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固表消斑汤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2021-12-03 09:50谷雪莹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0期
关键词:益气汤凉血紫癜

谷雪莹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消化道黏膜出血、皮肤紫癜,多见于儿童,可严重威胁患儿心身健康。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过敏、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该病,能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病情易反复,整体治疗效果欠佳。该病归属中医“紫斑”“衄血”等范畴。中医认为,气虚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正气虚弱,虚阳浮动,风热邪气易扰动血脉,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出现瘀斑、瘀点等风热伤络表现,故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凉血固表为基本原则。鉴于此,本研究观察凉血固表消斑汤结合补中益气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3~8岁,平均(4.51±0.52)岁;病程最短6 d,最长1年,平均(36.12±10.13)d。观察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3~8岁,平均(4.62±0.48)岁;病程最短8 d,最长1年,平均(36.24±10.0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审批号:YHGDMILR-201804)。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多数患儿发病前有咽喉肿痛、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可伴有对称性关节肿痛、腹痛、尿血、便血等;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1]。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中紫癜风热伤络证的辨证标准:起病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以下肢及臀部为多,色泽鲜红,大小不一;关节肿痛,神疲乏力,可伴发热、腹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2]。具有主症,兼有2个以上次症且舌脉象具备可明确辨证。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儿依从性较好,能坚持服药;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伴有胃肠道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肾功能损害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双嘧达莫片和维生素C咀嚼片治疗。双嘧达莫片(四川凯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016,25 mg/片)口服,按3 mg/(kg·d)计算药量,分3次服用;维生素C咀嚼片(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3023549,50 mg/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治疗2周。

2.2 观察组 采用凉血固表消斑汤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凉血固表消斑汤组成:丹参、黄芪各15 g,生地黄、茯苓、防风各12 g,牡丹皮10 g,荆芥、紫草各9 g,黄芩片6 g,当归3 g。水煎,若体质量≥30 kg,每次150 mL,每日2次;若体质量<30 kg,每日100 m L,每日0.5剂。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 g,川芎、白术、山药各10 g,当归2 g,甘草片6 g。血热者加水牛角、茜草根;外感症状者加牛蒡子、刺蒺藜;血尿者加白茅根、墨旱莲;便血者加地榆、槐花。水煎,取100 m L药汁,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L-6、TNF-α、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比较(±s)

注:1.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6(ng/L) TNF-α(ng/L) PT(s) FIB(g/L)观察组 41 治疗前 121.96±13.50 78.53±9.36 10.63±1.18 4.60±1.62治疗后 68.52±8.63△▲ 48.78±8.62△▲13.39±1.30△▲2.63±0.69△▲对照组 41 治疗前 112.60±13.41 77.24±9.65 10.68±1.13 4.55±1.25治疗后 80.62±9.98△ 60.90±9.59△ 11.23±1.26△ 3.62±0.87△

表2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D3+水平 CD4+水平 CD8+水平观察组 41 治疗前 52.03±4.98 29.03±4.36 29.53±6.70治疗后 62.78±4.43△▲34.96±3.87△▲27.03±5.65△对照组 41 治疗前 51.96±5.11 28.69±4.13 29.40±6.63治疗后 59.02±4.67△ 32.56±3.30△28.55±5.80

4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同,病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患儿健康的影响较大。该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3]。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双嘧达莫、维生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双嘧达莫片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疾病发展[4];维生素C可促进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并能减少血小板聚集,使血流畅通,同时其作为一种强还原剂,可抑制相关细胞产生氧自由基[5]。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抗凝和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但难以根治。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多因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外郁于皮肤,内侵脏腑而发病。«外科正宗»云:“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指出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病因与禀赋不足、感受四时之气有关。笔者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热迫血妄行,气不摄血为标,故治以益气活血、凉血固表。补中益气汤具有升阳举陷、补益中气之功,凉血消斑汤具益气固表、凉血消斑之功。本研究采用凉血固表消斑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其中凉血固表消斑汤清热凉血、活血补血,方中黄芪补气生血,当归活血补血,紫草、牡丹皮清热凉血,防风、荆芥疏风散邪,黄芩清热解毒,丹参凉血活血、通经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茯苓健脾补中;补中益气汤益气活血,方中黄芪补气生血,当归活血补血,山药、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川芎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6];黄芪具有抗炎、解热的作用,同时可补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皮肤瘀点消散[7];荆芥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炎、止血等作用[8];防风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与荆芥联合使用,可增强疏风之力,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9]。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性的炎性疾病,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异常,同时有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参与。TNF-α、IL-6在过敏性紫癜病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过敏性紫癜病变主要累及小血管,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血液高凝状态,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及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可有效反映患儿疾病情况,对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凉血固表消斑汤结合补中益气汤在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中应扩大样本数量,增加研究时间,观察远期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益气汤凉血紫癜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凉血活血汤联合青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