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九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纪要

2021-12-02 02:47本刊编辑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耳蜗助听器嗓音

2021年7月22日至24日,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嗓音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协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九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339篇,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三百余位耳科学、听力学、咽喉及嗓音言语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及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耳科学/听力学基础与临床、前庭与耳鸣、嗓音言语医学、人工听觉技术等主题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共有71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37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并展开了4场专题圆桌讨论。

会议期间,于7月22日晚上分别召开了《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第七届第十三次编委会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工作会议。在编委会上,总结了近2年来杂志的编辑、出版及发行工作,编委们围绕如何提高杂志质量、扩大稿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7月23日上午8点,大会隆重开幕。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教授,《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主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陶泽璋教授,浙江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杨蓓蓓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简短的开幕式后,进入学术交流。

7月23日上午,韩东一、吴皓、高志强、杨仕明、郑宏良、马秀岚、华清泉等教授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听神经瘤手术中听力保存及重建、听觉脑干植入进展、特殊病例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耳鸣与听觉中枢神经调控、声带麻痹诊治规范、内耳畸形的诊断及干预策略、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内听道少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专题报告;卜行宽、殷善开教授通过线上录播形式介绍了世界听力报告指标解读、听觉中枢处理能力检测方法及正常值建立。

7月23日中午在咽喉内镜新技术介绍卫星会上,郑宏良教授全面讲解了最新3D/4K动态喉镜(德国艾克松)的原理及优势,认为3D动态喉镜是未来嗓音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李进让教授介绍了荧光染色 Spectro技术的原理,并且通过喉镜图谱生动地讲解了荧光染色 Spectro技术在发现早期癌症筛查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卫星会使与会者学习了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7月23日下午大会分为4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主要为人工听觉技术专场,吴皓、杨仕明、戴朴、龚树生、曾凡钢、周道民等专家从机器人(纤细电极)人工耳蜗植入(CI)、诺尔康(中国自主人工耳蜗品牌)人工耳蜗临床应用大数据研究、人工耳蜗植入体的研发、改良和发展方向、CI术中耳蜗精细结构保护、听基会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回顾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以“中国人工耳蜗发展之我见”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讨论由韩东一、龙墨教授主持,戴朴、龚树生、查定军、刘莎、王海波、银力等专家参与讨论,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自主人工耳蜗品牌(诺尔康)和国外品牌的产品有何不同?蜗神经纤细者先做人工耳蜗还是脑干植入,术前怎么决定?大前庭PDS基因影响(先天性)陡降型听力下降,是否在未下降到重度听损时就建议做人工耳蜗?老年性耳聋植入人工耳蜗的考虑因素有哪些?并有了清晰的共识:①诺尔康下一代植入体壳体更小,体外机的处理器会不断减小,诺尔康的下一步目标是全植入的人工耳蜗,从编码策略来讲,诺尔康独有汉语编码C-TONE;②对于蜗神经纤细者建议做人工耳蜗植入,慎重做脑干植入;对于大前庭PDS基因影响(先天性)陡降型听力下降患者,建议先佩戴大功率助听器进行听声训练,手术采用微创植入,术后调机随机应变;老年性耳聋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之前,一定要做术前的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以及沟通对CI效果的期望值,进行严谨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行CI。

第二分会场为嗓音言语医学专场,徐文等10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内容包括功能性发声障碍的讨论、嗓音疾病的精细化手术、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声带疤痕的诊疗、声带癌术后的嗓音功能评估及睡眠紊乱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性等;有7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以“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主题的的圆桌讨论由徐文教授主持,屈季宁、葛平江、黄冬雁、崔鹏程、张海燕等教授参加讨论。大家就手术并发症(如瘢痕、粘连、继发的声门闭合不良、复发等)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讨论;建议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手术应在显微镜下操作,也可尝试内镜下手术;对于双侧声带病变的患者,如病变范围广,或技术水平有限,可分次手术,术后不用严格禁声,术中注意保留前联合黏膜的完整性,避免术后发生声带粘连;对于声带粘连的处理,可行局部分离松解,缝合黏膜;声带瘢痕可暂缓处理,等待其软化(6~12月);发声训练和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方式,可在围手术期配合手术进行;此外,心理治疗也需给予一定的关注。对于儿童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治疗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建议在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决定治疗方式。总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此类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术后还需要定期随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第三分会场,余力生等9位专家从全人群耳聋基因筛查、听觉过敏、耳鸣的诊治、单侧耳聋患者认知控制网络的改变、时间包络在汉语言语识别中的权重问题及皮层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评估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内容新颖;有11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以“听中枢功能评估”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由刘玉和教授主持,李蕴、刘巧云、刘海红、王硕、张敏及史文迪等专家参与讨论,大家围绕着听力损失对认知功能、学习能力的影响,听觉中枢功能对听配能的影响,听力损失对听觉中枢皮层发育的影响,听力重建后听觉中枢的发育与重塑及听觉中枢功能异常的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儿童的中枢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外周听力损失对其认知功能、学习能力有影响,且影响程度随听力损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听配能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硬件、听觉刺激事件的设计、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实验完成后的数据处理,并提出希望未来能够设计出适用于临床的便携式听配能测量仪器,实现自动化;伴听力损失的3月龄婴幼儿脑功能连接及偏侧化发育已经与同月龄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或单侧聋婴幼儿的脑功能连接和偏侧化发育与同年龄正常儿童也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婴幼儿听力损失对听觉中枢皮层发育的影响也会体现在情绪的识别方面;干预过迟可能会引起大脑跨模态的重塑(如,视觉的替代),而早期的康复阶段,儿童残余的视觉可能有助于提升训练效果;听力重建后早期的听觉中枢发育发生在右侧大脑,提示将来或许进行人工耳蜗的左侧植入会更具优势;听觉中枢功能异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行为学测试、生理学测试、问卷评估与量表测试三个方面,测试前需要评估外周听觉功能,且中枢听觉功能的行为测试也需要进行交叉验证(cross check)及重复测量。

在第四分会场,黄治物等8位专家围绕着儿童听力诊断及干预、牙骨传导对成人单侧聋患者短期干预的效果、言语声调在听障患者语句识别中的作用、听神经病患者致病基因及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听性脑干反应特征波形自动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有8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以“助听器远程服务模式”为主题的圆桌会议由黄治物和郗昕教授主持,陈雪清、李红涛、田宏斌、李伯阳等专家参与了讨论;大家从助听器远程服务的概念和模式入手,围绕基于助听器远程服务听力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性和可及性,通过远程验配调试的经验分享、远程助听器使用指导与远程服务模式、聋儿远程听力言语康复以及助听器远程服务现状和未来可能的模式,助听器产品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目前的应对现状和未来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认为目前虽然OTC助听器及PSAP辅听器(personal sound amplification products,个人放大器)对助听器远程服务模式将产生极大的挑战,但是围绕着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大健康服务将促进助听器远程服务,并有望使OTC助听器(非处方助听器,over-the-counter hearing aids)、PSAP辅听器和助听器远程服务等融合成为完整的听力大健康服务体系。

7月24日上午大会分为两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由黄丽辉、吴子明等12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发言,内容包括对世界听力报告的初步认识、儿童语言的筛查和评估、听力教育、老年听力损失临床研究、前庭功能检查与前庭康复、前庭性偏头痛诊疗最新进展、梅尼埃病的诊治等;有10位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在第二分会场,由张天宇、李永新等15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内容涵盖先天性耳郭畸形的诊治、内镜下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下咽癌治疗、听觉植入相关问题及思考、难治性突聋的治疗等方面,内容丰富、新颖实用。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专家们通过对参与大会发言的文章内容、PPT制作水平及演讲艺术等方面对参与大会交流的37篇论文进行了认真评选,最终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在大会闭幕式上公布并现场颁奖。

7月24日中午12点,大会圆满落幕,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主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陶泽璋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发言。本次会议是我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专业又一次学术盛会,将极大促进我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事业的发展。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为我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耳蜗助听器嗓音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惊蛰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眼镜助听器
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