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2021-12-01 03:13运启杰闫菲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有效率

运启杰,闫菲

(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 内一科,甘肃 酒泉 735000)

0 引言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可由感染性有机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毒素、自身免疫和过敏反应。病毒是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例的50%~70%。流感心肌炎是流感病毒感染后心肌的炎症。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B型和细小病毒B19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的其他病因。柯萨奇B病毒(CVB)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它通过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靶向心肌细胞,后者在胎儿心脏中高度表达。CVB3感染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增殖能力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小梁形成的改变似乎是观察到的大多数表型的原因[1]。

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为探究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32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32例,年龄45~65岁,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9:7,平均(55.17±6.08)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0:6,平均(54.15±5.9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每天注射1次葡萄糖注射液(包含ATP、肌酐、辅酶以及维生素C),同时给予患者氧气,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治疗14d。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每日静滴黄芪注射液50mL,磷酸肌酸钠1g,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有效率分为:效果显著、有效以及无效。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 22.0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有6例,有效的有6例,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患者分别为8例,7例,1例,总有效率为93.7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的对比分析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423.18±13.90)U/L、(611.87±19.17)U/L、(49.51±8.18)U/L;实验组患者为(423.31±13.37)U/L、(612.01±19.63)U/L、(49.49±8.33)U/L。治 疗 后 对 照组患者分别为(317.07±14.51)U/L、(200.01±18.41)U/L、(36.90±7.31)U/L;实验组患者为(209.79±14.02)U/L、(148.42±18.33)U/L、(21.69±5.99)U/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水平更低(P<0.05)。

3 讨论

国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心脏病学联合会将心肌炎定义为一种心肌炎症,通过既定的组织学免疫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准进行诊断。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22人患心肌炎[2]。大多数病例是由病毒原因引起的,包括单链RNA病毒冠状病毒、细小病毒、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随着临床进程的变化,诊断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可能具有挑战性,从无症状到暴发性。无论病毒类型或急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都有一个自然病程的双峰模式。根据临床前模型的结果,在初始阶段,病毒在心肌细胞内的传播导致细胞损伤,并将诸如心肌肌球蛋白之类的隐匿抗原暴露到体循环中,从而导致耐受性的破坏,这可能是由于分子模拟。在正常的免疫活性宿主中,病毒清除和心肌炎消退是预期的;在这一点上,级联事件的部分原因是病毒清除和(或)病毒感染留下的细胞损伤的总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急性感染完全恢复后,病毒基因组物质也可以存在于心肌细胞内,而不存在可检测的病毒传播。因此,临床恢复可能不是正常化免疫稳态的真正指标。事实上,即使存在数量相对较少的感染或受损细胞,也足以维持免疫激活和组织炎症[3]。有证据表明,这些干扰的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和纤维化。无论患者的状态如何(即有或无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即使在病毒感染完全清除后(即感染后心肌炎),当心脏组织内炎症加剧时,一些患者可级联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通常伴随着遗传易感个体的适应性免疫和自身抗体的发展,并具有免疫失调的因素,包括过度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免疫再激活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病机制的早期步骤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某些自身抗体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这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快速进行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MRI异常,T2信号增强。成人患者的诊断工作通常包括冠状动脉造影以排除缺血性损伤。虽然在临床上通常不适用于儿童,但诊断金标准是基于心肌内膜活检,提供淋巴细胞浸润的组织病理学证据以及病毒感染的任何PCR证据[4]。

心肌炎在病毒感染期间很常见,早在1917年流感大流行时就有病例描述,目前的COVID-19大流行也不例外[5]。标志是肌钙蛋白升高,36%的COVID患者出现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工具。心脏炎症可能继发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或在疾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强烈的细胞因子风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合理应用对心肌炎的治疗是有益的。在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可以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但在住院的危重病人中可能有明显的益处[6]。心律不齐和心源性猝死(SCD)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已知并发症,无论出现时的射血分数(EF)如何。此类并发症是否会带来长期风险尚不清楚,尤其是在那些左室功能保持正常的患者中。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损伤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等病理损害。急性炎症可逐渐发展为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导致组织重塑、纤维化、心肌结构和收缩功能丧失,最终导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炎。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AHF)和猝死,占猝死总数的10%。此外,据全球心肌炎发病率估计,每10万人口中约有10~20例心肌炎,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2030年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预计将增加46%。根据VM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症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三种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确定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治疗的潜在益处目前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心脏终点事件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或延缓其进展,防止V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VM,预防AHF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7-8]。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益气免疫调节中药。AM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皂苷、多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作为一种天然免疫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免疫疾病的治疗,包括肾炎、癌症的免疫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心血管疾病中也显示出保护心肌的功效[9]。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报道了AM对VM的积极治疗作用。

AM介导的心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总结如下:①通过减少TNF-α、IL-8、MCP-1和MIP-2来抗炎,增加IL-18和IL-2;②通过增加SOD来减少MDA释放的抗氧化作用;③通过抑制Cav-3和TGF-β1,降低Smad3的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④通过下调Fas/Fasl基因转录,降低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⑤通过增强SERCA的活性来降低肌浆网中的钙超载,以维持心肌细胞的舒张和收缩;⑥通过上调ETR亲和力和降低ET-1和ANP的表达来改善心脏重构;⑦通过降低CAR的表达来抑制病毒感染和复制[10]。

在本次研究中AM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显著,治疗后心肌酶谱得到更好地改善,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得到更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改善程度也较高,有利于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很有效率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My Father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