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活动的学前教育教法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以《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

2021-12-05 12:27郑庆文何海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模式评价

杨 爽,郑庆文,何海波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 315336)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是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的系列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仍存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训,重设计、轻实施,重小组、轻个人等问题[1—5]。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教学质量须在持续教学改革中得以不断提升,而教学模式的合理设计是改革教法类课程必须攻克的难题。

研究发现,师范专业教法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线上教学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6]。有研究者根据在线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理念,以校内某专业基础课作为教学实验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7]。也有研究者提出从“分析和重构已有的教学内容、梳理和重建课程资源、合理分配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时间、并采用多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8]。而混合式教学作为整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优势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提供帮助,为教法类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9]。

鉴于此,本研究以《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将项目活动和混合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内容的项目化重构

教法类课程内容项目化重构是指打破教法类课程内部固有的学科体系,使每一门课程内容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呈现。首先,从幼儿园真实工作情境中选择教学项目内容,通过研讨形成代表性的典型项目,即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内容重构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多元文化四个项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项目活动分类表

其次,编写各级项目活动设计书,改变原有课程以学科知识规律排序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引领学生按照“提前预习思考——学习重难点知识——接受项目任务——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实施项目自评——反思提升”的思路完成项目活动学习,从而将教法类课程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幼儿园岗位工作任务体系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体系三者进行有机整合。如图1所示。

图1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项目活动实施流程图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

智慧职教云平台具备导学、课程设计、题库设计、课堂教学、线上互动、作业提交批改、考试和统计分析多项功能。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课前可以新增课件、作业、讨论、测验、投票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预习新知;课中可以新增课件、作业签到、头脑风暴、讨论、提问、投票、小组PK 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讨论;课后可以新增学生总结、学生表现、学生评价、作业和考试等活动帮助学生反思提升和考核评价,能很好地满足教法类课程项目活动开展和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全方位沟通交流的需求。因此,考虑学生使用的便利性和教学的实效性,最终选择在智慧职教云平台搭建《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线上教学课程。

四、基于项目活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根据教法类课程项目活动的安排,结合职教云等在线教学平台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已有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分为课前自学、课中讲解、课后延学、课中研学和课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每个部分分别由线上和线下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活动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项目活动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混合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在线下,教师明确每一次社会教法课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提前制作教学课件,撰写教案并通过各种路径寻找辅助资源,将其中需要学生提前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转化为自学课件并录制5 分钟左右的微课;在线上,视班级情况,学生按照组内差异化原则成立8组左右的项目活动小组;提前一周上传预习任务、自学课件和微课等学习资源,并监督学生预习进度,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并及时答疑。学生在线下根据要求自主进行小组分工,加强组内交流讨论,自主整理预习笔记,并记录预习难点和完成预习任务;线上上传分组名单,接收学习任务,学习教学资源,并就预习内容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并上传思维导图。

(二)课中讲解

基于本课程中幼儿发展知识、学科领域知识和教学策略等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有可能较难理解和掌握,那么,就需要教师在线下对其进行系统地深入讲解,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其次,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初步制定项目计划(即教案),明确项目活动开展思路,在线上,首先,教师结合学生上传的思维导图进行简要分析、评价,上传包含项目任务的教学课件、呈现教学案例;其次,在教学互动平台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课上初步完成并上传的项目计划思路进行点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标记知识难点,记录课堂笔记,针对案例积极发表想法,并在接收项目任务后分组初步制定项目计划,查看知识难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与项目任务,并积极参加案例的交流讨论,最后将初步完成的项目计划实施思路上传职教云。

(三)课后延学

根据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特点,学生初步拟定的项目活动设计方案仍需在课后进一步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教师需要课后面对面进行关于项目设计、组织和实施等内容的小组辅导、个人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注意要点。在课后延学过程中,学生在线下修改项目活动设计方案一稿、修改项目活动设计方案二稿和制作项目活动设计方案修改过程的汇报课件,线上提交设计方案二稿和设计方案三稿。

(四)课中研学

利用专业实训室模拟实训教学环境,组织学生开展项目活动方案设计、修改等研学活动,如,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项目活动设计方案、汇报修改过程和反思经验收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经验分享;鼓励学生根据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进行小组互评与自评,并提供最终的参考性评价结论。基于主体性学习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线下分组进行模拟试教、分享项目活动方案修改经验、小组间互评;针对小组间评价的质疑与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进一步研讨,形成小组的反思总结;在教与学平台上对其它小组的研学表现进行评分评级。

(五)课后反思

教师主要在线下进行个别学生的课后辅导、模块小结和作业评分;线上需上传评价内容、汇报课件和模拟试教视频。学生主要在线下修改教案三稿,在组间内自主开展交流,也可结合幼儿园实践经验进一步进行个人反思总结;线上上传教案四稿和各组最终评价等级,使各小组对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更全面、客观地反思和评估。

五、基于项目活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与反思

(一)实施成效

1.学生课程学习成绩与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对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发现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显著好于另一个班级,p=0.026<0.05,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所有学生均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其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取得进步。其中,74.36%、58.97%和57.28%的学生分别表示在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上取得较大进步。相较于其他教法类课程,所有学生表示该教学模式使其有更多课堂实践的机会(70%课时用于实践、评课和反思,并且有70%学生开展过模拟试教),97.44%的学生表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实施、评价等专业能力发展自评表

2.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

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的统计,学生课堂发言的次数、积极性、提问的质量等提升幅度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平均每次课发言约14次;另一方面表现为从对教案的无话可说或随意评价到对教案各元素撰写的规范性、师幼互动的有效性、课件设计的合理性、活动设计的逻辑性、活动内容的整合性等方面有话可说、有理可依。此外,学生课后利用线上资源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表现为每周课前和课后均有部分学生会在线下或线上主动向教师预约个人辅导,以及有更多学生(约76%)会结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课后自主查看职教云的各类学习资源,及时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

3.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能力明显改善

从课程项目活动设计、实施、研学、反思的整个过程看,学生关于课程学习评价意识、评价方法、评价途径、评价工具等课程学习评价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首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学生(约7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坚持课程学习的全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项目活动方案设计到课程实训、考试考查都能自觉地、高效率地完成出勤,课堂表现(10%)、在线资源查看(10%)、平时作业(个人教案设计10%+个人模拟试教10%+小组教案设计10%+小组模拟试教10%)(40%)、期末模拟试教(30%)、研学(10%)等课程学习要求,其主动意识显著增强;其次,经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约65%)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初步课程项目活动学习的评价标准,结合小组学习经验,进行项目活动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小组间、小组内能积极开展交流讨论,进行自评与他评,评价的学理性、逻辑性有了明显改善。

(二)基于项目活动的教法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1.教师项目活动实施和线上教学平台使用能力有待提升

以项目活动重构原有的教法类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思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会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教师提升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教法类课程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到幼儿园蹲点实践,提升教法类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具有高级职称的外聘教师,加强实践指导,增加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培训和优秀案例分享加强教师项目活动的实施能力和混合教学的实践能力。

2.基于项目活动的教法类课程教学模式有待修改和完善

本研究建立的教学模式仅是根据课程组一年多教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初步总结与提炼,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课前导学,部分学生没有进行教学资源学习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课前导学的学习任务、评分要求;在课中讲解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分析的支架;在课后延学中,可以通过线上小助手等帮助学生提升延学能力;在课中研学中,要增加问题梳理提升和自我反思的环节;在课后反思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帮助未获得模拟实训机会的学生反思自己所设计的教案是否合理性。

3.教法类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梳理

目前学生可以获得的在线平台学习资源主要集中于智慧职教、云班课、中国大学慕课以及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缺少我校教法类课程的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缺少基于项目活动或混合教学模式的新形态教法类教材开发。未来需要向在线开放课程和新形态校本教法类教材开发的方向继续努力,鼓励教法类专业教师把更多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推向线上平台,并积极编写教材,更好地满足应用型高校学生教法类课程的学习需要。

4.教法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准确把握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还要把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与幼儿园课程设计、活动实施等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岗融通。如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以及提升学生理实一体化的能力是教师一直需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虽然通过小组开展项目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式上仍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实践中阐释理论、理论中践行实践的方式以更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课时冲突的矛盾。当然,教法类课程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见习、幼儿园主题活动实习以及研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学生教法类课程“思—写—教—评”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韩日两国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法——以“常常”“往往”为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