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新土 释新域——关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1 16:33徐敏芳
好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班级

文 徐敏芳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与推进,我园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中提出,幼儿园教研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来自现实的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我园尝试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园本教研落地和深耕,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适宜为效度,于过程中寻“深井”。

一、以问题为导向,耕园本教研新土

(一)诊断性调研——研究教职工,聚焦最近发展区

教科研人员要深入一线,发现保教工作中的真问题,感知幼儿现状,聚焦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每学期的教研要点,让教研有的放矢,满足保教人员当前的发展需求。

(二)约访式调研——研究儿童,关注成长微观环境

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以家访、约访等方式开展调研,关注班级幼儿成长的微观环境,这个环境应以幼儿家庭为主,逐渐纳入同伴、幼儿园、教师等关系。在这样的视角和背景下,教师更容易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也增强了辨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敏感性。

(三)主题式沙龙——研究家长,关注地域人文环境

家长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单位载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关系以及世界观。最重要的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他们是教师最重要的课程合伙人。虽然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会因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一研究视角的拓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课程的架构都会产生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二、以适宜为重点,拓园本教研新知

(一)使用扁平化、分层式园务管理模式

根据园所中层管理经验欠缺、难以兼顾班级教学和部门管理的矛盾点,我们探索尝试扁平化、分层式的管理模式,使行政、中层的管理角色更为多元化、弹性化。同时,营造更有利于园本教研的氛围。

1.去行政化,沉入一线

行政人员以课程协调员的身份做教师的课程伙伴,增加进班指导的时间并扩大覆盖面,进行沉浸式跟进,以更好地体验和感知班级教师的成长现状及需求。

2.科学分工,挂钩考核

进一步优化、明确条线职责,明确中层管理方向,更好地履职和担责。每个条线设立两位负责人,分别行主持与协助之责,以计划制定的前瞻性、项目管理的跟进性、目标达成的有效度以及创新意识作为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使用服务化、跟进式教研管理模式

1.成立专业指导小组

秉承“党员服务”宗旨,园长室三位党员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每人带一个年级组,立足园本研修,和教师共同制定指导计划,一起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实施要点,做到每日巡视有目的、每周指导有重点、每次研讨有策略、每月考评有依据,始终将教师出现的问题转变为促使教师学习进步的契机,并形成被教师内化和接纳的量化标准和细化要求。

2.靶向式教研

教科室增加进班频率,深入各班现场了解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与教师保持密切互动,及时捕捉教师当下遇到的困难,进行靶向式教研。连环跟进的问题里恰恰蕴含着层层递进的教研“靶心”,在质疑、追问、释疑中不断地将问题引向深入。

3.微型话题教研

尝试创新教研平台,鼓励教师自主发起“微型话题”,及时分享当下经验,解决教师当下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邀请教研组、年级组与案例班的伙伴,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由于形式即兴灵活且研究时长以一次或较短期为时限,每位教师都可以主动寻求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该形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好评。

(三)使用自主化、激励式师资管理模式

1.教职工课程培训

为了更好地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针对教职工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尝试开展“教职工课程培训”活动,帮助保育员与后勤人员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要点,帮助其逐步树立“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幼儿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保教人员儿童观的一致性,以保障课程环境的良好生态。

2.青年教师项目工作室

青年教师项目工作室以一一结对的形式,满足了教师分层历练和成长的个性需求。

骨干结对一传一: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领衔人,三个骨干教师为一组,鼓励骨干教师挑担子,促进其尽快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伙伴结对一帮一: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用自己的经验协助伙伴共同成长。

青蓝结对一带一:为每一位三年以内的新教师配备专属导师,促使新教师尽快熟悉班级管理工作并能独立带班。

三、于过程寻“深井”,释园本教研新域

(一)依托区域平台,寻找属于园所的“深井”

课程游戏化建设园的项目优势,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如市教育局和教科院专家的现场视导,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每月的定期指导,区、街道聘请的教授、特级教师的引领指导,等等。高瞻、有力的专业指导使教师团队研究氛围日渐浓厚。一方面,我们参与省群的支架交流,对话专家,以增进教师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和落实;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市、区级的主题沙龙,与同行就资源建设、课程实施、区域创设等问题进行分享互动。同时,我们依托区域推进,以公开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人人参与,努力使教研活动从形式走向内涵,致力于寻找属于园所课程建设的“深井”。

(二)聚焦共性瓶颈,共研属于项目的“深井”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进行多维度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面临的共性瓶颈。于是,我们尝试以“瓶颈”为项目,做学合一,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深剖不同切面,突破共性瓶颈,丰富园本教研内容。

例如,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中,我们常常看见土地整齐但植物品种稀少的现象。通常,班级的保育员是种植园地的负责人,种植园地的管理成为保教人员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们以此瓶颈为契机,开展了“种植园地的改造”项目活动。

第一步,研读标准,确立理念。我们组织教职员工研读《江苏省优质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装备标准》,根据这些要求审视园所种植园地的现状,寻找并挖掘身边的资源,提高教师课程意识的敏锐度。对看似平常的种植园地进行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的挖掘及利用,帮助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第二步,行政加入,有力支持。行政人员参与项目组的审议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班级,与教师一起经历“提出问题→焦点争论→达成共识”的过程,共同研究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帮助教师提高思考及辨析的能力。

第三步,学习研讨,研细研透。园所开展专业书籍、重点理论、行为实践三个维度的系列学习活动,构建灵活的专业学习新模式。“一轨三班六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结合理论学习,进一步帮助教师明晰种植活动及其价值。

第四步,资源融合,收获变化。种植活动不仅让我们收获了果实,还让幼儿亲近了自然、参与了种植,使幼儿与生俱来的对生命关注和关爱的天性得以展现;促使教师转变了课程观,充分挖掘出生活教育的价值;使家长了解了种植活动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陪伴幼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的机会,增进了亲子感情。

(三)呵护个性成长,潜心属于个体的“深井”

1.立规划,寻方向

帮助每一位教师做好个人规划并设定阶段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促使教师完成精彩的自我成长,让新教师不彷徨,让老教师不懈怠,让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2.定位明,真支持

为每一位教师铺设合理路径,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发展策略和规划,帮助教师分析各自的优势与短板,并提供一对一的规划辅导,做到“小切口,真支持,真实践”,并对照其个人发展规划,定期反馈。

3.内驱力,真发展

如火如荼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激发了教师真抓实干的内在动力和无限潜能。通过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开、公平的评优、评先机会,形成了“自主报名”“公开竞选”的良好风气,促使教师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要细耘深耕园本教研这块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外观资源,内观理念,形成和谐适宜的教育生态,自信诠释园本教研新视域,以园本教研的改革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园本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班级
班级“无课日”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