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实践与探讨

2021-11-29 07:07陈展鹏李兴华蔡正军张文超张中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泥鳅种养青蛙

陈展鹏,李兴华,蔡正军,张文超,张中南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水稻种植与水产或水禽动物养殖互利共生的生产模式[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稻田养殖的国家[2],现已形成稻鳖、稻鳅、稻鳝、稻虾、稻蟹、稻龟、稻蛙、稻鸭、稻虾蟹、稻鱼蚌、稻鸭鱼等模式[1]。稻田综合种养因其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3],21世纪以来在中国快速发展。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指在稻田自然生态环境下,养殖青蛙、泥鳅和鱼,并种植一季中稻,青蛙、泥鳅、鱼和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中水稻提供天然的庇护条件;青蛙可为稻田灭虫除草。有研究表明,稻田养殖青蛙可显著降低稻田中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数量[4],也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5],粪便还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6];鱼可除草;泥鳅充当“清道夫”(图1),其生产流程见图2。

图1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中水稻和蛙、鳅、鱼之间的互利作用

图2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生产流程示意图

当前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仍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2018—2020年,本研究团队在黄冈市多个县(市)进行了稻、蛙、鳅、鱼立体种养实践。结合实践,对该模式的技术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的技术特点

1.1 稻田改造

选择周边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稻田进行改造。①将稻田整理成若干小单元,一个单元以0.067~0.200 hm2为宜,以0.133 hm2、长宽比3∶1为佳;②对每个小单元筑埂、开沟、修建机耕道、搭建喂食台等;③田埂内沿用聚乙烯网片设防逃设施,埋入地下0.2 m,地上部分露出1.0~1.2 m;④种养基地四周用高1.0~1.2 m彩钢瓦建立防蛇、鼠等设施,彩钢瓦外围插接高2.5~3.0 m的支撑杆,支撑杆上部用铁丝连接,铁丝上方架设防鸟网。

1.2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用国家或本省审定,生育期130~140 d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紧凑的品种。青蛙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黑斑侧褶蛙。泥鳅选择台湾泥鳅。鱼可选择鲫鱼、鲤鱼和草鱼等。

1.3 水稻种植

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 d内,按行距约40 cm、株距约30 cm,杂交稻每穴2~3苗、常规稻4~6苗的标准移栽。原则上不施肥,可根据苗情和叶色追施少量肥料,但严禁施用对青蛙、泥鳅和鱼有害的肥料,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1.4 青蛙养殖管理

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1 500~2 250块/hm2投放卵块;或者3月下旬至4月中旬,按150~225万尾/hm2投放蝌蚪。卵块按条均匀地放在水深2~3 cm的地方;蝌蚪投放时应先将氧气袋放入水中,30 min后再将蝌蚪从氧气袋中放出。

青蛙饲喂严格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采用人工配制饲料饲喂,但需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配比。定期清扫饵料台、对池水消毒,做好病害预防。

1.5 泥鳅养殖管理

水稻插秧后7~10 d,水温20℃以上,按75 000~120 000尾/hm2投放鳅苗,避免阳光直射。鳅苗投放后,每万尾投喂泥鳅专用饲料250 g/d,可根据泥鳅体重逐天增加,但每天增加量不超过50 g/万尾。投喂时将饲料均匀地投入水沟,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并做好病害预防。

1.6 鱼养殖管理

水稻插秧后10~15 d,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按120~150 kg/hm2投放,避免阳光直射。可不投或少投饲料,以青蛙和泥鳅残留的饲料、水田杂草以及水面的稻花为饲料生长,但要做好病害预防。

2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问题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且是高投入的产业,从业者大多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具体表现在:①种养密度不合理,造成稻、蛙、鳅和鱼对食物、空间、养分等资源的竞争,导致病害严重,减产减收。②生产过程中管理不当,如忽略定期消毒,造成水质污染,病害严重;为使青蛙、泥鳅和鱼的产量提高,饲料中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药物,造成产品品质下降。③青蛙、泥鳅和鱼的效益是水稻的10多倍,致使生产者不愿意种植水稻。调研发现,只有15%的基地做到了种养并重,这种重养殖轻种植的现象致使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丧失了稳粮增效的意义,结果使该模式不能可持续地发展。④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缺乏具体的生产标准及验证指标。

2.2 规模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调查发现,目前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发展基本以小规模、散户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将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推广到零散的种养户,不仅技术上较难实行,而且不便于日常生产管理。

2.3 品牌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相关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知名度小,缺乏真正的优势品牌,同时,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品牌影响力不大。调查发现,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生产的产品普遍以初级产品出售,优质不能优价,价格优势不强。

3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的发展建议

3.1 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涉及栽培、植保、土肥、养殖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各地农业技术部门应紧密合作,加强各专业技术的渗透融合,联合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的立体种养技术规程,并将其推广至各生产经营主体,以规范其生产操作过程。

3.2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规模化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形成一条可追溯的产业链。消费者可追溯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细节,解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3.3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地区品牌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农产品展示会等媒介,大力宣传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及其产品,直指中高档市场,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品牌。

猜你喜欢
泥鳅种养青蛙
泥鳅笼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