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的中文教育调研与建议

2021-12-02 01:16李惠子马红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伊尔库茨克孔子汉语

李惠子,马红翠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战略由“请进来”发展成为“走出去”。在中文的传播过程中孔子学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汉办统计,目前全球共设立了541 所孔子学院和1 170 个孔子学堂,其中有19 所在俄罗斯设立。

中文在俄罗斯的传播约有300 多年历史。从1715—1794年,俄罗斯共派遣了八届传教团来到北京,他们成为当时来中国学习语言的留学生,其中第七届随团来华的学生中,就有来自伊尔库茨克主升天蒙古语学校的在校生来中国学习[1]。伊尔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的东部,与中国毗邻。该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与中国交往甚密。经济交往推动了中文教育的发展与传播。2007年9月8日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与辽宁大学共同创建了孔子学院。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俄两国在经贸、基建、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目前,该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已经形成了孔子学院、公立、私立教育机构和谐发展的“生态圈”,使伊尔库茨克逐渐成为继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俄罗斯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的新中心。

1 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现状

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创建初期,李晓琴[2]对其课程、师资、学生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伊市孔院”)在课程、活动、科研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1 中文课程设置

伊市孔院中文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院建立初期,其基础课程《公共汉语》分设了4 个不同等级。目前,伊市孔院根据学习群体开设了成人、学生和儿童课程;根据学习需求开设了HSK、语法、口语、书写等课程,课程覆盖群体广泛、授课内容细化,每门课程都由5~20 个模块构成,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目标中文学习者的需求,见表1。

表1 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中文课程

1.2 HSK、HSKK 考试

汉语水平考试是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者在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HSK证书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HSK 成绩是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申请奖学金的必备条件;是外国人来华工作、申请永久居留、移民等的语言证明,并被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作为员工招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据调研,伊市中文学习者人数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中文学习者总人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学习者持有HSK、HSKK 证书的比例却不高。由此可见,当地公立学校、私立教育机构等对HSK、HSKK 等汉语水平考试的推广力度尚有不足。

1.3 孔子学院奖学金

为了培养合格的中文教师,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文,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面向国外具有较高汉语水平的学习者、 有志于成长为中文教师的优秀青年以及在职中文教师,提供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专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硕士和博士奖学金,以及在职教师和中文学习者为期四周、一学期、一学年研修奖学金[3]。奖学金包括: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和每月奖学金(4 周进修的学费项目除外)。

中俄两国良好的合作关系及中国各层面对中文学习者来华政策、奖学金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为俄罗斯中文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学习、实践机会。

2021年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接收院校有196所,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不同类型、水平的学习机会。2020年有28 所中国院校接收伊尔库茨克中文学习者的申请,分别是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重庆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8 所院校中有21 所高校提供一学年的研修奖学金,15所高校提供汉语本科学习奖学金,17 所高校提供汉语硕士奖学金,5 所高校提供汉语+职业技术培训教育,4 所高校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专业的课程。在28所院校中能够提供一年研修、汉语本科、汉语硕士奖学金的院校数量超过半数。而提供汉语+专业,以及职业技术培训专业课程,如食品工程、商务、会计、国际商贸、工程与项目管理、汽车修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且专业单一[4]。

伊尔库茨克基础中文教育已形成了一定模式与规模。从2012—2018年,伊市孔院获得奖学金人数总计49 人,见表2。随着“中文+”的传播模式的兴起,伊尔库茨克的中文教育已经进入了“中文+”的传播模式,但专业的广泛性有待进一步拓展。

表2 2012—2018年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荣获奖学金情况

1.4 课外活动

(1)课外语言实践。

每年6—7月份伊市孔院会组织优秀学员到中国沈阳进行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活动。优秀学员具有严格的选拔条件,其中文水平需达到HSK 二级以上。在中国的语言实践活动分为中文课程和人文知识两部分。中文课程由辽宁大学的教师讲授,人文知识拓展主要是城市游览。语言实践活动能够使学习者在中文基础知识、中国人文、历史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实践自己的中文知识与技能,发现不足,从而在未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中文学习[5]。

(2)“汉语桥”比赛。

“汉语桥” 是对中文学习者进行语言综合能力、人文国情文化等方面的比赛。“汉语桥”比赛分为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中学生中文比赛和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三项比赛。“汉语桥”中文比赛已成为汉语学习者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成为连接各国中文学习者与中国的桥梁。

伊市孔院的学生积极参与“汉语桥”比赛,参赛者来自伊尔库茨克州、外贝加尔湖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图瓦共和国的学生。

截至2018年伊市孔院已经成功举办了7 届“汉语桥”选拔比赛。获奖大学生来自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贝加尔经济法律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远东联邦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伊尔库茨克分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尔泰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东西伯利亚国立技术与管理大学。

获奖中学生来自第四外国语中学(赤塔)、外国语学习工作室(腾达)、伊尔库茨克第二十六中(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lingba》语言工作室(腾达)、第三语言中学(乌兰乌德)、恰克图中学(恰克图)、伊尔库茨克big ben 语言学校、西伯利亚地区乌索利耶一号学园(乌索利耶)。

“汉语桥” 比赛的参与者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这也正顺应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潮流”。对比十年前,伊尔库茨克市开设中文课程的院校只有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伊尔库茨克分校)以及ABC、Биг Бен 等私立培训机构。目前,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公立大中小学、私立教育培训机构等多元化中文教育“生态圈”发展势态良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特点,能够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目的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中文教育。尤其是私立教育机构异军突起,成为伊尔库茨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3)科研活动和培训课程。

伊市孔院定期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各学院中文学习者、中国学生、教师和商人代表均可参加。参与者们将对中俄两国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相关的热门、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为提高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和各类教育机构教师的中文水平,伊市孔院定期开展中文培训课程,邀请中国高校的教授进行授课。培训课程效果良好,参与课程的教师人数逐年递增。近几年,孔子学院的优秀学员也积极参与,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其他各类活动。

伊市孔院每周六都会在图书馆开设免费的创作课堂,包括中文交流课堂、语言交流课堂、汉字交流课堂、创意交流课堂和棋牌交流课堂。对中文或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免费学习。

国际中文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除了语言知识外,中国文化也是其传播的重要内容。伊市孔院每年都会在国际机场、博物馆、城市广场等公众场所开展传统的文化活动,如书法、茶道、舞蹈、太极、歌曲、乐器表演、剪纸、中国结制作、美食制作等,但中国文化丰富灿烂,不局限于此。应当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融入俄罗斯国际中文教育之中,拓宽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

2 分析和建议

2.1 分析

中文学习者低龄化、多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相比伊市孔子学院创建之初,现在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定向培养,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也利于满足社会、国家对中文人才的需求。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在俄罗斯还停留于基础阶段,但社会、国家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俄两国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大量懂语言、知专业、晓文化的“多面手”,所以孔子学院应积极主动与当地各类教育机构进行联合培养,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培养“中文+专业”的复合人才,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性[6]。

2.2 建议

提升HSK、HSKK 证书在各领域的认知度,尝试将HSK、HSKK 考试设定为公立高校中文专业,以及学习中文课程的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提高中文学习者的语言专业水平,逐渐形成由广及深的良性发展模式。

(1)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播网。

孔子学院及公立、私立教育机构应各司其职、发挥特长,多方合力进行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面、广泛、深入的传播。实现国际中文教育儿童—成人的贯穿性传播、专业到非专业领域的横向延伸,逐渐铺开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播大网。

(2)拓展中国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文化并不是停滞不前,在俄罗斯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应与时俱进。应当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优秀文化之精髓,根据文化的内容和本质,形成系统的文化模块,以孔子学院,公立、私立教育机构等不同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传播,使中文学生能够通过更多方式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

疫情之后,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促进了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伊市孔院可与中国合作高校进行联合,以线上形式进行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西伯利亚地区的整体国际中文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伊尔库茨克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