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2-02 06:38马桂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受检者颈动脉颈部

马桂玲

(宁津县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山东 德州 253400)

动脉硬化是人体正常老化过程,且随着年龄上升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渐增高。脑梗死一般是脑动脉硬化病情加重,且在脑动脉内出现血栓或动脉内膜增厚,进而影响血管畅通性,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因此,在后期动脉硬化合并代偿不佳情况下,可导致动脉血管病理改变,并引起脑组织缺血的病变,进而形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而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要明确责任血管的部位以及程度,进而采取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以及内膜剥脱手术治疗[1]。同时针对该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也可以积极地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故本次纳入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200 例,着重分析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B 组,将同期到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受检者100 名纳入研究A 组,所有纳入对象均签署知情文件。同时排除沟通及精神异常、病情不稳定、依从性较差的受检者。综合诊断结果显示B 组受检者有无斑块脑梗死5 例,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脑梗死7 例,软斑17 例,硬斑19 例,混合斑52 例。A组男女比例为59:41,平均年龄(58.65±4.54)岁,平均体质量(62.41±7.09)kg;B 组男女比例为57:43,平均年龄(58.72±4.67)岁,平均体质量(62.30±7.21)kg。对比两组受检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DW-C8)进行检查。指导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尽可能地将颈部完全暴露伸展。探头频率设置为6 MHz~10 MHz,容积宽度1.0 mm。然后展开颈动脉窦及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颈外动脉椎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扫描。并对斑块性状、内部回声、狭窄程度、发病位置进行重点观察,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进行检测与记录。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受检者以下指标进行对比:①动脉内膜-中层厚度;②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包括RI、EDV、SPV;③颈动脉斑块数量;④内膜增厚例数,正常厚度<1.0 mm,内膜粗糙厚度为1.0~1.2 m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2 mm;⑤颈动狭窄情况,无血流信号为闭塞;有斑块且血流速度峰值>250 cm/s,狭窄率>70%为重度狭窄;有斑块且血流速度峰值>115 cm/s,狭窄率在50%~70%为中度狭窄;血流平稳且血流速度峰值<115 cm/s,狭窄率在1%~49%为轻度狭窄[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受检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增厚例数

B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增厚例数均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受检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增厚例数

2.2 对比两组受检者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数量

B 组各程度动脉狭窄数量及斑块数量均多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受检者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数量[n(%)]

2.3 对比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

B 组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RI 高于A 组,EDV 及SPV低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

表3 对比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

2.4 分析B 组受检者斑块性质及发生部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斑块性质为混合斑、硬斑、软斑,见表4。

表4 分析B 组受检者斑块性质及发生部位[n(%)]

3 讨论

大部分脑梗死都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但动脉硬化通常不是脑梗死,但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却存在关联性。通常情况下动脉硬化一般是由于脑血管管壁出现了僵硬或者弹性减退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出现狭窄的现象,并且对于脑组织供血的影响是较小的[3]。而脑梗死为脑动脉内出现血栓,并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因此来说,脑梗死患者多是由脑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演变而来。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处理两大方面。而不论是哪种方案的治疗,均需要明确患者及颈动脉血流、动脉狭窄情况、动脉内膜厚度、斑块位置及数量。因此,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准确的诊断结果对其预后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颈部有很多的不同动脉大血管,可以帮助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到大脑部位,通过这方面的检查可以查出血管内是否有淤积等疾病。这种方式的检查准确率一般很高,可以清楚地查出动脉血管的血液循环速度和血液循环状态,从而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患者的疾病程度和疾病种类[4]。而众多医学研究显示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呈现相关性,因此对人体颈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均有积极意义。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辅助检查,可通过评估软组织及肌层内的异常回声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并可用于检查动脉是否正常。其可以发现一些疾病并提出指导意义,比如颈动脉的狭窄、颈动脉瘤、颈动脉血栓、颈动脉硬化以及颈动脉闭塞性硬化症,以及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头晕、头痛是否由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5]。

本次就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斑块性质为混合斑、硬斑、软斑。而颈部血管彩超可检测多项指标,并且颈动脉硬化的程度由于颈动脉浅表,可作为系统性血管硬化的检测窗口。并观察颈总动脉的内径、颈总动脉内膜的厚度、内壁是否光滑、是否有斑块、斑块是否造成颈总动脉的狭窄,还可以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壁是否光滑、是否有斑块、斑块的大小、斑块的软硬度。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通过测量管腔的血流速度,可以判断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狭窄百分比,判断狭窄程度。此外还可以根据检测膜中部颈动脉的颜色,来区分斑块是软斑还是硬斑,进而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本研究在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下显示,100 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相关血流指标RI 高于健康者,EDV 及SPV 低于健康者;各程度动脉狭窄数量、斑块数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增厚例数均多于健康者;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者与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颈动脉相关血流、动脉狭窄情况及动脉内膜厚度上均有较大差异。而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可明确患者的颈部血流及血管状态,进而可对该疾病进行早期发现、鉴别与干预,从而控制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将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可提升疾病检出率,明确疾病程度,为其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且准确的参考,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并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颈动脉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