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措施

2021-12-02 08:20张庞平
教师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资源素养活动

张庞平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14)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立足实践,联系生活、自然与社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将课本内容与社会实践内容紧密联系了起来,引导学生从社会、自然与生活实践或模拟实践中,体验课堂的实践性与生活性,并在学习与生活中提升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精心设计、体现“以生为本”、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并突出课程特色。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来看,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注度较高,但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区别的认识不足。

从师资情况来看,语文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现象最常见,专职教师的占比很小。受到学生学习特点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很少,多以语文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资料为主,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校本教材很少。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困境

(一)课程体系及实践中的资源缺乏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数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方面并不完善,他们虽然每周设置综合实践课时,但课时量总体较小,实施效果达不到要求。同时,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考试”的形式实施评价,缺乏对学生参与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首先,学校硬件资源难以保障,这是限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自然、社会、生活等,而学校能提供的资源较少。其次,考虑到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受到限制。为保障小学生的安全,学校不得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路径做出一定的限制。最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时,当地特色资源多被忽略。学校忽视对当地特色资源的挖掘,导致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二)课程实施面临诸多困难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时间和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又要考虑课程实施的效果。而配套的校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有限,更使得教师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捉襟见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够,在活动方案设计方面较为单一,甚至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纯粹的传授知识的课程。由于缺少足够的经验和教学资源,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中融入的核心素养要素较少。

(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实现较大的目标,如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较为困难,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学校也没有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其对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有些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超语文等学科,还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保障制度,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1.结合基础教育实际,进一步完善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保障制度,包括各级教育部门明确职责,严格监督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资金支持,完善学校考评制度,建立教师公平制度。此外,教育部门要针对安全问题制定严格的保障制度,要求学校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学校、教师的安全准备工作,以及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2.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保障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应结合实际,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鼓励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的参与,集思广益,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内、校际、城际交流学习活动,让教师或现场观摩,或参加研讨会,或网上交流学习,解决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优化教学方案。

3.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开发教学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并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向学生及家长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教师要深入挖掘当地或周边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兴趣为引导,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使活动内容丰富化。

(二)充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整理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相关资源,整合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加深民族自豪感,丰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开展自我认知与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组织“自我认知与评价”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写作教学中,针对“自我介绍”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组织“认识自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制订“自我改正计划”“互助改正计划”等。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挖掘活动资源,提高学生的责任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组织“最熟悉的身边小事”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身边“小事”了解“大事”,进而增强责任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留意“垃圾的处理”,开展“了解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以“环保小分队”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留意日常“吃饭”,开展“了解食物、杜绝浪费”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农田,使其了解食物的生产过程,组织学生参与劳作,加深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其责任素养。

猜你喜欢
资源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