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开发策略探究

2021-11-29 12:56陈晓波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展性课程

摘 要: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并实施一套满足学生“真实性学习”需求的拓展性课程,既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历史与社会课程发展的需要。借助研学活动为载体的“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有益补充。笔者所在的团队依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结合区域特色,整合课程资源,确定课程目标,搭建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在“行走历史”过程中认知、触摸历史的脉络;以“启——行——晒”三个环节落实课程实施与评价,引导学生在“花式课堂”学习中理解、体悟历史的宽度,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认识现实和构建未来。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

一、 审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思考

(一)学校层面

Q校自2018年9月成为上城区首批“行走德育”示范学校,在德育拓展性课程建设上收获颇丰,但是定位于知识类的拓展性课程却极少。在“提质强校”的大背景下,基于现有的学情和区域特点,让“真实性学习”成为Q校教育教学的突破点,因此,架构“行走历史”课程将成为Q校发展的亮点之一。

(二)教师层面

从现行的教材所涉及的史实内容繁多,编排上又十分条约,课时尤少得可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被教材所束缚,缺乏教学的自主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可以赋予历史教师课程内容的自主性,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历史学科教师专业水平及课程意识。

(三)学生层面

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相对薄弱”的学科,未能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不具备较完备的历史知识储备,所以在课程中难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分析、理解。“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恰好为学生提供平台,将身边的历史资源与课本知识相融合,形成清晰的历史视野。

二、 行动:“行走历史”的实践探索

(一)“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拓展性课程“行走历史”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书本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综合应用的机会。以《朝圣之路》这一课为例,课程设置就是希望学生将《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具象的认知和理解。我们设置任务单,将原本无感的书本,变成可触碰的遗址公园,让学生在每一次挑战和学习中,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形象化地认识真实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二)“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课程架构

“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我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根据拓展性课程的特点,广泛挖掘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基础课程有机整合,利用春秋游时间做整体性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社团课时间,招收具有一定历史兴趣的学生,开展深度化课程。以《朝圣之路》为例,以现代人M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体验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产生活为主要线索,做出顶层架构,由社会组组成项目组,对此课程在顶层架构下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策略设计、评价设计。

1. 三层目标设计

“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目标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总目标,即对“行走”目的地与教材中的知识形成“共识”。以《朝圣之路》为例,总目标即以良渚为例,认识中国文明实证,通过“花式课堂”学习中对比寻踪、研学探究、項目体验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理解5000年前良渚庞大的古城、人口及成熟的水利系统、最初的稻作农业及先进的技术,体悟良渚发掘证明的中国文化自信,明白行走历史的目的,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底蕴的传承。

根据总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具体落实在实践课程的和子课中。

2. 情境内容设计

“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内容可分为三个情境课程。第一情境为导学课中与课本知识的串联和引导,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课程的主题,明白活动学习的目的、安排,引发学生对“行走”目的地的兴趣;第二情境为“行走”目的地专属设计的情境探究任务单,创设情境体验,进行实地探究;第三情境是实际成果的展示,进行任务驱动式的综合性学习汇报。

第一情境内容:

以《朝圣之路》为例,第一情境导学课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拓展,可以是知识的碰撞思考,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深化。如《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知识恰好和良渚文明得到印证,可以将课程标准中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借助相关的史料,相互印证,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事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地寻找课本中的真相。

第二情境内容:

通过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的挖掘,结合历史拓展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了本次行走课程的研学探究任务单,进而确定《朝圣之路》体验式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第三情境内容:

拓展性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项目化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形式,以《朝圣之路》为例,我们设计了“良渚古城”再现的主题真实性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综合性任务,并以小组PK展示的方式,进行现场情境答辩与评价。

(三)“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实施

“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当紧扣历史与社会学科标准和历史资源特征,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根据课程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推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以“启——行——晒”三个环节进行课程实施。启,即为启动课(导学课),由老师对相应课程进行解读,做好知识铺垫与迁移;行,即行走课,学生根据任务单内容,由教师带领前往学习地点,以目的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实践教育教学目标;晒,即展示课,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对“行走历史”具体课程就行走任务驱动的综合呈现,展示自己的课程收获。

在实施过程中可发挥历史学科优势,针对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设计时空情境 构建时空观念

以《朝圣之路》为例,在导学课中,将史前时代重要年代顺序以年代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制作,同时创设不同时代的人物,在课程中让学生演绎说明,理解时间纵向上的区别,同时创设同一时间,不同古代文明人物,让学生进行演绎,理解横向空间上的差异。在行动课中用穿越的方式,穿梭同一时代三个良渚重要地点,同时理解时空观念。

探寻遗迹宝物 辨析史料实证

以《朝圣之路》为例,在行走课中让学生实地探寻遗迹宝物,设计真假宝物资料说明,利用游戏的方式,相互验证辨析史料的真伪。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提升史料收集、整理、辨析的能力。

利用图片呈现 具化历史解释

以《朝圣之路》为例,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城池的修建如何利用相关材料,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非常难理解,故选择用图片的方式,将建造过程一一呈现,从而将复杂难懂的历史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加深理解。

体验千年生活 激发家国情怀

以《朝圣之路》为例,自选项目中有关于5000年前良渚一日生活体验,从衣食住行进行分析说明,学生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学习,领悟家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

(四)“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促进拓展性课程有效开展与实施的手段,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参与情况是隐性的,为此Q校选择通过课程学业评价来展现。本研究采用纸笔测试与过程性评价两种方式。纸笔测试直接融入基础学科测试中,安排了研学单的题目及开放性设计题,过程性评价则在课程结束后安排,见下图。

同时,我们还采取成果性评价,对展示小队的内容进行打分,分为演说和作品部分,同时安排了低年级学生来观摩,加强互动性。

三、 思考:研究成果的延伸展望

(一)明確“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主题,强调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

帕克·帕尔默说,与其放一堆沙在学生面前,不如给学生一粒沙砾,让学生去学会观察和思考。以《朝圣之路》为例,学生齐某某在行走课时探究“玉”篇章时,对玉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单独前往良渚博物院进行了深入了解,查阅相关文献,成为一位研究玉琮的“小专家”。这也许就是行走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实地探究活动来学习,通过历史学科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

(二)“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主题,加大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力度

在“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相关活动,拓宽拓展性课程主题,这有利于拓宽研究主题的宽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研究主题的深度。在“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行走的过程中,学生碰到的所有问题都需要或独立完成或同伴间协商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以《朝圣之路》为例,在“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中,学生管某某在小队完成“良渚古城”模型中,为了阐释古城墙修建的原理,组内合作前往浙江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这种自主式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是核心素养能力的增强。

(三)做好“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建设,保持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持续性

“行走历史”立足点在历史资源,动力在行走。杭州历史资源丰富,因而可选择的课程主题多而杂,应该梳理其脉络,更好地将“行走历史”拓展性课程与基础课程有机结合,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设计阶梯式螺旋上升式课程,保持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在交流展示中博采众长,加大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力

按照建构主义观点,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从中总结收获与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既获得成就感,也能通过他人的展示分享,实现互学,看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改进,扩大同伴效应。

参考文献:

[1]赵亚夫.找准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佚名.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J].基础教育课程,2017.

作者简介:

陈晓波,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展性课程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剧作业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空间”素养的提升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
浅谈模拟课堂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