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理念下金融科技专业如何助推“新文科”建设

2021-12-01 08:12斯丽娟王广在魏志鹏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文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斯丽娟 王广在 魏志鹏

摘 要:“新文科”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以“证据”为核心的循证理念为金融科技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20所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12所代表性院校的课程体系为样本,揭示其主要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金融科技专业可以新技术为基础打造金融科技循证实践平台;结合循证理念培养具有循证技术的复合人才;利用“证据”元素推动学科科学化发展;运用循证教学助推交叉课程融合发展,以此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

关键词:“新文科”;循证理念;金融科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文科”建设提上日程。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20年4月,教育部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探索基于“四新”理念的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径,“新文科”建设持续推进。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

部署。

2018年被正式列入金融学专业类别下的金融科技专业,目前共有20所院校开设,回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主要为金融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一个金融与科技交叉融合新兴学科。“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方向与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新兴学科,弥合以学科专业为载体的知识生产方式,由单一学科专业向跨学科、超学科转型[1]。因此,“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既为金融科技专业这一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金融科技专业如何回应新形势、融入新环境、作出新贡献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分析了金融科技专业的学科建设现状,同时引入被称为社会科学第三次“科学化”浪潮的循证社会科学,从循证理念的视角探讨了金融科技专业如何利用“证据”元素助推“新文科”建设。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金融科技专业建设情况。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符号行为交流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以推断意图、验证假设或描述事实的信息分析方法[2]。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特定主题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剖析来揭示该主题内容的实质,系统客观地把握其研究动态和趋势,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良好结合[3-4]。内容分析法一般按照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样本、建立分析单元、进行类目建构、编码与分析类目识别、解释与检验来执行[5]。

1.样本选取

本文通过收集教育部批准的20所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院校官网信息,获取院校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鉴于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方案不尽详实,考虑到内容分析法要求研究样本形式统一与内容完整,本文选取20所院校的培养目标和12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案作为研究样本。12所院校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深圳大学微众金融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經济贸易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金融学院、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西华学院经济学院、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相关院校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地区高校,具有一定代

表性。

2.编码设置

内容分析法的核心在于针对分析内容建立符合主题、满足目标的类目体系,并且要求类目体系完备而互斥。2018年,教育部发布《金融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提出明确规定。本文以该标准对金融科技专业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为基本依据,构建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分析类目并进行编码。

(1)培养目标。本文以每一所院校的课程培养目标为分析单元,采用总结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类目标准,并为不同的分类项进行编码。知识目标包括经济学金融学知识、金融科技类知识、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语知识和相关知识,分别编码为Z1~Z5;能力目标分为经济学金融学能力、科技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外语能力、数学计算机基础能力、金融科技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分别编码为N1~N8;素质目标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分别编码为S1和S2。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类目和15个二级类目的培养目标编码表,如表1所示。

(2)课程设置。本文采集到12所院校金融科技专业的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并从其中主要课程部分获得了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共计333门课程。本文以每一所院校的课程设置为分析单元,采用总结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类目标准,并为不同的分类项进行编码。经济金融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基础课和金融专业课,分别编码为J1和J2;拓展课编码为T1;金融科技类课程编码为R1;工具类课程包括科技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分别编码为G1、G2和G3;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分别编码为S1和S2。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类目和9个二级类目的课程编码表,如表2所示。

3.标注结果及信度检验

(1)标注结果。按照表1所给出的分类与实例,将20所院校的培养目标文本依据15项分析类目进行标注,共计标注内容202条。其中,知识和能力目标分别为61条和88条,素质目标共53条。按照表2所给出的分类与实例,对12所院校的课程依据9个分析类目进行标注,共计标注333门课程,其中,经济金融理论课程135门,拓展课9门,金融科技类课程52门,工具类课程87门,实践类课程50门。

(2)信度检验。本环节分别对20所院校课程目标样本独立编码,通过信度分析来检验二者对同一样本评价的一致性程度。不同编码者的编码一致性比率达到80%以上,可以认为通过了信度检验,通过测算,培养目标信度值为87.44%,说明本文构建的培养目标类目系统可信度较高。课程类目信度值为91.34%,说明本文构建的课程类目系统可信度较高。

二、结果分析

1.培养目标特征分析

(1)知识培养目标重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时代,金融专业更加重视金融和科技知识的深度融合培养。如表3所示,金融科技类知识占所有内容的12.87%,在知识培养目标中占比最高,其次才是经济学金融学知识、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可见金融科技专业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注重引入科技知识,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科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基本技术。而且新科技正在推动金融学发展模式转变,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和挖掘与建模,使碎片的数据转化为更加系统的知识。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以往数据经验的学习逐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使数据挖掘和未来预测的功能更加准确。这些新技术使处理以前不可能完成的海量数据成为现实,深刻改变金融市场的运作,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专业发展。

(2)能力培养目标重视实践应用能力。金融科技通常被定义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通过技术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流程和模式,从而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如表3所示,金融科技专业尤为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占所有内容的17.82%,其次是金融科技综合能力,占比9.41%。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如,阳光学院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区块链技术面向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科技企业从事金融科技产品的设计与运营。金融科技综合能力方面强调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应用。如,西南财经大学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投顾与风险管理、借贷与公司金融创新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需求,近年来,涌现出了支付创新、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活动,带动了普惠金融、财富管理和监管科技等金融业务的发展,这是新科技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结果。

(3)素质培养目标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当下,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金融思维,还应熟练掌握新科技。如表3所示,专业素养目标占比14.85%,综合素养占比11.39%,两者相当,说明院校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素养方面,一是注重多学科交叉知识和能力培养。如,中央财经大学注重培养能够适应银行科技、监管科技、智能投顾与程序化交易等领域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二是注重培养能够能胜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设计、系统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人才。如吉利学院要求学生适应金融科技企业需要,特别是汽车金融智能风控等领域需要。在综合素养方面,院校要求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跨学科专业背景,同时兼顾人文科学素质。如山东财经大学要求学生通晓科学知识、富有科学精神,具备一定文艺鉴赏能力,了解历史文化。可见院校注重专业素养的同时兼顾其他综合素养的培养。

2.课程设置特征分析

(1)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融合,但融合深度有待加深。从课程大类设置情况看,如表4所示,课程设置中经济金融理论课程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具类课程,金融科技类课程占比位列第三。说明金融科技专业不仅重视金融专业知识培养,还更加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在金融科技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中,金融科技类课程占比最高,如表5所示,占所有课程的15.62%,其次是科技类课程和计算类课程,然后是数学类课程。说明金融科技专业不满足于计算机、数学等工具的运用,还顺应科技发展,引入科技作为学科发展工具。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科技类课程作为重要基础工具得到院校重视,如区块链技术与加密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基础、云计算机技术等课程。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类课程已经开始进入课堂实践,如金融科技原理、金融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学科交叉课程。不过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类课程大多是金融与科技的简单组合,融合深度有待进一步加深。

(2)课程设置凸显实践应用性,但缺乏实践平台。金融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一直在随着时代需求转变课程设置,传统的金融学注重数学基础,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更重视计算机基础,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金融学专业更重视科技类课程设置。在调研中发现,院校将新兴技术融入实验课中,旨在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大数据金融计量分析综合实践、人工智能金融实验、机器学习与金融应用实践、区块链金融应用实践等课程。一些院校还建设金融科技实验室,如中央财经大学—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包括“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设计分解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实践类课程中僅占16%,原因在于院校虽然重视实践应用但缺乏实践平台。

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当下“新文科”建设正在摸索中前进,学科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金融科技专业如何回应“新文科”建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以“证据”为核心的循证科学发展呈现出多学科、多分支趋向,循证经济学、循证管理学、法循证学等循证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而且与“新文科”建设有着天然契合之处,两者均强调信息技术应用,均强调跨学科、多学科[6]。循证理念已经开始在经济学领域有所实践,而金融科技专业建设更是契合循证理念和“新文科”建设要求的集合体。因此本文运用循证理念对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探索对“新文科”建设思路。

三、基于循证理念的金融科技专业“新文科”建设建议

循证理念源自20世纪末兴起的循证医学,其核心是基于“证据”的决策思想。在很长时间内,基于常识与经验是社会科学的主流实践方式,但时常与科学理论脱节。而被称为社会科学第三次“科学化”浪潮的循证社会科学,就是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开展研究、科学决策和实践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7]。在经济学领域,已有学者探讨了循证方法在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向和发展前景[8]。这为金融科技专业引入循证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思路。“新文科”之新在于新科技发展与文科融合引致的文科新增长点[9]。金融科技专业正是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解决金融问题的学科。而这些新兴技术具有明显的“证据”特质,这为循证理念应用于金融科技专业提供了天然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遵循循证理念,金融科技专业可以从四个方面助推“新文科”建设。

1.打造金融科技循证实践平台

循证实践是实践者针对实践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根据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证据及管理者制定的实践指南与标准等进行的实践[10]。循证实践改变了传统实践遵循经验进行实践的逻辑,根据科学证据进行实践,使实践更加科学化。通过调研发现,金融科技专业在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都凸显实践应用性,这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也是“新文科”建设的尝试。但金融科技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却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平台。循证实践理念可以为实践平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引入循证实践就是将金融服务对象的意愿与高质量证据和金融从业者的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为金融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服务的过程。金融科技的使用者包括政府、金融企业、金融客户、金融研究者等。政府负责制定金融政策,企业为客户提供金融咨询和建议,金融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金融决策,金融研究者针对不同的领域集成不同的证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可视化呈现,汇集大证据库[11],以此为基础构建不同的循证系统,比如央行的循证决策系统、财政部门的循证决策系统、外汇市场的循证风险预警系统、金融企业的循证咨询系统、金融客户的循证决策系统等共同组成金融科技循证实践平台,该平台将为金融科技专业学生提供大数据分析和产品设计的创新实践支持。

2.培养具有循证技术的复合人才

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专门化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文科”对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需要[12]。在前文的分析中,金融科技专业注重多学科交叉知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能够胜任金融前沿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但培养方案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循证理念可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一是两者都试图以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寻找学科研究新领域。二是两者都注重跨学科师资队伍打造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当然遵循循证理念的人才培养还要求掌握证据资源的获取方法和技术并能应用于实践。

本文认为遵循循证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卓越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调研发现院校在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跨校跨院联合培养,设置双导师、主辅修等,实施研讨班(演习班)制度等不同形式培养方案。二是加强师资队伍跨学科能力建设。可以引进多学科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搭建多学科的平台,支持其进行跨学科研究。当然遵循循证理念的人才培养还要求掌握证据的获取、处理、分级、综合分析等基本循证技术,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地图、GRADE证据分级等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

3.“证据”元素推动学科科学化发展

传统意义的文科,由于学科划分过细,导致学科视野狭窄,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新文科”建设要求文科专业借助科技的力量,走科学实证的发展道路。而基于“证据”的循证理念就是科学实证的典范。金融科技专业作为交叉学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如何高效地配置资金的问题,其前提就是需要获取高质量的证据,为各类金融决策的形成、实施、评估、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前述内容分析结果中,金融科技专业重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但存在的问题是院校开设课程仅仅是金融和科技的简单组合,并没有深度使用科技工具使金融科技专业走向科学实证的道路。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具有典型的“证据”特点,将为引入循证理念助力金融科技专业科学化发展提供支撑。

“证据”是循证社会科学的核心,基于新技术的数据搜集与整理,将会得到更接近事物真实发展规律的信息,这就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学抽样方法和模型设计的缺陷。已有学者把“证据”元素引入经济学,认为大数据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小样本,挑战了包括不完全信息在内的各种前提假设,也为各类经济主体决策、学术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依据[13]。这将为金融科技专业引入“证据”元素,探索学科科学化发展路径提供借鉴。这既响应“新文科”建设学科融合要求,也为金融科技专业学科科学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指引新的发展方向。

4.循证教学助推交叉课程深度融合发展

课程教学是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手段,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循证理念不仅仅可以为学科发展注入动力,也可以运用到教学之中,即循证教学。循证教学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教学研究证据,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14]。证据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循证教学即是要将实践结果应用到每个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5]。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一些院校开设金融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区块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交叉课程,以及大数据金融计量分析综合实践、金融大数据清洗实验等实践应用课程,但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交叉课程建设由探索走向成熟,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实践。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使网络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本科课堂教学中Zoom、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等视频软件的使用可以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转化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证据。金融科技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实践课程更具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以课堂中运用新技术解决金融问题的实践过程为证据,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服务。基于课堂的证据,老师们结合自身经验,考虑学生需求,将所获最佳证据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循证教学将为响应“新文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要求、提升金融科技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崔延强,段禹.“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

基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考察[J].大学教育科学,2021(1):36-43.

[2]黄晓斌,成波.内容分析法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8-31.

[3]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14-19.

[4]高虹,王济干.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创新团队内涵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87-94.

[5]劉晓璇,林成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要素识别与模式构建——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1):66-71.

[6]魏志鹏,杨克虎.循证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42-150.

[7]杨克虎.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发展与未来[J].图书与情报,2018(3):1-10.

[8]魏丽莉,张晶,斯丽娟,杨克虎.循证经济学的逻辑推演、范式变革与发展前景[J].图书与情报,2018(3):28-34.

[9]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10]杨文登.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4):106-110.

[11]魏景容.大数据时代循证决策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科技论坛,2020(7):24-32.

[12]马骁,李雪,孙晓东.“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21-25.

[13]魏丽莉,王馨雅,杨克虎.从理论驱动到数据驱动:循证视角下经济学证据的演化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8(6):25-31.

[14]黄利梅.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的循证思维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5(6):219-224.

[15]袁辕.以循证教学理念推进应用型本科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20(10):135-138.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循证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19ZDA142)和2021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经济学科研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周 杨]

斯丽娟,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新文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