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的论述研究

2021-11-29 07:55张中利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营销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生群众发展

张中利(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引言

民生,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问题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颁布并实施了一批又一批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得就业局势保持整体稳定,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冲刺阶段。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更是让人民群众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民生建设方面上持续向好,我们仍要看到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我国人民所面临的就业不稳定、教育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民生领域问题依然存在。

(一)就业情况不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于实际总需求。因此,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进行着不断地调整升级,一些传统产业也逐渐向高新技术型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原来的传统就业岗位就会被取消,从事其岗位的工人也面临着被淘汰,失业和下岗人员逐渐增多。除此之外,大学生也是就业难的一大群体。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 万,较去年增加40 万人,再加上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愈加严峻。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我国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资金越来越大,只增不减,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城乡义务教育方面仍存在着师资、设备、投入等方面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城乡经济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一些年轻的乡村教师就更愿意向城镇地区流动,使得城镇教师资源充足、乡村教师紧缺,这就出现了师资队伍失衡的现象。在教学设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小学,根本没有配备计算机网络室图书室和体育器材。一方面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教授,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的匮乏,一名老师常常担任几门课程,也没有精力去给学生开设这种除升学考试之外的课程。而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都优于乡村学校,这些就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增大。

(三)社会保障不完善

新时期下,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在其领域内还有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当前,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常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很多贫困家庭因看病难、吃药贵就放弃了治疗,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但针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费用、退休金等问题都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在一些地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漏洞,当地政府为了中饱私囊,当基金下放时某些政府官员就对基金进行挪用、挤占、截留,最终到了自己的口袋,人民真正该享有的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好就业问题则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民生。首先,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关部门、单位积极调整政策,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扩大就业,保障这些重点群体劳动力有组织的进行优先输出。其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机构,完善市场就业机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创业者的积极性。近年来,电商模式深受创业者的喜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电商,这种新兴起来的创业模式,为农产品开辟了新道路,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增加了新创收。最后,就是推进公平就业。针对企业中出现的身份、性别等就业现象要依法纠正,对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一就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年。在这一年,要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继续对教育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解决好因教育返贫的问题。第二,还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在这个5G 时代,更应该把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教育之中,充分发挥5G 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实现均衡化发展。

再者,还要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治理新格局,尤其是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教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只有三方共同合力,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迈入一个新台阶,上升一个新高度。最后,还要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针对各阶段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不断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在我国越来越严峻,要着实保障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完善好养老金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二是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好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切实减少患者治疗费用,有效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三是要完善失业、工伤保障制度。对于失业人员和出现工伤问题时,要及时处理和维护好人民的基本权益。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制度、对工伤人员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着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监督不到位,在社保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好其管理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保可持续发展能力。

■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公平正义一直都是亿万人民群众所追求的。理国之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心之所向的奋斗目标。通过公平正义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逐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和人民的关系就是鱼与水的关系。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更为人民而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只有保障好民生、改善好民生,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切实做到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抓社会建设就是要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面取得新进展,惠及全民共同富裕。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满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报告中对民生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 年的全国两会上更是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回应人民的期待。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民生群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