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汉同形词中的误导词

2021-12-02 01:16孟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同形误导韩语

孟丽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在15 世纪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前,朝鲜半岛一直借用中国的汉字[1]。韩文创制后,虽然韩民族有了自己的音韵和文字体系,但因汉文化的深厚影响,汉字早已在韩语词汇中根深蒂固。于是像“国家()”“检讨()”这种借用汉字的意义,用韩语发音的词语便作为汉字词[2]被保留下来且沿用到了今天。然而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其随着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借用汉字所构成的汉字词很多已被韩化,而与之对应的汉语词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若不加以注意,就会被其相同的外形误导,造成使用上的错误。故而该文以收集到的韩汉同形误导词为例,对其进行差异阐述,以此抛砖引玉,通过学习者自己的日常积累逐渐扫除这些误导词带来的学习困扰。

1 何谓韩汉同形词中的误导词

韩汉同形词中的误导词是指韩汉两语中,外形完全相同,但语义却完全不同或只有部分语义相同的韩语汉字词及汉语词语。如“质问()”一词在韩语里是“疑问、提问”的意思,而在汉语里它是“责问;依事实提问、询问”的意思;“飜译()”在韩语里指笔译,但在汉语里,该词不仅可以指笔译,还可指口译。像这种外形完全相同,但语义却完全不同或只有部分语义相同的词语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容易让中韩两国学习对方国家语言的学习者以本国词语的意义来理解它在对方语言中的意义,从而造成母语的负迁移。鉴于此,该文称其为韩汉同形词中的误导词,简称韩汉同形误导词。

2 韩汉同形误导词的差异分析

语言的使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分析语言现象时应将其与所依赖的语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词语的使用也不例外。除本义外,词语还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交流的需要而被赋予新的含义。接下来该文从感情色彩的差异、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词语本义的差别、词性的差异、惯用搭配的差异等角度对韩汉同形误导词进行阐述。

2.1 感情色彩的差异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和评价。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一般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与贬义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借助它人们可以表达鲜明的爱憎、喜好与评判。如果褒贬义使用不当,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作为学习韩语或汉语的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笔者收集的韩汉同形误导词中,有些词尽管基本义相同,但感情色彩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譬如在韩语中,“谋事()”多用来表示用不正当的行为或方法策划某事,“欢乐()”含有寻欢作乐、寻花问柳的贬斥色彩,两个词都是贬义词。然而它们在汉语里却分别表示“计划事情;谋求职业”和“快乐(多指集体的)”的意思,分别是中性词和褒义词。又如在汉语里略带褒义、表“节俭、节省”之义的“仔细()”在韩语里却是与节俭无关,表“仔细、详细”之义的中性词。类似这种在汉语里多被用作褒义词或中性词,但在韩语里却被用作贬义或中性的词语还有“助()”“技巧()”“巧妙()”和“要领()”等。

相反,还有一些在汉语里多被用作贬义,而在韩语里却被用作褒义或中性的词语。如“多情()”在汉语里指过分重感情(多指重爱情),含贬义的感情色彩。但在韩语里它却是热情、亲切的意思,含有赞扬的感情色彩。又如“圆滑()”在汉语里是贬义词,含有敷衍讨好、不负责任的意思。但在韩语里它却表示“进展顺利、没有摩擦和矛盾”,含有称心合意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语还有“德性()”“自负()”“第三者()”“长短()”“耳目()”等。此外还有些在汉语里含有贬义,但在韩语里却不含贬义或贬义色彩很弱的误导词。如“过分()”“接近 ()”“抛棄 ()”“逃亡 ()”“无视()”“微妙()”等。

2.2 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文化风俗与文化心理也是语言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4]。通常词汇在一种语言里遵循着某种规律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由于韩中两国社会生活环境及发展历程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词义也会有所不同。

2.2.1 词义扩张

词语的意义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韩中两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词语意义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文字()”在韩汉两语中的本义都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但随着手机的出现与普及使用,其韩语义又添加了“手机短信”的义项。“组织()”在韩汉两语中都有“(1)编制成的集体,(2)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由一群形态和机能相同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3)纺织品经纬纱线”之义,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该词的韩语义中又添加了“黑帮”之义。“花园()”在韩语和汉语中都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但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花园”在汉语里亦被用于楼盘、住宅小区的命名。如万科花园,骏景花园等。类似的还有下列词语。

2.2.2 人际关系方向性的差异

受儒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思想的影响,韩汉两语中有些词语还能反映这种上下垂直的人际关系。这类词语多为敬词、谦词,用于调节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古代汉语里这类词较多,但经过近代反封建礼教的思想解放运动后,在现代汉语里已为数不多。较中国而言,韩国对儒家思想及传统传承的比较好,这类词语仍在使用,于是便造成了同形词在人际关系方向性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尽管基本义相同,但在韩语里只能用于长辈或尊敬对象的词在汉语里不一定有这种使用限制,反之亦然。如“生辰()”在韩汉两语中都有“生日”的意思,不同的是该词在韩语里是敬词,只能用于长辈或尊敬的对象,而在汉语里却没有这种限制。

此外,韩汉同形误导词中还有些不是敬词但也能反映人际关系方向性的词语。尽管这类词的数量不多,但运用不当同样会使听者感到别扭或心里不舒服。譬如“视察()”在汉语里多用于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是从上到下的人际关系方向。而在韩语里,“视察”的主体既可以是上级人员,也可以是非上级人员。当主体是上级人员时,该词与汉语的“视察”相对应;当主语是非上级人员时,它与汉语的“考察”相对应。换而言之,“视察”在韩语里没有人际关系方向上的使用限制。

2.3 词语本义的差别

汉字词大多是双音节的合成词,由两个单音节汉字构成[5]。由于汉字具有丰富的表义特征,因此对于同一个双音节词,因韩语和汉语对语义素的取向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同形异义。如“病故”在韩语里是“因为生病而难受”的意思,“故”取的是“原因”义。而在汉语里该词表示“因病去世”,“故”取的是“死亡”义。另外,尽管韩中两国人民对标记语素的汉字有着相同的意义理解,但由于造词理据不同,同样也会产生同形异义[6]。例如,“汽车”在韩汉两语中都指机动车。所不同的是,韩语的造词理据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动车”,而汉语的造词理据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四轮机动车”。另外语义根据不同也会使同形词产生不同的语义。这类词大多来源于中国古代或近代,有的是汉语沿用了古义,而在韩语里却被赋予了新义。如“总角()”在古汉语里指未成年的孩童,汉语继续沿用了此义,而该词进入韩语词汇系统时却被赋予了新义表示“小伙子、未婚青年”。另外还有韩语沿用汉语古义,而汉语使用新义的。如“馒头()”在韩语里指饺子类带馅的面食,而汉语里则指不带馅的蒸制面食。通过上述词例可以看出,尽管这类误导词外形相同,本义却完全不同,它们的迷惑性大,母语负迁移性强,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下文再略举数例(见表1)。

表1 韩汉同形异义词之词语本义差别示例

2.4 词性的差异

由汉字所构成的汉字词在韩语里一般做名词。通常还可通过在名词汉字词的后面加“”的形式将其变为动词或形容词,加“-”或“-”变为副词。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及形态变化,所以词性的转换比有形态标志及形态变化的韩语容易得多。这导致在词性方面韩语词语的词性相当固定,而汉语词语却非常灵活,因此这类误导词也成为表达上的难点。

2.4.1 在韩语里只用作名词,但在汉语里还可用作形容词的误导词经济():现在买这种东西太不经济了。

2.4.2 在韩语里只用作名词,但在汉语里还可用作动词的误导词

2.4.3 在韩语里只用作名词、形容词,但在汉语里还可用作副词的误导词

2.4.4 在韩语里只用作形容词,但在汉语里还可用作动词的误导词

2.5 惯用搭配的差异

搭配反映的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横向组合或制约关系,而词义也正是通过这种搭配来实现有别于词的本义,从而产生许多区别性特征。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词语搭配习惯和搭配关系有很大的差别。有些词在韩汉两语中虽然都以相同的形态出现、表示相同的意义,但跟其他词语结合时,相互的搭配却不尽相同。下文示例的词语搭配在韩语中虽然也经常使用,但组合搭配的韩语词语却不一定与汉语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搭配的词语既有可能是同形的汉字词,也有可能不是同形的汉字词; 既可能是汉字词,也可能是固有词或外来词。

3 结语

该文从感情色彩的差异、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词语本义的差别、 词性的差异及惯用搭配的差异5个方面对韩汉同形词中的误导词进行了差异阐述。因收集的词语数量有限,有些同形误导词可能未涉及,日后仍需不断积累。此外,随着语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韩语中出现了很多借用汉字并赋予其新义的新词,这些新词与韩中词汇系统中的汉字词形态相同,语义却完全不同,在没有上下文语境或不了解新词语义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障碍与困惑。如三八瞃(:38 岁开始的下岗危机)、废人(:沉迷于电视剧中的人)、白手(:无职业者、待业者)等。正因如此,考察并区别同形误导词有助于全面地了解这些词语的词义变迁及语义上的差别,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最终实现准确使用,而这对韩语或汉语词汇的教与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同形误导韩语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的形成机制与构词特征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误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