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案例警世人挫折教育不容缓

2021-12-03 11:54周玉红
家长 2021年25期
关键词:挫折学会生命

□周玉红

不久前,从媒体上看到“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报告”资料,当前中小学生中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超过三成,其中最主要的“杀手”就是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情境”。所谓挫折,从心理学上主要分两类:人的某些心理或者物质利益的丧失,或是自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而没有得到。青少年遭遇挫折时,轻者会导致心情郁闷、人际关系紧张、学业下降,重者则会轻生。

挫折教育应及早重视

去年10月,南京市某小区一名刚上初一的男孩,因父亲将其高档手机强行收回,不再允许他碰手机、迷网络、玩游戏,并对他责骂,他倍感失落。孩子还算是聪明伶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家长和老师对他也是非常宠爱,导致他受不了一点儿委屈,这次父亲动了真格的,他品尝到失物和失宠的丧失感,在这样“严重挫折”的双重打击下,“万念俱灰”的他为了逃避,竟从20层的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2岁的生命。这是挫折教育中的“丧失感”案例。

下面也是让人扼腕叹息的因“获得感”没有得到满足而引发的悲惨案件。花季女孩小珊,靠着自己的勤奋和优秀的中考成绩顺利考取了当地一所非常有名的高中,和几个同样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同住一个宿舍。在课外活动中,爱交际的小珊爱上了邻班的一个小帅哥。这位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引得不少情窦初开的女孩子的爱慕。虽然学校一再警告“早恋是一条高压线”,绝对不能碰,但是小珊的追求态度最为明朗。直到有一天,她向帅哥表白没想到却被拒绝,而且事情还闹得沸沸扬扬,老师要求小珊在全班做检查。她那颗从未被失望光顾过的脆弱心灵,一下子哪能承受这么大的打击,她决定轻生,但又怕自己在“那头儿”没有伙伴,于是哄骗同寝室的几个姐妹一起服下了剧毒农药……

看到这样惨痛的教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发自心底地呼喊: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必须及早重视起来。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给孩子穿上能遮挡抗挫折风寒的“健康服”呢?

热爱生命就要直面挫折

在英格兰的船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艘悠久历史、经数百次磨难而没有沉没的古老商船。据船史记载,这艘船自从1894年开始下水航行,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最后满带伤痕光荣“退休”。当人们参观这艘神奇的宝船时,总会被讲解员提醒:“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家长要想培养孩子健康坚韧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为此,家长对孩子要多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具有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遇事多从正面看问题。有人说,凡事不少于三种解决方案,这就是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比如,孩子某次数学考试失利了,那么它也有有利的方面;一是要看到他已经做对了不少题目;二是通过考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三是一门科目没有考好,我们还有其他几门课程可以弥补。

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目前,我们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或开办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其核心就是:正视挫折、学会生存、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孩子学会生存,更要引导他们理解生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把生命教育落实到家庭生活的每一天,也是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会生存,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家长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提升生活情趣,开阔孩子的视野也是珍爱生命的必修课。家长平日里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多种爱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就是要努力回归本真,让每一个生命在家庭里幸福、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比如,利用双休日,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一个“多彩人生万条路、生活舞台开心游”。年轻的父母带孩子到广阔的世界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农村和工地、矿山和军营、大学和科技馆,让孩子亲眼看、动手做、亲身试,这样也会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挫折教育需巧分阶段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能够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力。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期,家长应培养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信任感。第二阶段是小学时期,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阶段是初中时期,家长应主要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第四阶段是高中时期,重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家长可以循序渐进,有所侧重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和锻炼引导。

家长要始终怀着把孩子培养成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的意识,根据年龄给孩子分配相应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生活能力,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这样才能够增强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青春期的孩子,最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逆反意识强烈,这是他们走向独立人生的锻炼方式和必经阶段。在心理上,他们希望更多地获得大人们赋予的一些权利。这时家长要善于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的权利,让孩子学会自己规划人生理想和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努力目标。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受挫折者连续几天,每天花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毫无保留地写下自己当前“最难受的事情”。经过这个实验后,有心理问题的人的痛苦明显减少,他们身体机能也大大地得到改善,这就是宣泄对紧张、冲突、矛盾的化解作用,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有效方法。

家长要告诉孩子,他可以找自己最信得过的长者或知心朋友倾诉,还可以拳击沙袋、爬山狂奔、对风怒吼,以这些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苦楚。还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通过这些合理的宣泄和倾诉方式,把心中的悲伤、委屈、苦闷等不良情绪合理释放出来,让精神压力得到缓解。

总之,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要身体强健,更要心态阳光;不仅有立于社会的学识,更需要有面对困境的坚强。学会生存、珍爱生命、享受生活,是孩子要学习的功课,也是家长的最大心愿。让我们学会化挫折为财富,让挫折教育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保护伞,为家分忧,为国育人。

猜你喜欢
挫折学会生命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学会分享
终身不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