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2021-12-02 15:23邓陈心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卜算子词人诗句

邓陈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而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吟诵,滋润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田。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作为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古诗词描写的人物、景物、事物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有着巨大的鸿沟,使得学生很难进入古人的语境中去把握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读懂古诗词,解其意,明其旨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许多古诗词的创作与时代背景、风俗习惯、作者身世等有关联,了解这些背景资料,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

首先,从古至今,诗人、词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都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因此,从时代出发来了解古诗词尤为重要。比如,想要读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要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彼时朝代更迭,战火连天,国家处于“山河破碎风飘絮”、世人处于“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情形。作者作为宋朝的官员,被元军俘虏后,依然坚持着对自己所报效的宋朝的忠诚,于是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之声。

其次,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其创作的来源,了解作者的身世有助于了解作者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在读苏东坡的诗词时,若能引导学生对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命运起落有所了解,就更能体悟到他“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意气风发,以及“人生到处知何似,應似飞鸿踏雪泥”的怅惘和对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又如,同样是以“卜算子”为词牌名,毛泽东和陆游因人生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吟咏出了两种不同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凄清幽深的意境,但低沉的格调中却蕴含着词人坚贞不屈、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这也是陆游性格的写照;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全词洋溢着词人充满信心和豪迈的情感,词人所描绘的是凌寒独放、傲然挺立、向人们预报春天到来的梅花,这是词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气概的生动写照。

最后,风俗习惯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比如,如果不知道古人“重九”登高的风俗习惯,就很难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深沉情感了。

二、厘清文句,理解感悟

通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风俗习惯等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就应开始厘清字音,梳理文句,更加细微、具体地理解诗词。

1. 解“字”。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古诗词教学时也不例外。在古诗词中常有一些生僻的字或多音字,如对《村居》的作者高鼎的“鼎”字,就要讲清它的读音、笔画和笔顺。又如,《早发白帝城》中就有三个多音字,“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读“zhāo”,“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还”读“huán”,“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重”读“chóng”。多音字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2. 词义的理解。理解词义,尤其要注意辨别古今差异。如“但悲不见九州同”“但闻人语响”“但爱鲈鱼美”中的三个“但”,都是“只是”的意思,不作“但是”解释。而现代汉语“但”有“只”和“但是”两种意思。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解释为“可爱”。“可怜”现代汉语有两种意思:一是值得怜悯,二是可惜。在古诗词教学时,似这样的词就必须一一辨别清楚,不能含糊。

3. 句的教学。注意诗句结构,搞清诗句含义。古诗词中常见有省略的情况,在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补充省去的成分。如杜甫《绝句》中的“迟日江山丽”这句就省略了谓语“照”。又如,王维《红豆》中的“愿君多采撷”这句就省略了宾语“红豆”。类似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教师要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补充省略的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书中的注释。教材在诗词的生僻及易引发歧义等处,都会附有注释,而这些附有注释的地方,往往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好好利用注释,从而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成诵,悟出诗情

首先,在古诗词诵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歌颂还是揭露,是赞赏还是惋惜,是劝勉还是讽刺,是欢快还是忧伤,是激动还是平静……先确定朗诵的基调,不同诗词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即使同一诗词的不同句段,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开篇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随后数句将军营生活的豪放、战士的勇猛、男儿的壮志写得热血沸腾,让人读起来慷慨激昂。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突然急转直下,词人仿佛突然从酒中、梦中醒来,发现时光无情、英雄蹉跎,不禁悲从中来。又如,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天真烂漫的少年和年岁渐长处世阅历渐深的人对愁有着不同的理解。前者的愁只浮在表面而不掩少年心性的单纯,而后者的愁深入灵魂,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说还休”。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词中的不同情感,从而读出不同的韵味。

其次,在诵读时,要注意古诗词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角色,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朗诵时真诚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不同风格的诗词在古时有不同的歌唱和表现形式,在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节奏、语调等去表达,以便更好地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

四、赏析拓展,提高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试着赏析诗词,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学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后,就可以让学生说说通过这首词领悟到了梅花的什么精神。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再说说类似主题的诗词,如《竹石》《石灰吟》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领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绝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上,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与诗词共鸣,同诗人共情。唯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古诗词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让学生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卜算子词人诗句
剥蒜子还是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长征(书法)
六一来了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卜算子·独具慧眼
林逋梅妻鹤子
巧用诗句育新人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