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画像视域下“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精准供给研究

2021-12-02 13:06于卓言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画像群体精准

于卓言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指明方向,并提供政策保障。高校办学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要站在大环境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智、思想、思维的上升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了培养青年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高校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更加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条件与必要性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所谓“精准”即“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全球化进程更加迅速,思想文化的多途径交流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同时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也冲击着新一代青年。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显示,高校本科在校生达758 万人之多,面对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想要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就必须要关注与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认知和生活等方面具有的特点与规律,这样才能促使高校更加精准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户画像技术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描绘“00 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为高校精准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是国内大形势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加快速,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先锋的新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

面对复杂的大环境形势,高校要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育部也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

(三)思政教育精准供给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

互联网是当今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网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使得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更加紧密。有效利用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政课,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一体化、规模化、个性化成为可能,智慧教育、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得到发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实效性、提升获得感、践行“三全”育人的同时,也面临着大学生主体性缺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困难等诸多挑战。因此,高校要站在全面的角度研究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二、大数据技术视域下“00 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与特征

(一)用户画像技术的涵义

“Persona”是最早对用户画像的定义,由现代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提出。通过分析一系列真实数据,建立目标用户模型,用于产品需求挖掘与交互设计。通过调研和问卷去了解用户,根据他们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个Persona。用户画像通过一些手段,给用户的习惯、行为、属性贴上一系列标签,抽象出一个用户的全貌,为广告推荐、内容分发、活动营销等诸多互联网业务提供了可能性。它是计算广告、个性化推荐、智能营销等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用户画像是大数据业务和技术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画像早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这些维度,目前,用户画像技术已在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精准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使用用户画像技术,为开展“0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大数据技术,以核心词进行搜索整理,从而归纳出“00 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并将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

(二)“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与特征

1.个性突出,不喜欢生硬的道理和灌输式的教育

“00 后”大学生群体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泛娱乐化”的生活以及务实的人生理想等特点,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家长的宠爱,家庭物质条件普遍较好,个体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00 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追求自由,个性张扬,不喜欢被强制,这些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本以大课堂的讲授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缺少情感融入,略显古板陈旧,很难受到“00 后”大学生的喜爱,也不符合他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方式,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也不利于培养、塑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沉迷于网络与自媒体,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许多“00 后”大学生容易沉浸于互联网的世界中。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不仅存在正能量的信息,同时也存在各种负面理论、消极思想以及不良舆论等。大学生尚未完全接触社会,阅历较浅,身体和心智都在发展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干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沉迷网络等现象和观念。

3.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既有梦想又客观务实

“00 后”的大学生性格上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呈现出较强的个人意识。很多“00后”大学生表现欲较强,喜欢竞争,乐于展示自我,证明自己。这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积极正向的,但如果过于争强好胜,势必会引发负面效应。很多学生在家长庇护下长大,缺少面对困境的能力。因此,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容易出现否定自我、封闭自我、消沉迷茫等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青年人才集聚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行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依托大数据进行群体画像分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路径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与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导的、主体间沟通的心灵交流活动,是通过议程设计、制度安排、实践体验、文本阅读、学思践悟而形成的特定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认同、个人发展所期待的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人的认知是有规律可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研究、分析这些规律,总结、提炼经验和方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人的认知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因此,高校可依据“00 后”大学生群体画像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机制和方案,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生长环境、形势动态的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满足个体的独特需求

新形势下,高校要辩证地分析机遇与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一生一策”“一校一品”的思政教育,已经不是一种愿望。通过大数据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地挖掘、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够发现每个个体的独特需求。通过新媒体及大数据技术对“00 后”大学生群体进行画像,掌握“00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具体的、有温度的、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

(三)大数据与课程思政以及文化育人相结合,高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一体化、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相结合,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在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创新。

对于“00 后”大学生来讲,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且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心智、思维还是思想都不稳定,需要格外关注。因此,教师可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念等的看法,通过群体画像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设计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思政教育方法,这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尤为重要。

从高校角度看,我国一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在提高教学实效,因此,高校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要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守正创新,多点发力,在教育教学的鲜明特色上下功夫。严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基本形态,并且将框架加以拓展,才能构成更加立体有效的内容框架。

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全面、整体地引导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要因材施教。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要及时关注特别学生、关注重点群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分类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通过用户画像的视角,教师可以较好地找到对大学生教育、引导的角度,利用数据对“00 后”大学生群体进行标签化识别,从而构建出较为精准的教育基础信息和框架,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激发广大青年同心共筑中国梦。本文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画像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进行分析,建立学生画像,进行持续性的多维数据评测,可以发现“00 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能够较为清晰精准地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和薄弱之处,这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案。通过建立学生画像得到的数据,能够弥补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的缺失,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画像群体精准
威猛的画像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画像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