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2021-12-04 13:05梁洁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书名:《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徐辉

出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8-2927-9

出版时间:2019 年4 月

定价:39 元

大学生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养,并且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融合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一定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分析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的研究和探索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存在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目标相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防止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就是实现大学生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第二,两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存在互助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沟通和疏导的方式对大学生遇到的问题从心理上进行调整,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是针对个体心理实施的教育。课程思政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的教育,两者在工作方式上可以进行互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心理。

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对应策略有:第一,对两者的融合加大重视,为其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高校中通过将两个课程的结合来实现的,所以,高校要创建良好的融合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此,高校需要从构建融合活动、购进教学设备、配备教学师资等方面着手实施,对于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心理疾病予以关注,强化心理健康团队和思政教育团队的整合力度,定期开展具有共同教育意义的培训,保证两者的深度融合,并创建良好的融合环境。第二,创新管理体系,为融合教育提供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审核,创新管理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建立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管理机制,如教学评估机制和教学激励机制等,使融合教育机制成为有效的运行制度,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其次,针对心理健康和课程思政的相关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使从事融合教育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第三,强化队伍融合,实现内容融合。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发挥着重要的力量,因此,两者的融合必须要增加队伍协调融合。一方面帮助大学生辅导员掌握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升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教育的手段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他们成为双重职能的教师。

当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则正是针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而创作的优秀作品。笔者在开展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 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1-ks30)过程中系统地阅读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该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理论问题,有效理解和把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第二部分主要以不同学派所持有的不同心理健康观点展开讨论,重点分析了西方思想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启示作用。第三部分以探究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目的,并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对思政教育进行影响。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论证。第六部分研究思政教育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对融合教育的实现策略进行讨论可以看出实现两者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两者的融合发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快两者融合的步伐,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提升道德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