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前因

2021-12-04 13:04梁天宝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创科技型范畴

梁天宝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创新创业浪潮中涌现出规模空前的科技型新创企业,这些企业在推动新旧产业迭代和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们的存活率较低,且存续的企业5 年内近半数进入发展瓶颈期[1]。商业模式创新作为颠覆性的创新形态,成为部分科技型新创企业突破初创期藩篱,实现跨越式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表明,互联网领域诸多科技型头部企业在初创期都起步于商业模式创新[2]。已有研究也证明,商业模式的创新迭代能助力科技型新创企业应对市场莫测环境和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弱、内部创新机制不成熟等新生劣势,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3]。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迭代对于科技型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现有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很强的颠覆性[4];它能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5],并能够帮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6];它代表着企业的高端创新形态,不仅通过构建跨界商业生态系统实现新创企业生态式成长,甚至能改变产业的竞争格局[7]。然而,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结构设计、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及创新绩效等方面,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少,对其创新的前因研究更不多见。

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因认知,部分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外部驱动的,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不断改进自身内部运营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8];另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源于企业内部,是企业管理层为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在意识创新的基础上主动作出模式创新[9]。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现在还存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并未达成共识,多关注商业模式创新事后结果而忽略事前选择,以及未涉及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业模式创新前置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究[10]。

由此可知,一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尚没有确切定论,而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研究更是薄弱,至今没有确切的文献可考。因此,从学理上探寻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能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另外,科技型新创企业不仅有必要知晓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还需探究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主次层级,才能洞察莫测的市场环境变化,依据初创期的阶段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科学的商业模式创新。为此,本研究以科技型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探寻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置影响因素,然后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厘清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置因素之间的关联层次关系,并据此提出促进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体对策,以期在指导新创企业创新实践的同时,为政府出台引导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1)扎根理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因的理论架构还不完善,相关研究不多。现阶段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萃取法和规范式理论分析法,提出假设,然后验证之。但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文献零散且稀少,采用文献萃取法萃取影响因子缺乏文献素材;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够系统[8],且涉及科技型新创企业的研究更不多见,采用规范性理论分析所得理论假设解释力不强。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中较科学的方法[11],比较适合类似这种缺乏理论解释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研究[12],因而选用扎根理论方法探寻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较为合适。

(2)解释结构模型。仅探明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现实指导意义存在局限,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策略建议和政策参考,须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次与逻辑关联,充分弄清楚创新前因。解释结构模型能通过特定算法对各因素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定量运算,确定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层级[13]。因此,厘清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主次结构层级,解释结构模型较为恰当。

2.2 资料来源

考虑到资料的易获得性和时效性,采用二手资料为主,辅以一手数据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科技型新创企业赛维森(广州)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广州点竞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企业管理层和市场部门部分核心职员的访谈;其次,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专家进行了访谈。二手资料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主题“商业模式创新”或“商业模式”与关键词新创企业或创业企业或初创企业,检索近5 年来的文献,共检索出69 篇文献,对其中的CSSCI 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进行精读;另一个渠道通过网络收集科技型新创企业相关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扎根编码过程同步进行,在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中不断补搜集资料,与分析结果不断支撑和验证。

3 扎根编码过程

本次扎根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对一手和二手资料中所有涉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模式进行开放式编码,并进行初步概念化;然后对初步概念和更多的行为模式资料进行关联比较,提炼出主题概念;接着对主题概念关联性进行比较分析并精炼,析出更抽象的主题范畴并进行核心编码,围绕每一个范畴进行深度剖析和相互关联比较,形成更为具体的轴心范畴;最后进行核心式编码,建构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理论,并验证其饱和度。

3.1 开放式编码

遵循贴标签、初步概念化、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开放式编码步骤,共得到114 个标签和89 个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78 个概念,最后归纳为34个范畴,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化与范畴化开放式编码

3.2 轴心编码

轴心编码即是二级编码,是发现和建立概念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呈现各范畴间的有机关联。对开放式编码中的34 个初始范畴相关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勾勒出各范畴的类属轴心,得出22 个副范畴和7 个主范畴。具体范畴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轴心编码

表2(续)

3.3 核心式编码

根据研究目标,将核心范畴确定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围绕核心范畴的市场驱动、创新主体、创新协作方、创新协同、产业创新资源、宏观环境及创新期望结果这7 个因素作为主范畴。按照故事线分析基本范式分析主题脉络可知[14],为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适应行业市场发展大势,新创企业创新主体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盈利和融入先进商业生态等创新期望结果的引领下开始着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融资机构、创新中介等创新协作方的参与和约束,以及企业所承受的政策、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的推动或阻碍,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动因;同时,创新还受到产业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创新源、传播推广机构等产业创新资源的掣肘或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运用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协作机制和企业合作关系等创新协同机制,实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这一最终结果,创新结果的可实现性与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和能力水平密不可分。其中,市场驱动因素和创新期望结果因素作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条件,决定创新指向;宏观环境因素、产业创新资源和创新协作方因素可作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条件,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的脉络、路径和模式。完备的创新协同机制、科学的创新策略以及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与能力水平,决定着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的实现。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判断核心范畴与主范畴所形成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理论建构是否饱和,需要用新采集的数据加以验证,看是否存在新的重要主范畴,以及现有主范畴之间是否存在新的从属或包含等关系。本研究对商业模式创新颇有建树的广州丰渡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案例资料进行了编码归类,与7 个主范畴进行比较,没有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主范畴,因此,可以断定上述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理论建构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3.5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构建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理论的7 个主范畴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维度,与吴晓波等[8]学者归纳梳理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存在相似之处,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资源少、机制不成熟等特殊性决定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内外因素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生存压力要求科技型新创企业遵循先生存后发展的发展思路,因此,快速成长、盈利和融入商业生态成为新时代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预期目标,作为内在驱动力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创新,与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的管理认知推动存在本质区别。

(2)伴随“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万物互联决定了产业生态网上价值共创是新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目标之一,而推进跨界融合是重要抓手[15],而将满足科技型新创企业所处产业生态网上节点需求作为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驱动因素,正契合跨界融合的现实目标。这也有别于消费市场需求变化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传统逻辑。

(3)产业创新资源、创新协作方和宏观环境属于外在影响因素,共同组成了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良性循环须经历共生、协同和演化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促进科技型新创企业与产业生态中创新协作方的高效创新协同[16],是科技产业生态演化的科技基础环境;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在产业生态演化中跟随进化变革,科技基础及配套设施、产业生态协同演化机制在变革中的驱动作用显著。这些新的范畴是对传统以信任为基,以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为手段的企业价值网络组织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拓展和丰富[17]。

4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关联架构分析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涉及环境和产业的方方面面,各因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地位和角色各有不同,但又存在内在逻辑关联[18],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需要各因素共同作用,不能割裂分析和独立关注,因此,为有效推进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地位及关联架构很有必要。根据“商业模式创新”这一主题,对科技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创业与商务运营管理人员等8 位专家和管理者进行征询访谈,让他们根据学识及经验,对7 个主范畴进行关系确认,得出影响因素关系矩阵,如表3 所示。其中,“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存在直接影响;“R”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存在直接影响;“-”表示行因素和列因素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表3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关系矩阵

由因素关系矩阵建立的邻接矩阵为:

将邻接矩阵采用Boolean 法计算出可达矩阵为:

以可达矩阵M为数据源,列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各影响因素的可达集和先行集,并进行主次层级分析,最后依据分级结果,建立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架构有向图,如图1 所示。不难看出,创新期望结果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和首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盈利、快速成长及融入商业生态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初动力源,也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创新主体、协作方、主体与协作方创新协同及产业创新资源因素处于次级层,表明在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传播推广机构、知识产权、创新源、创新资源共享等产业创新资源因素至关重要,同时也反映创新主体科技型新创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产学研合作机构及“双创”服务机构等创新协作者之间的协作机制建设和具体协作工作,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上因素从理论逻辑及其在关联架构有向图所处的层次上看,都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与战略实施基础。而市场因素所包括的生态网需求和市场行情指引着创新主体的资源整合及产业链协作方向,并受国家科技扶持政策、社会创业氛围、创新技术和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图1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关联架构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和解释结构模型,揭示并勾勒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及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置因素包括市场驱动、创新主体、创新协作方、创新协同、创业资源、宏观环境及创新期望。(2)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且它们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呈现4 个层级,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的结果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核心和最重要因素,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它通过影响企业对产业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其他因素间接作用创新期望结果的实现,最终影响着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5.2 具体建议

(1)塑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内化创新期望。根据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逻辑关系,促进创新的首要目标是将企业创新期望结果内化为全员创新预期,调动员工创新主观能动性。即科技型新创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成为全员共同预期,塑造自觉约束员工行为准则的新创企业文化。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商业模式框架,明确细化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具体细则,使之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形成全员创新意识;同时将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业绩纳入绩效评价和考核当中,将这种创新意识内化为企业全员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塑造开放式和全员性商业模式创新文化。

(2)整合科技型新创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锤炼创新能力。从扎根理论结果来看,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起源于企业负责人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情怀。情怀固然是创新的动力之源,但要将情怀与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能力。此外,创新文化及创新人才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不可或缺的内在保障。因此,科技型新创企业应积极主动组织管理层及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学习,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综合创新素质;在强化内生动力的同时,出台人才智力灵活引进政策,柔性引入外部人才资源,如可主动与培育专家互动反馈,采用弹性工作时间,柔性引入相关领域专家团队,导入外部智库资源,提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3)强化科技型新创企业与创新协作方的创新协同,完善创新机制。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离不开诸如产学研供给机构、产业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等产业创新资源的协作助力,因此,科技型新创企业应主动与其建立创新生态网络联盟,线下定期组织沟通交流活动,线上实现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需求和协作方创新理念、技术创新等创新供给之间的实时对接;同时培育和引入第三方科技协作服务机构,建立完备的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协同机制与产业资源基础。

(4)保障商业模式创新资源供给与共享,营造创新环境。站在政府视角,营造创新环境是关键,创新资源有效供给和共享平台的建立是抓手。营造创新环境方面,首先,地方政府应利用财政工具,鼓励和引导科技型新创企业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将会有正向回报,让科技型新创企业感知到积极正向的创新预期;其次,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营造有利于创新协同的良好产业环境,如将新商业模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权威的商业模式产权资产评估机构为抵押融资提供依据等。创新资源有效供给与开放共享方面,首先要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开展跨界融合等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其次,引导并扶持产业链上下游、创投和创新源完善商业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产业链共创共享平台,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开放性的财力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新创科技型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