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调神”思想治脑病的临床治验浅析

2021-11-30 01:31杨佳许军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醒脑上肢疗程

杨佳 许军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 300193

石学敏教授,系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20世纪70年代,石老创立以“调神”思想为主导,治疗中风病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形成了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治疗体系。在此基础上,石老进一步拓展了该针法的应用范围。笔者有幸跟随石老学习,现将其运用“调神”思想辨治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调神”思想的溯源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神调控与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李时珍[1]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中明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2]也在《医林改错》中提到:“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随着西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脑主神明、脑藏神这一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基础,石老于1972年创立了治疗中风病的针刺大法——“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醒脑二字包含醒神、调神的双重含义,而醒脑根本在于调神。《灵枢·本神篇》指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调神为针刺治疗的重点。石老强调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总结出4点认识:神之所在,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之所病,百病之始,皆本于神;神之所治,凡刺之法,先醒其神[3]。由此,“调神”法逐渐形成。

2 “调神”法的机理

五脏六腑之气血循经络上荣于脑,在脑的作用下,通过心灌注全身,故人体是以脑为主,内脏四肢皮肉为次的整体[4]。“调神”法调脑神以醒脑,平衡阴阳,沟通内外,主穴选取内关、人中、三阴交。

张锡纯[5]曾说:“盖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也。”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通于阴维脉,可宁心和血而调神。研究表明,针刺内关可增加脑血氧供应,抑制神经细胞坏死,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6]。人中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络于脑,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可通阳开窍而调神。有学者发现,刺激人中可改善认知功能、促醒,起到“脑保护”作用[7]。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三阴,益脑髓而调神。实验研究证实,针刺三阴交对机体免疫的调节、精神状态的改善都有很大帮助[8]。

3 “调神”法的应用和配穴

石老总结的“调神”大法最初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效如桴鼓[9],后经过广泛临床研究与实践,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在治疗脑部相关疾病时,除选用经典的内关、人中、三阴交外,可根据疾病病因病机加减调神配穴。

髓海空虚之痴呆,加风池、完骨、天柱以填精补髓、益智调神[10],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11]。脑神失司之多发性硬化,加刺华佗夹脊穴,振奋督脉之气而调神[12],可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促进髓鞘及神经元生长[13]。脉络瘀阻、脑窍失养之脑瘫,加风府、百会、神庭以健脑开窍调神[14],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5],提升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认知功能[16]等。

调神后,脑神清明,经气振奋,再局部取穴,可增强脑神对四肢皮肉的统摄作用。四肢活动不利,刺极泉、尺泽、委中;吞咽困难,刺上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拘挛,刺八邪、上八邪等。

4 验案举隅

4.1 帕金森病 患者,男,67岁,2019年8月23日初诊。患者既往诊断帕金森病,平素口服多巴丝肼、盐酸苯海索、盐酸普拉克索等药物,2019年8月13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较前加重,伴嗜睡、进食困难等症。刻下症:神清,精神可,面具脸,表情淡漠,吞咽困难,偶有流涎,语言不配合,烦躁不安,四肢不自主抽动,四肢僵硬,动作迟缓,行走困难,纳可,寐安,二便可自控。舌未见,脉弦。中医诊断:颤证,证型诊断: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证。

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舌面及双侧咽后壁,金津、玉液;上廉泉、旁廉泉;风池、完骨、翳风;头维、外关、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

每日治疗1次,留针30min,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吞咽困难较前好转,无流涎,语言欠清晰、欠流利,烦躁不安较前好转。出院后,患者于门诊行针刺治疗,取穴基本同前。继续治疗12次后,患者偶有吞咽困难,无饮水咳呛,语言含混较前好转,偶有烦躁不安,四肢活动僵硬,情绪激动时偶有不自主抖动,行走迟缓,但较前平稳。

按语:在祖国医学中,帕金森病可按颤证论治。《临证指南医案·痿》载:“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17]肝肾同源,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而发震颤。石老总结病机为窍闭神妄,阳缓阴急,经筋拘挛弛纵,诱发颤证[18],治疗选用调神法以安神定志、调和阴阳。

人中为君,开窍启闭;内关、三阴交为臣,养心安神、滋阴生髓;极泉、尺泽、委中为佐使,疏通经络,以达理气血、平阴阳、调元神之目的[19]。在调神前提下,点刺舌面及咽后壁,金津、玉液放血局部治疗,“宛陈则除之”,恢复经气运行。配合上廉泉、旁廉泉利咽活络,风池、完骨、翳风升发清阳之气,强脑开窍,共助舌体及口咽部的运动。头维升清降浊、醒神宁心。外关与曲池疏通上肢筋脉。合谷开闭宣窍,太冲宣导气血,两穴相配“开四关”,以利腕指关节。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筋脉。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配以放血疗法,血出邪除而效佳。

4.2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男,41岁,2021年1月6日初诊。患者于2020年12月20日中午11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语言謇涩伴四肢不遂,当时神清,双上肢可抓握,双下肢未见自主运动,无呕吐、二便失禁等,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20年12月21日行开颅手术,具体术式及具体诊治经过不详。刻下症:嗜睡,精神弱,语言謇涩,偶可言语,言语尚清,错语,持续双侧肢体不遂,双上肢可抬离床面15°,双侧腕指关节精细运动差,双下肢无自主活动,胃管通畅,部分纳食胃管注入,二便不自知。伸舌不能,脉弦滑。专科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量 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肌力:左上肢3级,左下肢0级,右上肢3级,右下肢0级。双侧巴宾斯基征(-)。中医诊断:中风病中脏腑,证型诊断:肝阳暴亢证。

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舌面及咽后壁,金津、玉液;合谷透刺拇指及三间;上八邪、上八风;上肢选曲池、手三里、手五里、臂臑、肩髃,下肢取足阳明经排刺。

每日治疗1次,留针30min,6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神志转清,精神弱,双上肢抬离床面较前升高,双下肢存在肌肉收缩。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右下肢可在床面平移。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神清,精神弱,反应迟钝,语言謇涩,言语尚清,错语,反应迟钝,持续双侧肢体不遂,双上肢可抬离床面60°,双侧腕指关节精细运动欠佳,左下肢可见自主屈曲,右下肢可见抬离床面15°,胃管通畅,一口量10mL,二便不自知。双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

按语: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参考中医中的中风病治疗。《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患者情志过极,肝阳暴亢,阳升风动,气血逆乱而致窍闭神匿,发为中风,故治疗侧重醒神、调神、安神。

取调神常用穴调神醒脑、疏通经络、补益脑髓治本,其中尤以人中宣发神气,恢复神志为重,使神“具众理而应万事”。根据症状局部取穴以治标,口咽部点刺及放血治疗帮助口腔肌肉运动,恢复言语及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合谷透刺改善手指握固功能;上八邪及上八风改善指趾痉挛;肢体不遂,故取穴选用多气多血之手足阳明经疏导结聚、疏理经筋。

4.3 脑梗死合并抑郁状态 患者,女,68岁,2021年4月12日初诊。2020年6月患者发生脑梗死,经治遗留左侧肢体不遂伴左口、语言欠利。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痛不适、左侧肢体不遂较前加重。刻下症:神清,精神可,情绪低落,间断头痛,语言欠流利,左侧肢体不遂伴麻木,可对抗阻力,但较正常差,腕指活动及精细活动较差,间断胃脘不适,纳差,寐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入院后我院心身科会诊,考虑抑郁状态,因患者拒绝,未予口服药物。中医诊断:中风合病郁证,证型诊断:阴虚风动证。

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百会、四神聪、印堂;膻中、四白、神门、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太溪。

每日治疗1次,留针30min,6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患者悲观情绪有所改善,头痛次数减少。2个疗程后,患者间断胃脘不适好转,夜寐安。3个疗程后,患者无明显低落情绪,无明显头痛,语言欠流利,腕指活动及精细活动欠佳,无明显胃脘不适,纳食正常。

按语:脑梗死合并抑郁状态中医归属于中风后抑郁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由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20]患者素体阴亏血虚,阳亢火旺。风火易炽,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五志七情亦失之调控,情志过极,耗伤气血,使脏气失调,气血失和而发为中风与郁证合病。石老认为脏腑阴阳气血失常,使脑失所养而致神无所依、神无所主、神气郁逆、使道闭塞而成,故治疗强调理气调神、开窍解郁[21]。

选取调神基本经穴调动不振之神气。四神聪居于巅顶,诸阳气会聚之处,刺之可安神定志,引涣散之神聚于三阳五会之所,通过督脉入络脑,达到引神归原之效,辅以督脉之印堂,调神醒脑。《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石老指出,血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22],故理心气、养血脉也是调神的重要部分。膻中散胸中郁滞之气,理一身气机。四白为眼眶下入脑之脉络,行气活血、调神健脑。取多气多血阳明经之曲池、合谷调理气血。肝经原穴太冲理气解郁,与合谷合称四关穴,一升一降可通关开窍。神门为心经原穴,通脏腑、安心神。补足三里益脾胃,补太溪益肾精,先后天之精气足,则髓海得充,脑络化生有源,脑神得复。诸穴相合,调神定志、解郁醒神。

5 结语

《养生论》曰:“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23]神是调控人体活动之枢机,调神以调脏腑气机,调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石老的“调神”思想旨在通过针刺等治疗使昏聩的思维意识尽可能恢复到清醒的状态,开发、恢复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之间支配、传导和联络的功能,保证其正常的运动、感觉等生理活动。“调神”法不仅可以治疗脑病,临床上还可用于神机失用,四肢筋脉失于调控和濡养的痿证、痹证等肢体病证;清窍被蒙、脑神昏聩的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脑神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失衡的呃逆呕吐、心悸胸痹等脏腑病证;神明失主、气机郁滞甚至闭阻不通的百合脏躁、癫狂痫等神志病。“调神”思想能够为更多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和借鉴,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猜你喜欢
醒脑上肢疗程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苦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