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2021-11-29 07:55王泽众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力用人单位毕业生

王泽众(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引言

近几年的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而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究竟为何?除了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影响外,劳动力市场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选择作用的影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本文将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要求等进行分析,分析高职院校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相应解决措施。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不同原因

首先,是由于社会因素导致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当前我国高校扩展规模大、扩建速度也较快,这就导致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也翻倍的增长,这就导致就业岗位的供应量不能够满足迅速增长的毕业生岗位需求量,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严重不平衡。其次,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以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1]。例如,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解决办法中有应征入伍、到村就职等,但对于一名想要进行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这样的政策是没有实际帮助效益的。所以当前的有关部门应当与地方进行合作,根据高职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出台相关的就业解决办法以及相关政策,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出支持。此外,是劳动力市场中的用人单位对于聘用人才过程中的高消费现象。例如,某些单位在筛选员工时,会自主地提高用人门槛,原本高职毕业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却提高了用人门槛,招收更高学历的人来担任岗位。

第二,是由高职院校方面所导致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当中,学生会有一个实习期,然而学生的实习期却与学生的毕业工作脱节,实习工作不能够与毕业工作向对接,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竞争力不减反增,主要表现中高职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以及经验方面的缺乏,由于在实习期间的实践较少或者实践不够丰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缺乏实践以及经验而丧失竞争力。此外,当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力量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总是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丧失竞争力。再加上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不匹配,例如,一些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案未经过劳动力市场分析,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过程没有培养方向以及培养要求。学生也不能够在专业当中明确的看到自己在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优势,不能够认识到自己所能够胜任的工作。

第三是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因素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低[2]。其一,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岗位认知以及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就业观念也与实际情况以及实际能力有所不符。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想要工作理想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于自我的客观评价以及认知,不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能够胜任的工作内容,而是过分的注意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从而导致在劳动力市场当中迷失方向,甚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二,部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能力不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例如,部分毕业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礼仪培训等,在进行团队协作的项目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交流并合作。其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来之不易不够重视,对于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此类毕业生淘汰现象。

■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说明

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一般的人才培育周期为两年到三年,而在加上专业的调查论证以及审批所需要的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专业所设置的时间与市场经济实际需求的时间就有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差。这就会导致对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预估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学校的教育结果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脱节,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一部分毕业生剩余现象。当前的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在职业上代替较低教育程度的人,挤占高职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就是由本科生以及更高教育程度的人来担任高职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教育深化的体现。在这种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下,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用人单位来说,聘用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员工的成本相差不大,那么用人单位就会更加倾向于聘用高学历的员工,这种现象也会使得劳动者主动的跻身到更高教育水平当中。这种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使得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之间相互促进,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用人门槛逐渐增高,对于员工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对于员工的选择陷入一种逐渐升高的恶性循环当中。与此相似的还有职位排挤现象,也就是较高学历的人大批量的涌入了较低学历的人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对于低学历者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能够解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但是不能够解释为何被排挤的主要就业人群为高职毕业生。近几年的中职院校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就业率。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就业难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能够为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困难差距做出一定的解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并不是完全存在的,而是应当将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就业要求完全不同,因此聘用的劳动力也有所区分,这两种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之间是不存在相互竞争的。这两个劳动力市场分别为第一劳动力市场,以及第二劳动力市场,前者也可以叫做主要劳动力市场,后者又称为次要劳动力市场。第一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对于劳动力的要求较高,劳动者拥有的工资报酬也更加丰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都较为优越,有良好的就业保障。而第二劳动力市场所对应的劳动力的要求较低,与之相应的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也较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没有良好的保障。这两个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界限,从而导致第一劳动力市场的人只会选择在第一劳动力市场进行应聘以及工作,而第二劳动力市场的就职人员在第一劳动力市场没有竞争力,也无法进入其中[3]。

当前我国的第一劳动力市场对应的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是高等教育水平,而第二劳动力市场对应的教育水平则为中等教育记忆初等教育水平。由于中等教育水平的毕业生所有的职业技能以及竞争力有限,只能够进入第二劳动力市场进行应聘,而在这一劳动力市场当中与中等教育水平的毕业生进行岗位竞争的人往往没有任何专业技能,这就会使得中等教育水平的人拥有更高的竞争优势。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其所花费的机会成本远大于中等教育水平的人,这就会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了保留自身教育的意义而选择到第一劳动力市场进行应聘,即便是改变自身专业的工作,也会愿意从事,从而实现其预期利益的最大化。

■ 有益于高职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在劳动力市场当中,教育水平并不是绝对的划分标准,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当中还有许多决定因素,例如,户籍、地理位置等对于人才区域流动的影响。此外高职院校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也能够使得其在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当中有限的进行竞争,从而降低了被替代的概率[4]。要想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专业优势,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与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联系,要开启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符合市场的发展规格的需要[5]。

总而言之,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不能够仅仅归咎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就业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之间的双向筛选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用人单位会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聘用更高学历或者更有专业经验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劳动力用人单位毕业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