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互为补充 育新人有机衔接

2021-12-02 06:52上海市静安区团委副书记区少工委主任
少先队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领巾静安静安区

上海市静安区团委副书记、区少工委主任 陆 迪

根据全国少工委、上海市少工委工作部署,静安区团委、区少工委于今年全面启动我区少先队深化改革工作,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三份制度性文件的精神,逐步形成在学校与社区少先队之间“时间上互为续接、空间上互为拓展、功能上互为补充”的工作模式,构建起“全团带队、合作互联”工作格局。

一、坚持激发活力,推动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

1.突出少先队工作政治性,培育爱党爱国的新时代好队员

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少先队建队70周年及全国第八次少代会的贺信精神,着眼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区少工委与区党建服务中心合作开发队课系列课程,将少先队历史、团队组织基础知识、仪式教育等内容相融合,以木偶剧形式进行展示。鼓励队员通过手作“红领巾戏剧盒子”、篆刻橡皮章等形式,述说红色历史,进一步厚植红色理想信念。2020年“六一”,全区4万余名少先队员在“云上集会”,共同迎接全国第八次少代会,在线上畅游静安红色历史场馆,在线下征集领巾心愿,为少先队深化改革工作同助力。

2.增强少先队工作创新性,提升少先队组织文化与活动实效

开展仪式教育巡礼活动,结合校情、童心、队情,在增强队员综合素质上下足工夫。区少工委将“红领巾奖章”评价激励体系融入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成长的全过程,围绕红领巾学四史、环保志愿、防疫抗疫等中心工作,共推出四枚区级“红领巾奖章”特色章。区争章活动进一步创新考获章过程,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畅通、年龄梯队贯通,目标引领成长。同时,积极探索“红领巾奖章”活动与推优激励工作有机结合,如静教院附校JECAS争章体系、田家炳中学“青田方程式”等做法。此外,区少工委正积极探索将静安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综素评价体系相融合,为初中生社会实践创设更多有利条件。

3.把握少先队工作儿童性,积极探索服务少先队员的新方式新载体

区少工委设计开发 “领巾心向党 小小追梦人”小程序,围绕静安百余处红色文化重要革命遗址,线上考察攻略、线下签到实践,扎实开展领巾红色寻访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社区(居委会中队)报到机制,为暑期开展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创设良好的基础与条件。截至目前,该小程序共有注册用户数26549人,访问次数11万余次,累计总打卡数40余万人次。该小程序荣获上海市优秀暑期工作项目,静安区群众最喜爱的“十佳”红色文化宣传项目以及上海市共青团新媒体影响力大赛最佳小程序奖。

二、坚持顶层设计,拓展少先队工作校外资源

1.摸清基本底数,全面开展改革工作

早在2016年静安全区14个街镇已全部挂牌成立社区少工委。在全国少工委、市少工委的关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少先队深化改革工作,区委常委会专题审议本区少先队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静安区少先队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区少工委在全区14个街镇分别召开推进会,在原有社区少工委架构之上,增设社区少工委工作指导委员会,由街镇党(工)委书记担任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强化党建资源导入。同时,聘任全区所有的262个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团建、队建指导员,延伸工作手臂到社区基层组织中,进一步夯实社区中队建设。

2.明确“五个一”目标,稳步推进改革工作

区少工委立足学校少工委,对拓展校外少工委工作,提出了“五个一”目标:绘制一张全区实践活动指导地图、建立一套社区少工委标准化建设体系、编制一本静安社区少先队工作指南、抓好一项静安少工委课题研究、配强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区少工委在暑期前,积极搭设校社沟通平台,共议假期少先队工作,达成评价共认、阵地互用的工作意见,动员队员双向报到。各街镇结合既有工作特色与亮点优势,创设“一街一品”的社区少先队品牌项目,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厉行节俭文明实践、公益志愿服务等工作,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领巾先锋营活动。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各校少工委邀请社区少工委主任,校外志愿辅导员走入学校,对100名静安社区少先队暑期社区实践小达人给予集中表彰,达到社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建队节,区少工委在阶段性总结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区领导为14个街镇颁授“静安区红领巾奖章社会化争章基地”,为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颁授“静安区红领巾奖章社会化争章基地”。首发《静安区社区少先队标准化工作指南》(队员版、辅导员版二合一)以及涵盖遍布全区140处校外活动点位的静安区少先队社会实践地图,得到了包括文汇报、青年报、少年日报、第一教育、上海静安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持续报道。围绕“人民城市”建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队员校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关于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模式创新”市级重点课题研究,预计到年底前形成初步报告。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总结社区少工委改革经验,以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为输出,提炼好“静安模式”,就如何将“盆栽”变为“森林”,将“试点”做成“示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3.构建“三建四联动”运行机制,逐步深化试点改革

“三建”:一是加强活动建设,静安区少工委在学校、社区两个空间中共同推出“静安红领行动”十大特色区级活动项目,分别是“静安少先队领巾心向党活动”“少先队WE队课”“静安时尚绿先锋实践活动”“静安爱乐小百灵行活动”“静安领巾漫联盟活动”“静安科创小达人活动”“静安领巾文明公益行动”“静安领巾看世界手拉手活动”“静安少先队小健将活动”“静安少先队梦想改造家活动”。在14个街镇党群服务中心挂牌社会化“红领巾奖章”争章基地,探索与区级争章平台相联动,拓展延伸社会化评价手段。二是加强科研建设,为社区少先队增脑力。区少工委广泛发动、创设条件,带领学校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度参与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畅通学社衔接、凝练更多经验。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为社区少先队添动力。充分整合社区、社会组织、人才资源的优势,不断壮大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学校、社区少工委积极吸纳各级团的委员会委员、少工委委员,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家长志愿者、公益热心人、优秀社区工作者以及“五老”队伍,打造一支能为静安青少年成长献计献策的“汇智团”。

“四联动”:一是阵地联动,丰富内涵外延。在“静安区少先队社会实践地图”、14个街镇社区少先队实践地图的基础上,利用党建、团建导入优势,不断争取新的社会化资源为队所用,活化利用。在青春社区等阵地中试点建设“社区领巾先锋营”,在青年中心等阵地中同步谋划“少先队活动阵地”。二是团队联动,优化力量结构。坚持团建带队建,完善社区少工委在“街区—小区—楼组”三个层面推进的组织架构,建立街镇社区少先队大队,完善居委会层面的社区少先队中队建制,以楼组为单位成立混龄小队。三是社校联动,在社区开展自主自动少先队活动,深化形成大队议事会、中队领巾先锋营、假日小队特色品牌等,同时鼓励街镇少工委探索星级标识、轮值队长、社区岗位、统一队服等配套激励举措。四是团教联动,不断优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在社校少工委评价互认、活动共办、队员共育的工作中,区少工委将进一步搭建资源平台,强化常态化联通。

在新时代,静安区团委、区少工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扬全团带队的优良传统,带领和支持少先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领巾静安静安区
上海市静安区启慧学校:少先队教研常态化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斑比的红领巾
深海漫过赤地雪
曹静安
红领巾·萌芽 2019年1、2期合刊
漫画
智取红领巾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
静安区实现中心城区首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