩、行文格调和语气等等[8]13;表达方式则涉及标点、句式、语气、语体、修辞和风格等。不仅同一个交际意图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而且同一个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传达不同的交际意图[1]288。

尽管个性化翻译在字幕翻译领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以及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实现个性化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角色语言的主体差异常常被掩盖在各种客观身份的背后。个体的声音被淹没在其从属的某一个范畴中,例如性别、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等。个性特征被范畴的典型特征所代表和压制,失去了角色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语言独特性。其次,字幕翻译形式的特殊性和影视语言的综合性决定了字幕的个性化翻译不是单纯的语际翻译,而是语符翻译,它不仅与文字语言有关,更是语言和声音以及画面等多个符号系统的互补,然而现有对字幕个性化翻译的研究却很少讨论这一点。当然,这也许是因为对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的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电影知识,对研究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除此之外,伴随着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崛起,走进观众视野的不仅有形形色色的影视作品,还有充满了各种时兴的娱乐改编和流行网络用语的字幕。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取向,译者“越过边界,填平鸿沟”,有意识地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新“梗”移植到字幕中。此举尽管有时能博观众一笑,但更多的是对原文的“不忠”和偏离,不仅造成意义的扭曲,还会使角色变形。要使字幕翻译研究脱离原有的研究模式并打破受关注度低的现状,就不能不正视并解决上述问题。

实现个性化翻译的第一步是正确而精准地分析、揣摩、理解和判断作品和角色。从操作层面来说,首先是通过把握上文提及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语境和角色的背景等信息,结合西班牙学者Chaume构建的基于电影语言表意符号的翻译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十类影响翻译操作的表意符号,主要是: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的语言符号、超语言符号,如笑声、沉默,演员音质等;图像符号、摄影符号,如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等;拍摄方式符号,如镜头和摄像机角度及运动和剪辑等;以及运动符号等[9])完整掌握所有影响角色个性化语言的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译者可以借助心理学中的个性测试辅助对角色个性的认知和衡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统一的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人的主观臆断得到尽可能客观和科学的对个性的判断。心理学上对个性的测试主要有问卷法和投射法,让虚构的角色参加投射测验显然不可能,因而最可行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角色的行事或站在角色的角度回答问卷中的相关问题以明确其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目前公认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问卷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MPI)、艾克森个性问卷(EPQ)和五因素模型(NEO人格量表,大五量表)等等。此外,会话分析也能帮助译者发现角色如何通过会话确立身份并进行交际,并推理话语的规律和秩序以及说话人真正的目的。

厘清以上三个层面后,就能进入实现个性化字幕翻译的下一步——构建、还原和再塑角色个性。在微观语境层面,译者需要根据其对角色个性的判断来斟酌推敲字、词、句的选择,从而呈现个性化的语言。因为从译者翻译过程中某个时刻的工作场景考虑(即从语用的角度看翻译),翻译是一个做选择的过程:一连串的多个连续场景,仿佛博弈中的每一步棋,迫使译者必须在一些备选项中进行选择[10]。选择不是主观经验的集合,它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语言学和修辞学中的一些研究(杨才英、赵春利,2013)已经探讨了部分词和人物情感及性格的对应关系,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可供参考。译者还可以借助定量分析确定词语的意义所对应的参数项,并制定词语对应值定量分析参数表以选择词的最佳对应值[8]168。除此之外,听觉传达的副语言成分,例如语音的高低、强弱、韵律等等也能提供更多的含义和信息以助选择。译者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人物说话并不总是直来直去,而是“九曲十八弯”,有相当一部分的意义都属于言外之意。为了使观众在心理上出现认知和谐,以及减少他们在一条字幕出现的短时间内付出的推导努力,译者一方面需要脱离表层语言,产出与角色行事和意图匹配的译文,另一方面,在需要留白之处,无须画蛇添足,额外增添信息。以上两点分别属于语言语用层面明示意义和暗含意义的语用等效。个性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则属于社交语用等效范围,它表现在一些语言表达中,称呼语、礼貌语和话语标记语等也都受文化因素和社会习俗的左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字幕翻译的无注性使得译者无法给出注释,要实现跨文化的交际意图,就不得不通过替换、补偿或省略等进行取舍。

五、结语

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影视作品成为人们观赏和消费的主要对象,随之而来的字幕也以愈发高调的姿态凸显在人们眼前。由配音和字幕翻译组成的影视翻译逐渐步入更加广阔的视听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和多媒体翻译(Multimedia Translation)阶段,语际实时字幕,以及为听障和视障人士准备的字幕翻译和声音描述等新领域,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也有所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译者和学者一方面从这些新领域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角度以开拓研究视野。本文运用语用学、翻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系统和研究方法,尝试从跨学科的角度在语言和影视作品中的角色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译者对角色个性的判断和语言的翻译摆脱主观经验的钳制,真正找到一条实现个性化语言翻译的道路,并期望对字幕翻译和个性化语言的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促进和启示作用。

猜你喜欢
字幕译者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符号的由来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