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繁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02 22:03刘建海李亚绒蔡永刚
农技服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皂荚主干砧木

刘建海, 李亚绒, 黄 甲, 蔡永刚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2.陕西广发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 三原 713800)

皂荚是一种多功能生态经济树种,近年已在多地大面积栽培。陕西省为皂荚的适生区之一,据统计,陕西全省现有种植面积超2 000 hm2,三原县嵯峨镇皂荚种植面积超100 hm2,每年能提供种苗约4 000株/667m2,但皂荚多年一直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品种单一、树形放任、苗木质量不稳定、生产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因此,皂荚树发展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树形规范、生产周期短、标准化程度高的生产途径,改变小规模、随意种植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此,在育苗、栽培、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皂荚产业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皂荚的生物特性

皂荚树高15~20 m,胸径可达1 m以上。棘刺粗壮,常分枝,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7对,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皂荚雌雄异株,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在陕西关中每年4月底到5月初盛花,10月份果熟、棘刺长成。树体高大,冠大荫浓,叶色倩丽。皂荚为深根性树种,生长速度慢但寿命长,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对石灰质、轻盐碱、黏土或砂土均能适应,且能长成大树。年降水量300 mm左右的石质山地也能正常生长结实。

2 皂荚繁育技术

皂荚以实生繁殖为主,也可嫁接繁殖。

2.1 实生繁殖

2.1.1 种子采集 选择树干通直,最好是20~100年生盛果期,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生长较快,种实饱满的壮龄母树,于10月份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将荚果碾碎或砸碎,风选去除果皮,即得净种。阴干后装袋干藏,并注意防止病虫害,以待备用。

2.1.2 苗圃地选择 选择好苗圃地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要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具备较好灌溉、排水条件,交通、管理比较方便的场地。细致平整圃地,施有机肥 2 000~3 000 kg/667m2,建成平床或低床。

2.1.3 催芽 皂荚多春季播种,其种皮较厚,吸水困难,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和催芽。在播种前用温水浸种,第1次浸种1~2 d,初始水温在 60~70℃,之后水温保持在40℃左右,每 5~7 d换水1次,使其充分吸水,软化种皮,待20%~30%种子种皮破裂时即可播种[1];也可采取机械摩擦或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促使种皮吸水;或在秋末冬初,将备好的种子放入水中,充分吸水后捞出沙藏催芽,次年春种皮破裂后进行播种。

2.1.4 播种育苗 为便于管理,节约种子,通常采用条播,行距20~25 cm,株距7~5 cm(播种15~20粒/m),播种20 kg/667m2左右,播后覆土3~4 cm。皂荚出苗时间较长,有早有晚,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防止表土板结,及时用手耙轻轻疏松床面表土,注意不要伤幼芽。幼苗出土前后,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苗高10 cm左右时定苗,株距10~15 cm。6—8月份苗木生长较快,应根据天气和幼苗木生长情况适量灌溉和追肥,并注意蚜虫防治,当年苗高可达50~100 cm。平床、低床均采用条播,平床的播种行与床长平行,低床播种行可与床长垂直,以便管理。

2.1.5 移植 为绿化和生产需要,当苗木落叶后首次分苗,按50 cm×50 cm的株行距进行移植,移植苗要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修枝抹芽,培育根系发达、主干通直、树冠圆整的大苗。皂荚树生长较慢,需持续培育大苗,栽植时株距可控制在3~5 m,栽植穴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采用 70~100 cm的大穴较好,栽后及时灌水确保苗成活。2~3年后应进行修枝,促进主干迅速生长。

2.2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有利优良品种繁育,增加皂荚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其多结种,结好种。嫁接一般选择树龄25~35年生母树,采集 1~2年生枝条作接穗,选用2~3年生实生树作砧木,采用皮下接或劈接的方法嫁接。

2.2.1 优选砧木 优选生长良好实生苗做砧木,以3年生以下生长壮实、直径 2 cm左右,无疤节枝条作砧木。同一丛生皂荚可选1~2个枝条作砧木,成活后选留1个健壮的枝条即可。如果丛生皂荚中无理想嫁接部位砧木,可在嫁接前一年从地面处平茬,让其萌生新的枝条,保留培养1~2个枝条生长,抹去多条新生枝条和萌芽。

2.2.2 接穗选择 接穗应选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干端直、挂果量大、产刺多的类型。如山西培育的刺果两用型品种帅丁、果用型品种G302、G303[2],山东培育的果用型品种鲁皂1号等。接穗可在早春树液流动前剪取,枝接接穗保留2~3个饱满芽,在湿润不缺氧条件下保存。如果有条件,接穗边采边接,成活率高。如果远距离运输,接穗可用石蜡封闭、冷藏。

2.2.3 嫁接方法 一般采用带木质芽接、皮下接或劈接。枝接应在春季树液充分流动后,砧木韧皮顺利剥离时进行,砧木发芽前嫁接完毕。芽接的穗条上必须有一定量的饱满芽。嫁接时对砧木边剪边接,嫁接部位光滑、无疤痕,剪砧距地面10~20 cm。

2.2.4 嫁接后管理 1) 土壤水分管理。嫁接后根据天气情况,有条件地方及时灌水,无条件地方采取保墒措施,如覆膜、草秸覆盖等。2) 解绑,扶干。在嫁接成活后,小枝生长至30 cm时可及时解绑。在解绑后,应及时对该部位涂抹杀菌剂保护该部位,防止砧木嫁接部位干枯腐烂,侵害新生枝芽。对生长速度快的枝利用竹竿或铁丝拉线扶干绑缚,以利培育端直的主干。3) 抹芽。对砧木上萌生的枝条和嫩芽应及时抹去以节约营养,保证嫁接幼枝快速生长。4) 摘心。对高接的,嫁接当年可生长50 cm以上的枝条,易风折,可在幼枝长至30 cm左右时采取多次摘心,促使加粗生长或分枝,培育短而粗的短枝,也易于促进嫁接部位愈伤组织快速形成。

3 皂荚栽培技术

3.1 栽培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栽培地。山地、丘陵地应选在坡度不大的山脚,平地、沙滩应选在不易积水的地方。皂荚栽培园可选阳坡或半阳坡。栽培园确定后进行设计区划,规划出道路排灌渠道,划分栽植区。

3.2 栽植

根据苗木大小,在回填、整平的梯带中间再挖穴定植,定植穴规格视苗木大小、根系情况而定。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让根系伸展,分层填土踏实。栽植时间在早春进行,2月下旬至 3月中旬最好。栽植密度74株/667m2或56株/667m2,株行距 3 m×3 m或4 m×3 m。幼苗定植后,经过精心培育管理,8~15年即可开花结果[3]。若要提前结果,可通过嫁接实现。

3.3 肥水管理

皂荚栽植后至少要连续抚育4年,每年松土2次,5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尽量不伤害苗木根系,做到里浅外深;10月中下旬进行1次全园中耕深翻,深度为20~30 cm,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期间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

1) 施肥。施肥方法以环状沟施为主。每年4月初可施用1次尿素,施用量0.2 kg/株;6月初施用1次三要素复合肥,施用量0.5 kg/株;8月中旬施用1次磷钾复合肥,施用量0.5 kg/株,秋末结合浇水施用1次经腐熟发酵农家肥5~10 kg/株。树龄5年以上进入盛果期,可增加施肥量。

2) 浇水。栽植后头三水的时间应控制在3—4月进行,移栽完成后,浇水间隔30 d进行1次,每年2月底至3月初浇解冻水,冬季浇封冻水。对陕西关中地区,秋季8—9月出现强降水的天气时应注意及时排除积水。

3.4 整形修剪

3.4.1 整形 皂荚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人们很少对其造型修剪,多以自然干性整形,以致高低不一。为规模化生产,对皂荚造型形式可选用以下树形,根据所用树形在建园时分级栽植培育。1) 单干式。根据选留主干高低分三种类型,高干:主干高4~6 m;中干:主干高3~3.9 m;低干:主干高2~2.9 m。无论那一种干型,顶端分支3~5个。2) 多干式。选留20~40 cm的基干,从不同方位选留3~5个分枝形成多主干。3) 丛生式。从地面基部留3~7个分枝成丛生状。4) 曲干式。对干性弱,弯曲类型,顺势作成曲干式。5) 畸形式。对幼苗型不正,做成奇异类型。

3.4.2 修剪 在栽植环节,需加强对皂荚整形与修剪,对定干高度、树冠进行精细修剪。根据培养目的及幼苗的特点集中栽植培育相应的树形。如用作厅荫树,定干高度应不低于2.5 m,树干成型后,要对树冠的过密枝进行及时疏除调整,随时去除病虫枝。根据需要采用摘心、绑枝、短截、疏枝或弯曲等修剪造型方法。

3.5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冬季为减少病虫源,清园时将枯枝落叶及病僵果清理深埋。栽植株距不能太小,满足充分的光照,且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通风透光。对煤污病和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多菌灵防治。介壳虫、蚜虫、皂荚木虱、皂荚云翅斑螟及宽边黄粉蝶等是皂荚较常见的虫害,用25%抗蚜威水分散粒剂50 g对水喷雾防治。不同虫害发生的时间段、生长周期及特点不同,因此注意对症下药。皂荚木虱,若虫期可向嫩叶喷洒3%高渗苯氧威乳油2 500~3 000倍液;皂荚豆象,用 90℃热水浸种 20~30 s,或用药剂熏蒸,消灭种内害虫;介壳虫,在若虫盛期喷药效果最好,可喷洒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每隔 7~10 d喷1次,连喷 2~3次。

猜你喜欢
皂荚主干砧木
不同砧木对设施葡萄果实硒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矮砧密植苹果园动态修剪效果好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烟台地区番茄嫁接育苗技术要点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难忘皂荚
往事
皂荚树
寓美于物理力学主干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