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2021-11-29 04:21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谢文刚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教会计专业应用型

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谢文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人才市场中的创新型人才十分缺乏。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集中自身的优势,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产教融合为依托的深度发展。高校需要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最大化的集中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既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体化教学。保证企业用人,实现教育输出,达到双赢的局面。

一、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不适应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的人才时,比较注重会计人才的理论性知识。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没有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进入高平台、大企业从事会计专业的相关工作。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虽然会招聘理论型学生,但由于发展具有局限性,因此学生很难积累足够多的会计经验。在经济优化的格局下,会计专业也需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向更高深、更有层次的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会计知识。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调查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因此造成输入与输出的脱节,很难真正落实产教融合。

(二)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无法对接

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设置大量的课程,但课程种类大多偏向于专业理论,一些实践类的会计课程被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在大量的理论学习中缺乏实践。既不能验证自身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信息多元化的冲击下,会计行业的职责、使命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数据核算和操作中。会计已经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无法匹配岗位的实际需求。而且目前企业更多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职业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失。

(三)双师团队建设不健全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也可以推动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新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应用型高校虽然强化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占有率,但质量上仍然有所欠缺。首先是一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会计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工作经历,没有经历过职场的历练;其次是一部分企业的辅导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足,教师形象不高,双师型团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企业的辅导教师由于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会以实践代替理论,这很有可能违背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认知误差,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事业实现深度合作,通过融合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专业中,产教融合的关键点是企业岗位需求与会计专业设置对接、职业标准与会计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终身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对接,会计专业可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资源库,通过学校训练基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需要牢固掌握这五方面的内容,利用专业群建设规范自身的会计职能,树立会计专业素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做贡献。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会计专业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视角进行合作,通过融合企业、学校、社会的资源,实现三方共赢的基础上,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注意到产教融合这一优势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产教融合下的专业建设路径,适应当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学校会计专业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特色,利用协同育人实现多方共同发展。

三、高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布局岗位职业群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经济主体十分活跃。因此,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应用型高校需要抓住这一巨大优势,结合产教融合的原则,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链和专业群。通过建设与岗位职业对接的专业群落,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产业方向、熟知未来产业的布局。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深入行业企业中展开分析和调研,通过定期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准入制度,按照会计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调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重点突出企业的准则,通过加强教育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形成专业性强,一体化程度高的会计专业群。

会计专业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历史悠久,相关会计专业的教师力量雄厚,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一定的涉及。因此,学校可以以宽基础、高技能为核心,打造就业适应性的会计专业群,依托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紧跟行业需求,设定含金量高、可持续发展性的会计课程,突出实践课程的优势。综合理论课程设置实践课程,持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在布局岗位职业群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确定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企业和行业的用人变化,结合自身学校的优势打造课程,树立具有专业特色和影响力的会计职业群。通过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目标,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满足岗位职业群的需要。

(二)依托产教融合设置课程体系

在布局岗位职业群的基础上,学校需要依托产教融合的机制,以学生的职业导向为前提,设置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制度,联系学校的理论性课程,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课时做出调整。首先在内容方面的调整时,学校需要依托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流程,较多融入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如将会计实务、处理常规业务的操作方式等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操作练习的同时,尽早地融入会计角色。另外,产教融合下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实践课程和基地课程的加入,在四年的会计知识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在第一学年将理论性知识全部讲解完毕;在第二学年到第三学年,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展开会计技能的训练,同时较多涉及一些财务和管理知识。在课程中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拓展学生的能力。在第四学年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活动,同时在基地中加入创新创业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通过创新创业中的职业教育,强化学生对会计的认识,避免学生功利化的思想。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高校可以正确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通过混合教学,既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教材,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利用慕课打造名师讲堂课程,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会计行业的名家或企业专业人士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以企业的用人标准约束自身行为,运用线上教学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根据会计行业不同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高自身的多种能力,也可以及时整合网络中的会计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三)校企实践平台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可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来构建实践体系,利用实践平台让学生实操技能,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中适应身份,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在校企实践平台中,学校首先可以将企业的用人制度、用人标准用于学生管理中,根据企业的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次,可以兼顾核算与管理,通过构建企业的管理体制,让学生通过模拟核算训练,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实训平台可以从理论型、低阶型逐渐向高阶型、实践型转变,在校内建立求职平台和求职基地,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在此阶段内,学生也可以与企业对接,签订实习或毕业输送合同。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成长和锻炼,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上手操作,避免企业培训的环节,也能加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平台中,高校可以推出带有文化性质的平台,一来将企业文化与高校的办学文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职业的同时遵循企业的文化,了解会计行业的动态;二来可以根据企业文化调整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度利用产教融合,实现人才的高层次培养,向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

(四)建立高素质师资团队

产教融合下,高校可以与企业展开人才对接,通过教师团队的双向流动,既能保证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能保证企业的人员利用高校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熟悉会计岗位的理论知识。高校可以吸纳行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在高校兼任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通过双师型人员的合作,提高会计教师团队的力量,为学生培训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因此,需要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机制,研究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会计专业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