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习作练习分析

2021-12-02 08:20张玉花
教师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感习作小学生

张玉花

(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甘肃武威 733009)

写作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量有一定的要求。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典诵读选用的都是比较经典的阅读材料,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适当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加强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既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小学生习作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弱

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实施,但是其完善程度还有待加强,应试教育始终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主要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习题的练习和解答上,以期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字音、字词、字形的讲解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逐渐丧失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习作教学的要求了。小学生天性好动,有着旺盛的好奇心,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学生作文能力较低

在小学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看到练习题目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动笔。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作文要求缺乏认识,对作文的框架没有概念。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写作框架,然后根据框架进行素材的选择及文字的填充。但在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小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对作文的认识非常不足。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要素,如时间、人物、情节、地点等。但过于理论性的术语,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优势,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经典文本的印象,深化其对作文基本要素的理解,从而改变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法下笔的现状。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生习作练习中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提到一个词语,叫作“语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通过增强语感,可以促进习作练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事例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输入汉语语法规则,使其循序渐进地培养语感。例如,教师可以以人们日常的问候语“你最近还好吗”为切入点进行语法规则的讲解:在这句话中,“你”是“主语”,也就是人物;“最近”是时间。“你最近还好吗”是一个正确的叙述方式,也是符合语法规则的。教师再将这句话用另外一种方式“还好吗?你最近”,表述出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表述方式进行对比,使学生知道:从语言的表述来说,两种表述方式都是没有语法错误的。此外,教师在学生了解语法规则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你最近还好吗”“还好吗?你最近”这两句话,使其感受两种表述方式的不同:前一句明显更自然,也更容易被人理解。通过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逐渐培养其语感,学会从不同的表述方法中找到最自然的那一句,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小学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加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其中,经典诵读为教师朗读文本的选择提供了最佳典范。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练习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也是决定习作练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习作练习是比较简单的,如句子扩写,这种习作练习主要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框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一种就是看图写作,这种习作练习更为常见,通常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图画表达的意思写出来。教师通过加强小学生的经典诵读,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接触经典的文本,扩大其阅读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以促进其习作练习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教育中,除了文化教育之外,学校将教育重点放在小学生的思想建设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上。文化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向,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经典诵读的对象都是经典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加强小学生的经典诵读,不仅能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提高小学生习作练习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词汇积累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描写手法等。其中,小学语文的习作练习对学生的描写手法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词汇积累能力。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词语掌握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性教学,促进学生对经典诵读兴趣的提高,使其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文本,进而提高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提升学生的资源储备能力,使其在习作练习中拥有丰富的写作资源。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阅读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文本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其阅读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习作练习的质量,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语感习作小学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我是小学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