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和持续改善体系的探索

2021-11-29 15:27李翠娜曹毓其
经营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突破性精益提质

李翠娜,曹毓其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21)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要素价格整体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加之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猛烈冲击,导致很多企业徘徊在生死线上。为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并且要更加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广开源、善节流,不断突破与创新,通过内部挖潜过难关、开新局、谋新篇。

一、提质增效的内涵

提质增效是我国对国有企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要求,也是中央企业需要持续深入推进的头号任务。根据不同的经营形势和发展态势,国资委每年针对国有企业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提质增效专项活动。

提质增效的内涵就是以企业战略纲要为统领,围绕年度经营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锁定“品质、效率、效益”目标,通过“创新、融合、变革”,聚智聚能,持续深化企业经营体系与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结果导向,注重过程管控,强调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提质、降本与增效。站在企业有效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不难发现提质增效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与变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效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品质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二、提质增效与持续改善体系的内在逻辑

提质增效包含企业盈利、运营、投资、风险、人工效率、质量对标六大类共十八项指标。通过对各类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关键指标要素是收入、利润和两金周转(存货与应收账款),因此,企业只要做好开源、节流(成本费用)和两金周转,就可以较好地实现提质增效的整体目标。换言之,开源、节流和两金是提质增效方案策划和专项活动开展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最初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来的。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涉及企业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工作环节。如今,持续改善更广泛的是指企业聚焦价值并不断识别与消除浪费的各项活动。换言之,持续改善是一种鼓励全员勇于打破现状和常规,不断追求品质更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并最终实现成果共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由此可见,提质增效与持续改善之间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提质增效是方向、是目标、是结果,持续改善是路径、是方法、是重要手段。

三、持续改善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某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以下简称“D企业”)为例进行阐述,该企业主要负责机车、动车等核心零部件的营销、设计、生产制造等,要实现提质增效,就要聚焦改革与创新,基于精益化组织机构和市场化经营模式构建持续改善体系。

(一)打造市场经济及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强大的思想武器,D企业以内部市场化机制改革为契机,在全公司打造市场经济文化,树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价值观和“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干敢闯”的行为导向。与此同时,D企业塑造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强调“改不改善不用谈,改善多少可商量”“不怕你有多落后,就怕你不改善”“所有工作都必须持续改善,改善永无止境”等。

(二)构建精益化的组织机构

系统学有一个重要原理,即结构决定功能。D企业基于精益思想,聚焦价值,将整个业务过程区分为“经营过程(获取订单)”和“运营过程(实现订单)”。基于此,D企业构建精益化的组织机构,成立事业部(具有营销、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职能),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有效订单;成立制造中心(具有采购、工艺、生产、试验检测、仓储物流等职能),主要目的是保质保量低成本地完成订单交付;将职能部门当作平台支撑,主要目的是做好管控和服务;最后基于完全责任制,厘清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三)建立内部市场化精益经营模式

D企业基于精益化的组织机构建立内部市场化精益经营模式。首先,明确各部门经济责任,即事业部经营对象是各条产品线,其经济责任是基于每条产品线创造更多的收入和利润,此时担责组织是各个产品线经营团队;制造中心经营对象是各条产品线,其经济责任是基于每条产品线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创造更多利润,此时担责组织是各个产品线经营团队;各职能部门是费用中心,其经济责任是利用政策和价值实现等进行多渠道创收,管控各项费用,此时担责组织是各部门。其次,在事业部与制造中心之间建立内部市场交易机制,确定各产品内部交易价格。最后,对事业部和制造中心分别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并将经营效益与薪酬分配关联起来,实现差异化、市场化的薪酬分配。

(四)开展自上而下的突破性改善工作

D企业导入方针管理、建立组织愿景、围绕核心经营指标在战略规划上制定3~5年突破性发展目标,然后明确年度突破性目标。并运用一阶X矩阵对年度突破性目标进行部署,自上而下逐级制定二阶X矩阵、三阶X矩阵,依照各阶X矩阵自上而下制定对应的突破性改善项目。再针对各个突破性改善项目,确定项目目标、实施计划、所需资源等,建立奖励项目预约机制,明确各个项目奖励金额,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进行项目预约,鼓励全员主动挑战、积极突破,并在年末根据各项目实施效果兑现激励金额。

(五)开展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改善工作

群众性改善是企业持续改善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D企业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地开展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改善工作。首先,通过微信、条幅、劳动竞赛等方式营造鼓励全员改善的文化氛围。其次,在全员范围广泛开展精益理念和精益工具方法的知识培训及案例推广活动,通过召开层级会议、改善提案等方式广开言路。最后,建立全员改善激励机制,规范评审标准,定期组织评审,发布优秀案例。

(六)基于持续改善体系部署年度提质增效方案

基于持续改善体系策划与部署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是D企业全年工作部署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承接战略目标,把规划目标分解为年度经营目标。其次,联动财务预算,以年度经营目标作为财务预算目标值,并按部门进行分解。再次,将预算值与上年度实际完成值的差异作为当年突破性改善目标值,并运用X矩阵进行改善项目的分解和部署。最后,通过召开层级会议、改善提案等方式开展群众性改善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的突破性改善和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改善能够落实提质增效要求。

四、保障持续改善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需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持续改善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D企业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建立持续改善组织,设立公司领导小组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咨询评审机构和持续改善办公室,将这些机构组织作为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办事机构。第二,加强持续改善的领导力,把持续改善能力作为干部选用提拔的主要依据,要求每个干部每年都必须领导若干个改善项目,并将承担项目数量及完成效果与干部评价考核及年薪挂钩。第三,评审、批准与发布年度提质增效方案及各级改善项目。第四,通过领导者现场督查机制、层级会议机制等定期对方案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跟踪。第五,建立健全评审机制,规范评审标准,定期评审实施进度、验证实施效果。第六,加强知识管理,对最佳实践进行固化和常态化管理,形成知识积累。

五、结语

提质增效促发展,持续改善练内功。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要结合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立足价值创造,强化持续改善,注重挖潜增效,提高发展质量,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和持久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突破性精益提质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特别策划《突破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设计研究综述》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NASA突破性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升空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中老铁路建设再获突破性进展 超百米四线铁路特大桥成功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