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教学实践

2021-12-04 17:35蔡登峰
考试周刊 2021年86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思维品质道德与法治

文章系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提升学科思维品质的中学思政课深度教学实践研究”(编号:QJYKT2020-21)。

摘要:文章借鉴深度教学的含义,分析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维品质的缺陷,提出中学《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的具体内涵,说明所谓的深度主要指的是知识学习的复杂和深入程度,概括深度教学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的具体做法:第一,在课程延伸中拓宽思维的广度,引导师生共同深入思考问题;第二,在生活中论证知识,培养师生独立观察世界的能力,锤炼学生灵活思维品质;第三,在教材比较、整合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教学实践;思维品质

一、 引言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教材内容难免存在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即其包含的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师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往往囫囵吞枣,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入领会知识点的内涵及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就成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审视、思考、探索的课题。

二、 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推行深度教学理念与实践有其紧迫性

当前思政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繁多,教学实践中课时数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表面、表层、表演的现象,而学生获得的就仅仅是符号,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境界就显得狭隘又低下,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一般认为,思维品質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

在思政课教学上,学生思维品质上的缺陷:第一,思维广阔性不足,逻辑上割裂,综合能力差,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对相关知识点难以融会贯通。例如,七年级下学期年龄段的学生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识只停留在:男生留短发、大气不爱计较、个别人有攻击性等;女生留长发、心细易哭、一部分爱计较等感性认识上。如果从理性认识角度上看,学生对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这一定义的字面意思尚且难以把握,学生更不会把它和性别角色、性别优势等内容联系起来;第二,思维的深刻性不够,不善于学以致用、深入地观察世界、分析问题。例如,八年级下册教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讲授“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的作用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等,并用两段有关农业生产的“探究与分享”案例材料加以说明。但因学生缺乏相应的生产生活经验,分析材料时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反过来,则不易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知识点来认识和指导生活;第三,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差,没有学会灵活变通,常受思维定式束缚,在知识迁移过程中,没有学会比较、综合运用。例如教材中“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等内容,学生如果不会比较,经常产生认识上的混淆。

因此,教学实践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层、深刻、深度学习。

三、 深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探索,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知识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努力,贯彻深度教学理念,将课程内容化抽象为形象、用丰富素材化难为易。这里所指的深度,主要指的是知识学习的复杂和深入程度;深度教学即在课程教学进程中深层挖掘教学的内在魅力,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带领学生超越知识的表层,从而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从结果上看,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品德养成上也取得长足进步。

(一)在课程延伸中拓宽思维的广度,引导师生共同深入思考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男生女生》就引入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性别优势三个概念,简述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含义、影响;探讨了着装和言行对性别表达的体现,要求学生对描述性别角色的词语进行分类;接着教材简要说明对性别角色认识的重要性;最后,教材在男女生性别优势的内容上留白,但介绍了男女生优势互补的原因和做法。该框教材内容完整但显得感性且粗浅,理论指导意义不充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我们设立了《认识男生女生》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一开始,成员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内容不仅涉及男生、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还引导他们找出男生女生在语言表达、空间知觉、数学推理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性别角色,然后针对调查问卷中显示出来的男生女生所具备的优势、不足,通过调查、访谈、跟踪等方法,帮助被选中的“样本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性别优势,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更好地克服困难、扬长补短;得到的研究成果有报告分析、课题总结,还有学生撰写的政治小论文,如《七年级学生偏科现象初探》《我要学好数理化》等。在分享这些成果的时候,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剖析自我,摆脱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他们发现生命的宽度增加了,生活、学习的空间更大了。

(二)在生活中论证知识,培养师生独立观察世界的能力,锤炼学生灵活思维品质

知识的掌握重在应用,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灵活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知识点时,正处在武汉战胜新冠疫情不久的时间点,因此,设置情境一:运用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调节关系,用图表说明我国口罩价格由飞涨到回落体现了什么经济道理?讨论展示。

口罩突然供不应求——买者竞争——价格上涨——获利增加

||

(市场)资源流出(市场)资源流入

||

获利减少———卖者竞争———价格下降———供过于求

通过图表,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针对疫情期间口罩需求、价格、生产、口罩与企业复工的影响等问题,政府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加以指导、支持与规范的实际,可以设置情境二:政府在保障我国口罩生产供应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说明什么?可以总结得出结论,措施:政府开设口罩生产绿色通道;打击哄抬口罩价格、制假售假行为;保障物流通畅等。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發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把握并运用好这一带有思政课特色的思维品质提升模式。

(三)在教材比较、整合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年级编写的,主要以“块”的形式体现,但课程标准要求:“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对教材中反复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整合,这也有利于课程的衔接和推进。

1. 将教材中相似知识点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明晰知识点的区别

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知识点公民的监督权和第六课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比较,从字面上看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完全不同,可以列表比较,便于记忆。

2. 对教材中同一知识点做整合,在归纳中明晰主线

前述公民的监督权,在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教材正文用一段话简述了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内容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意义;九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材正文又用一段话侧重阐述了民主监督对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的意义。它们的连接点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通过舆论监督各方等。这些内容却散见于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三、五、六课和九年级上册第三、四课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八个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完这些知识点后,公民监督权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立即变得清晰而丰盈起来。

3. 牢记知识点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应当特别指出公民监督权的主体是公民,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这有利于学生做出准确判断。如202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选择题第21题: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综合性评价。此举有利于:①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③扩大公民对政务机构的建议权;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该题答案为C. ②④。学生容易得出该题的主旨是公民监督权的意义,可以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但是,202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选择题第21题:“十四五”规划编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多渠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此举旨在?该题选B.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为该题的主体是相应的“十四五”规划编制机构,对象是公民,故不能选D. 拓宽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

四、 结语

在深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比较、归纳、反思所学知识,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4]朱小蔓.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朱小蔓.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朱小蔓.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蔡登峰,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思维品质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