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历史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
——评《历史教学与思维创新》

2021-12-04 13:05孟祥源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能力历史

书名:《历史教学与思维创新》

作者:孙智勇,黄妙茜,钟素芬

出版单位: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6537-6

出版时间:2019 年8 月

定价:45 元

近年来,伴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其中,互联网络在教育行业的深入运用,更是促进了国家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对增加国家整体教育品质与水平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历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必然会受互联网社会环境影响,因此,教育者执行历史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关注互联网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意义与作用,借助其优势促进历史教学的优化、改革。本文将结合孙智勇、黄妙茜、钟素芬共同编著的《历史教学与思维创新》,分析我国历史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顺应新时代发展特征,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效率的路径,为实现理想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助力。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 年8 月出版的《历史教学与思维创新》,认为我国历史教育这一传统学科在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双重改革之下,重新焕发全新生机,其教学发展也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如此情景下,无论是从事历史教育研究的工作人员,还是长期坚守一线教学工作岗位的历史教师,均在历史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中,超常发挥出其惊人创新思维能力,历史教育研究成果质量与数量也因此达到新高峰。对此,本书主要编写目标是,在全面展现我国近年来所获最新历史教育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满足我国历史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为主旨,为专业教师与学生强化自身历史教育综合素质,带来更多理论借鉴价值。基于此,本书作者分别从学术性、实践性、代表性及前沿性的编写思路,对整体理论框架与内容结构进行全面且精准地构建,大大增加了该书可读性与实用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教学形式与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历史教育教学需求,更别说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效率。由此,各院校现行历史教育模式亟需创新与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与运用,各院校纷纷意识到该技术对强化历史教育效率重要性,并开始大力推进该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应用,但因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历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盛行之下的构建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历史教学课堂结构缺乏灵活性与实际性,学生创新性思维很难被完全激发;其次,尚未明确意识到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特征,以至于没有专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式;最后,历史教学内容陈旧、无新意,教学范围局限于课程教材,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散受到极大限制。

针对上述内容可推出,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互联网对推动现代历史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更要全面看清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问题,参考下述几点完善其历史教学模式建设,以加快实现高效育人目标:

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课堂结构优化,通过多元教学形式引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课堂教学一向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主要途径,教育者应正视其重要性,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获取更多历史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用来促进历史课堂结构优化发展,并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创建多元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潜在引发学生大脑深处创新思维意识,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奠定培育基础。

第二,准确掌握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特征,借助互联网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均具有创新思维潜能,清楚认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深刻性、广阔性及活泛性特征,并以此为依据,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对应性训练,如在传授唐朝发展史相关知识理论后,回头引导学生对前朝发展兴衰史进行比较;或通过网络建立虚拟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对已学习历史知识加以延展思考,让其能集中精力钻研,从而推动自身创新思维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第三,利用互联网络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扩大教学范围。互联网技术能收集海量历史教学信息,并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下,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筛选与整合,后将其融入各课程教学环节中,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建立紧跟时事潮流的内容体系,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灵活性;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创建历史教育平台,打破传统历史教学局限性,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历史教育,且鼓励学生将已学习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此增强学生理论创新应用素养。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能力历史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培养思维能力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