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华: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2021-12-02 13:37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执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一院”)8年余,王昆华调任云南大学作为分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副校级领导,开启新的旅程。

过去的8年多,他领导下的昆医附一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边陲医院蜕变为国内知名的区域医疗中心;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蓝图待展,关键节点,掌舵者易主,无疑让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昆医附一院的发展成就已然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医院发展历史中。谈起过往,王昆华如数家珍,人生如戏,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王昆华的调离让很多人不解,8年前,他的到来同样让人不解。

2013年,当骄傲的昆医附一院人得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副院长将就任医院院长时,心里满是不解与不屑。这种态度为新任院长王昆华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但他一身正气,短暂的调研摸底后便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彼时,医院大型检查动辄排队10天半月,他要求24小时内完成检查;缓解住院难,他推出床位联动式管理,制订个体化的应急床位周转方案;呈贡医院烂尾,他力排种种阻力,恢复新院区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他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为干事创业的人提供空间、平台、薪酬……

谈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王昆华直言,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领导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天方夜谭都可能变成现实。他不怕得罪人,心无杂念,带着一股闯劲儿干事业。只要对病人、职工、医院有利的事,他会不顾一切想办法做到。

这份执念和韧劲,是他的管理风格,亦是他的人格魅力。从不解、恐慌到理解、支持,员工渐渐意识到,这位院长卓尔不凡,绝非平庸之辈。事实上,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昆医附一院已步入全新的发展快车道。

院长除了要有智慧外,还要敢于担当,同时要有改革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王昆华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敢于担当的作风,改变了医院发展逻辑。8年多,他一刻不停地为医院争取发展机遇与资源,成功打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提升工程、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卫健委毒品戒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协同创新中心等10余个国家级平台和50余个省级平台;他多层次构建创新文化,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微创技术,疑难危重诊治能力显著提升;他重视科技创新,建立生物样本库、GCP中心和临床转化基地,国家基金从10多项上升到40多项;他亲自抓教学工作,创造全国医药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3连冠“大业”……

云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但这并未阻止王昆华力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决心。2013年任院长后,他便着手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云平台”建设,通过构建云诊室、云影像、云检验、云病理、云随访等“十朵云”,将优质医疗覆盖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他在“大处着眼”,又在“小处落笔”。手术中,他极力倡导最小的切口、最少的操作、最微的出血、最低的心理创伤、最轻的炎症反应、最佳的内部环境稳定、最快的术后恢复效果;他坚持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医技介入化、诊断分子化、治疗舒适化、手术日间化、康复快速化、医院智慧化、降本增效常态化的世界临床医学发展方向推进医院改革创新。他心系患者,以建设“无饿医院、无痛医院、无血医院、无栓医院、无忧医院”为抓手,打造舒适医院。

他铁腕治院,对待员工却又柔情似水。在昆医附一院,每位职工在生日和节日当天都会收到医院的祝福短信;所有员工可享受一年一次免费体检;曾经医院为员工免费提供洗衣服务、把纯净水送到职工家中。他从不错过春节和敬老节的慰问会,前辈们住院,他常常亲自去看望。于他而言,尊敬老同志,不只是美德,而是尊重医院的历史,也是告诉正在奋斗的职工,医院不会忘记大家流的每一滴汗水。

卓越贡献奖

Excellence Award

八年栉风沐雨,

缔造辉煌管理生涯。

八年两次转身,

书写传奇改革故事。

宠辱不惊,笑对人生;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此去经年,不惊不扰,

云淡风轻。

宠辱不惊 笑对人生

32岁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34岁再次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王昆华本可以在外科领域大有一番作为,但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我学医的目的就是做一个好医生,但后来发现自己成为好医生,一生能挽救的生命还是屈指可数,所以竞聘科主任,让全科的医生都做好医生,后来当了院长就让全院大部分医生都做好医生。”尽最大能力让全院医生都成为好医生,成为王昆华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强调要从人才、技术和服务这个“三鼎足”入手,主动探索与实践,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这是他在昆医附一院就职时的表态。他坚持扎根一线,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真实情况,亲自扶持多个潜力学科迅速崛起。为打造人才和技术,他一方面为大家请名师大咖,如举办院士论坛、送职工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督促职能部门多措并举为人才搭建平台,他还亲自设计和指导获批了多个高端学术平台;此外,他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启动绩效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某种程度上讲,王昆华以独特的管理风格和个人魅力,为医院建立起深沉而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会因他的离去而动摇吗?时间会给出答案。

4年前,《中国医院院长》采访王昆华,写下他“不念过往念远方”的故事。今天,这个主题同样契合现实。在云南大学的新岗位上,他革新者的故事仍将延续。

云南大学医学院始建于1937年,后独立建院为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双一流”背景下,云南大学恢复重建医学院。现在重建的重任落在了王昆华肩上。

医学院本科生培养,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动人的图画,这让王昆华兴奋。他的理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素材,启发式、床旁场景式,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器官系统整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精英教育,才是医学教育的正道。2021年,云南大学医学院在重建后首次启动本科生招生,50名新生将在新的理念下接受完全不同的医学教育模式。

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王昆华也有着明确的思路,那些在昆医附一院实践过的模式、未竟的梦想,都将在新的试验场开花结果。

纵有万千笔墨,也写不尽王昆华的传奇故事。历经大风大浪,他早已练就了宠辱不惊、笑对人生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激情和梦想,他胸中那团火仍在熊熊燃烧,只因他还保持着一个医者的心绪和情怀。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简介
最美医生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