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发展研究
——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

2021-12-04 13:05李勇蕾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书名:《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

作者:孙慰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7189-6

出版日期:2020 年9 月

定价:60 元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优势构建与立德树人目标的良好实现,有助于高校整体思政意识的大幅提升与正向格局的坚固树立。由孙慰编著、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一书,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特色,结合教育发展新理念与党建育人新视野进行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探索,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教书育人新的提升途径。

《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时代探索》共分为十章,作者首先在导论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与时代背景进行介绍。第一章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对其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验证进行叙述。第二章立足于时代背景,对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理念进行科学阐释与系统说明。第三章与第四章在阐明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新时期的育人目标、基本内涵及工作方式进行介绍。第五章至第七章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党性修养及职业素养教育。第八章站在新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新特性及新方式。第九章与第十章基于前述内容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发展格局与实现路径进行综合阐述。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皆为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党建工作进一步引领思政建设方向与步伐。同时,高校以良好的思政建设活动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意识观念教育,提升其思政水平并择优纳入党员体系以更加培育与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还受到一系列发展因素的制约,阻碍了二者合力立德树人之建设成效的发挥。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建部门同思政工作部门职权与性质的差异阻碍了其协同共建目标的实现,二者平行运作的模式难以实现相互间的紧密配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对思政工作的指导力度有待加强,其精化的党建工作覆盖面与辐射度远小于思政工作,且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等群体的思政素质与教育引导能力明显不足;此外,全方位的信息冲击为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作用带来了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更加猛烈的外部信息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协同发展道路,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引领构建校内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机制,从内外双重角度发挥全方位协同作用。对内而言,学校应当对二者协同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各院系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在党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确立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共同目标,同时将二者融入人才培育体系,使思想建设与党性修养提高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点。对外而言,院校需建立自身同政府党务部门、教育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协作机制,形成高效率的沟通联合作用并加强业务合作,促进党建同思政工作的协同开展。

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平台。党建与思政工作间包含诸多交叉内容,双方主体可通过构建双方的协同工作主旨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在交叉内容间实现理念统一、非交叉领域内核一致,从而更加流畅地选用协作平台中的各项资源,积极促进思政教育同党建工作的互通互融,构建素材丰富、观点与时俱进的党建思政工作体系。同时,学校还应当督促党建工作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完善,在提升其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最后,高职院校应当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新载体。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融入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及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开展意识引领工作,深化现有青年大学课程与学习强国平台的作用发挥,通过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趣味性、便捷性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校范围的巩固。

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各行业领域优秀从业者与实践者的培育基地,其对学生意识观念及党性修养的塑造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学校应当积极构建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途径,全力推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效的共同提升进步。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