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工作室学员在“做”中“学”

2021-12-02 06:52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
少先队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修课题辅导员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 王 芳

2018年,我主动申报并获批青浦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主持王芳“新蕾”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以下简称“新蕾工作室”)。基于自主发展理念,我确定了引领学员专业成长坚持在“做”中“学”的研修思路。工作室制定了培养骨干队伍、提升专业能力、辐射研修成果的培养目标。在学员现状分析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律,从学员实际出发,引导她们自主规划——“思”中学,聚焦问题——“做”中学,破解难题——“攻”中学,课题引领——“研”中学。

一、现状分析

工作室14名学员分别来自青浦城区和街镇小学,其中任职0-5年的新手班主任(辅导员)有6人,任职6-8年的有8人。现状分析发现,学员们工作年限差距大,专业追求欠主动。工作室学员中有2个是“新手”,工作年限最长的一个是11年,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追求也各有千秋。在工作室招生时,除个别学员主动报名外,大部分学员是受学校领导指派被动参加。其次,职前学历师范类的少,专业知识不足。除了2位学员是师范大学毕业生,其他12位学员都是非师范类的,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专业学习,进入角色和工作状态比师范类毕业生要慢,班主任、少先队工作专业知识也显得捉襟见肘。第三,角色意识不强,事务型的居多。大部分学员是学校领导因工作需要,分配其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的,往往忙于应付。班队工作专业性增强,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又对自身双重角色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大多数学员处于事务型的工作状态。

二、培养目标

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工作室制定了两年培养目标:骨干培养——形成优质梯队化发展态势,培养负责任、能上课、肯研究、懂教育、会表达、爱学生的青年骨干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发展——两年内,三分之一学员在教育教学、德育管理、少先队工作等方面,成为本校的“带头人”,其研修成果在工作室范围与区内辐射。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有质量的德育科研论文或案例;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三、实施原则

“新蕾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融合性原则

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身负“建班育人”与“建队育人”的重任,教师角色与教育对象,呈现出班队一体化格局。“班”与“队”各有优势,班集体与中队集体建设,其目标、途径、方法相融相通,坚持立德树人殊途同归。

2.专业性原则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规范少先队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以及“强化素质培养,促进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培训要求。简言之,班主任与中队辅导员岗位都需很强的专业素质。

3.自主性原则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学习水平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明确程度、动机强度及动力水平、认知方式、是否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等因素。这是他们能动性的各种表现状态”。当工作室学员能真正成为专业研修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专业研修学习过程时,其学习的效果则会更好;当学员能全身心进入工作室专业研修的自发学习时,智力和情感都会主动参与其中,就会进入持久与深入的自主学习。

4.针对性原则

工作室在学员专业成长过程中,既注重同一性,也充分关注差异性,承认学员之间的差异,倡导每个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工作室根据不同学员的个人基础、特长以及学校环境、班级情况等客观条件,合理地确定必修与选修内容,允许学员自主进行选择,使之能符合不同学员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对不同学员采取相关的具体措施,以求得研修工作的实效。

四、实施行动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基于自主发展理念,引领学员专业成长,坚持在“做”中“学”。

1.自主规划——“思”中学

自主规划是一个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个人专业成长的设计过程,需要理性思考的是学员如何自主学习。为此,工作室从“班队工作的自我分析”“个人工作优势与强项及其形成过程”“个人弱势、不足与困惑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设想采取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步骤”等方面,引导学员自主规划,并组织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专业成长思路。

(1)自我剖析订计划,提升专业发展自觉。每个学员基于自身条件,结合班队工作中的问题,制订个人专业成长研修计划——分析本人的长处与短板、困难与需求,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一过程,激活与强化了学员专业自主意识,促使学员根据要求,自找差距、自我分析、自觉进取,既“扬长”,又“补短”。如学员钱程婧在分析自己优势的同时,更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毕业于非师范类大学,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班队工作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因而在制订两年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时,理性地定出了“完成新手班主任向经验型班主任转变”的研修目标。

(2)对标计划作调整,自我反思加快进步。每学期末,工作室举行“回眸专业成长路”经验交流活动。每个学员结合个人成长计划,回顾、总结、汇报一学期来各个专业研修项目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自觉修正、完善成长计划。如有学员在交流中谈到,自己在工作室经过一年时间的项目研修,已达成第一个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成为校优秀班主任。此后,更要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从成长计划交流中,可以看出学员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强项与弱项及其形成原因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的把握也比较准确。大家都能主动将工作室的培养目标融入个人自主进取的奋斗目标,为自身的专业研修行动夯实基础。

2.聚焦问题——“做”中学

(1)梳理来自实际的问题。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都是一些具体而琐碎的常规性事务。对年轻的工作室学员来说,工作中常常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启示班主任,只有在“做”——工作实践中,积极尝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经验,在不断积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中,才能形成相应的智慧。这应该成为青年班主任(辅导员)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必要过程。

为此,工作室将“来自实践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作为工作室研修项目,要求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寻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学员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队民主管理、集体荣誉感培养、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等。

(2)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

①一人主诉,众人支招。工作室组织“解决来自实践的问题”专题研修,要求每个学员有备前来。每次活动,由一名学员作为主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人边倾听问题的来龙去脉,边思考对策。在讨论时,大家分析原因,各抒己见,同时给出建议。如小徐老师提出一个“午餐问题”——班级在午餐检查时,被值日中队频频扣分,原来是许多学生挑食、不吃想食堂午餐而在教室里吃起辣条、薯条、肉松面包等零食。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几个学员的班级也有类似的午餐问题。学员们经过共同诊断、分析原因、讨论对策,形成了集体建议,内容有:组织一次问卷调查,召开一次家长会,请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做一次“膳食宝塔”讲座,组织家长参观学校食堂、体验学生午餐,与家长与学生共同制订“光盘小图贴”评价方法等。很快,该午餐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学员纷纷效仿,尝试解决自己班级的午餐问题。这种由问题意识产生的积极行动,体现了学员专业自主能力的增强。

②分享经验,各显所长。针对来自实践的问题,工作室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倡导学员共同进行诊断,让大家一起参与并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大家互相切磋,彼此提示,触类旁通,变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为自己的实践依据与参考,促成了学员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这一过程,既有借助他人经验解决自己工作中问题的需要,也体现了分享经验中的各显所长。这种专业自觉也是一种实践创新,难能可贵。

③模仿中学习有提高。这样的“做中学,学中做”研修活动,拓宽了工作室学员的视野,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也增强了每人的自我进取心。学得经验的学员逐渐领悟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理性的“模仿”是个好办法。但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对借鉴的经验,学员们都自觉根据班级实情尝试着做些改造或变通,如在小岗位设置中,融入有自己中队特色的评价机制,并采用小队捆绑式评价,家访对象则采取学生自主报名方式确定等。

学员们尝到了“模仿学习”的甜头,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渐渐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努力目标也做出了新的规划。在专业自觉得到升华的同时,学员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有学员在2017届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区一等奖、市二等奖,《看我“七十二”变》《“动感中队”之“小主人”中队创建之路》在“黄浦杯关键教育事件”、区少先队征文评选中均获得二等奖。

3.破解难题——“攻”中学

2020年上半年寒假,因新冠疫情爆发,学校不得不延长假期。为使停课不停学,“居家上网课”成了需要师生共同面对的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居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更需要老师及时辅导。班主任面临的难题是,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对此,工作室发动学员集体破解难题。

(1)开展“网上研修”,组织学员集体备网课。“网上专题研修”旨在引导学员聚焦问题,集体攻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相宜的“宅家”活动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如怎样积极应对疫情、保持良好心态,如何做到自觉上网课,以及学会居家锻炼、预防近视和控制体重等方法。

期间,工作室共推送了12节课主题网课,其中《身边的“战疫英雄”》《预防新冠,珍爱生命》被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网站推送。每一节网课从设计、录播到推出,学员们精心设计、倾情研讨;并将各自设计的教案在工作室群里分享,成为充实破解难题的共同资源。学员的所有网课,除了工作室内部共享,还向学员所在学校辐射,供班主任(辅导员)使用。

(2)探索班队集体网上管理“小妙招”。在学生“线上学习”的那段日子,工作室组织学员每周定时“线上亮相”,针对问题,探讨管理细节。学员通过“云晨会”“晓黑板周聚会”“微信私聊”等途径,发现问题,共同会诊,寻求解决办法。如针对“网课学习中出现的懈怠情绪”“行为不够自律”等问题,工作室组织的线上“云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将自己的探索的“小妙招”供伙伴分享。

4.课题引领——“研”中学

工作室启动之初,发现学员在自我分析中反映的主要困惑是教育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大部分人总结的经验往往停留在感性描述层面,学员基本上没有发表过文章,在科研方面几乎是空白。为此,工作室将加强“研”中学作为重点研修活动。

(1)工作室申报课题,为学员搭建科研平台。工作室将学会研究作为学员的必修内容,将学做课题列入工作室专项行动。主持人申报了区级课题《工作室支持下的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成长“三自”路径:基于本体个案的叙事研究》,为学员搭建科研平台。

教育叙事是以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师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工作室要求学员注重教育实例的积累,引导学员以教育叙事形式撰写育人故事。课题立项后,工作室组织专题研修活动,让学员讲学生的“故事”,说自己的“故事”,由此培养学员教育叙事能力。

工作室举办《如何写好教育叙事故事》专题讲座,邀请特级教师郑润洲主讲,学员带着事先收集的问题当场请教。为了便于学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自觉“反刍”,更好地消化吸收专业知识,工作室布置每人写一个叙事故事,以此提高学员撰写教育叙事的能力。

工作室主持人和14名学员撰写的教育叙事在《青浦教育》开设了专栏,篇目有“对不起,我错了”“静待花开”“厕所隔间的门又被锁上了”“让阳光洒进你我心田”“叩开心灵之门,播下爱的种子”“按下‘暂停’,重启‘心灵’”“她,不再是只小刺猬了”等,显示出学员的专业能力有提高,其研修成果在区内得到了辐射。

(2)鼓励学员申报课题,学会研究。工作室鼓励学员申报研究课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其间,学员金嘉凡申报了市级家教课题《礼于心,仪在行,传家风——影视文化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实践与研究》,倪佳申报了区级课题《以“互联网+家校合力”促进随迁子女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并都获得立项。通过课题研究,学员的科研能力有了提高,研究成果也得到学校领导和教科室的肯定。

为进一步推动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设计了“走进课题研究”专题研修活动,由学员交流自己设计的课题与研究体会。学员小金深有感触地说:对青年教师来说,做课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课题研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申请之初,需要搜集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完成情报综述;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份优质课题申请书是课题完成的重要前提;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按照研究计划逐步开展,并且做好案例积累;最后,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与研究结果的梳理、总结与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这样现身说法的专题研修活动,是对学员的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重点关注,有助于引导他们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式方法。

“新蕾工作室”作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的孵化基地,致力于为学员自主发展创设研修氛围,倡导在“做”中“学”。实践证明,学员的研修目标一旦确立,就能激发个人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而团队自主研修意识的萌发,便是这个团队群体走向卓越的开始。

猜你喜欢
研修课题辅导员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