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脏腑成语中的隐喻

2021-12-05 12:27吴清清王玲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脏腑比喻隐喻

吴清清,王玲娟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401331)

汉语脏腑成语,是指词汇构成成分涉及人体内部脏腑的汉语成语。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及三焦”,即所谓“五脏六腑”。

脏腑成语在各类汉语成语词典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笔者以《汉语成语词典》为语料范围,在8000 余条成语中,整理出脏腑成语307 个,约占其成语总量3.84%。

《汉语成语词典》307 个脏腑成语中,五脏成语占比为93.49%,其中,与心脏有关的成语占比最高,约为87.62%。六腑成语的占比为6.51%。

脏腑成语在《汉语成语词典》中的分类统计详见表1:

表1 《汉语成语词典》中脏腑成语分类统计表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汉语成语中有如此多且成系统的脏腑成语,是跟传统的中医理论分不开的,而中医理论又是基于传统的阴阳五行哲学观念而成熟的。薛公佑提出,中医理论是对中医学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中医哲学进行阐释。中医哲学主要包括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1]。而中医哲学以人体为基础,将产生于天道自然观的阴阳五行学说融入中医理论,并通过隐喻、类推等思维管道,形成大量与人类紧密相关的脏腑词汇,成语是较为集中突出的体现。

语言是变化发展的,隐喻是导致语言发生变化的原由之一。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我们的思想、行动依赖的概念都是以隐喻为基础的;隐喻不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更深层的认知机制,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2]。胡壮麟认为隐喻的概念有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不同事物和意念进行比较和建立联系[3]。我们认为,隐喻思维,其实是一种以相似性为核心的思维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种结构系统。

具体来说,汉语脏腑成语体现了隐喻中的容器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同时也一定程度表现出隐喻思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一、汉语脏腑成语的隐喻基础

汉语脏腑成语的隐喻基础是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阴阳观念最初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对“日照强度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客观实际”的伟大发现[4]。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从南方照向北方,山的南面能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故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阴”《说文解字》解释为:“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朙也[5]”。可见,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中对事物外部的观察与认知形成了“阴”与“阳”相互对立的概念。阴阳的本质即是宇宙万物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统一。

《说文解字》对“五”解释为:“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5]”。可知,汉代时已有五行概念,且用阴阳解释五。“行”释为:“人之步趋也。从彳亍。凡行之属皆从行。”后引申出序列等义[5]。“五”和“行”的融合,证明了阴阳观念和五行思想的密切联系。五行体系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彼时尚未出现明确表达五行的概念,周时广泛流行五材的说法,水火金木土开始并举[6]。因此,五行是对事物内部各要素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整体观,注重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系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在早期中医思想中也形成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体系与格局。“文化区域以致在它们臻于成熟之前,便过早地接触、交流,及至战国后期,乃发生了一次萧墙之内的大融合,形成了一种以阴阳五行为骨架、以中庸思想为内容、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文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类型的文化。”[6]文化类型,又深深地影响着思维的路径与语言的机制。因此,从理论上讲,汉语脏腑成语的隐喻思维基础,正是阴阳五行理论。

二、汉语脏腑成语的隐喻类型

隐喻是人们用一个已知事物来理解另一个未知事物的重要认知方式,隐喻中有“始源域”和“目标域”两个认知域,通过与我们关系较为密切、认识较为深刻的“始源域”来认识“目标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必有一定的相似性。

阴阳五行与中医脏腑原属两个不同的认知域,通过隐喻思维将二者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中医领域内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语言领域则表现为大量脏腑词汇的形成。

(一)脏腑成语与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是指将本体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容器,有一层包裹的表皮,有里-外的方向[2]。将自身的里-外方向投射到其他物体,也将其视为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将容器隐喻运用于“阴阳”中,则向阳处为“外”,背阳处为“内”。又因人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以事物表层为起点,医学尚未发达之时,先民们对人体内部的了解远低于对人体外部的认知,能被看见的一些病理现象如:咳嗽、发热、面红等则成了“阳”,而隐藏于人体内部,无法被直接观测的病理原因则成了“阴”,中医理论中具有中国古典哲学意味的“藏象学说”便产生了。

“藏象”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藏象学说是以医疗实践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而形成的饱含中国传统医学色彩的理论;它是研究脏腑形体诸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8]。“藏”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象”指具体物象或人的面象以及精神生活中的心象、意象等凝炼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抽象概念[9]。笔者将“藏象学说”从中医领域延伸开来,“藏”将不只是局限于医学术语中的脏腑,还包括了无法具体感知的人的情感、思想、品性等,“象”则赞同谷浩荣(2014)的观点,不只局限于人体外部的病理反应,还包括人的面象等。

《汉语成语词典》中体现“藏象”的脏腑成语有12 个,“藏”都用“心”来表述,表性格、思想、感情等内在状态,“象”则多为言语、眼睛等外化表现。成语中,藏为里,象为表,表里相参,直抵喻义,详见表2。

例如:

(1)她待人一向心慈面软,你就不用担心了。

(2)凶手心狠手辣,受害人被打得伤痕累累。

成语“心慈面软”由两个主谓短语并列组成,“心慈”指德行好,属于无法具体感知的内在道德层面,“面软”指板不起面孔,是具体可察的外部面部表情。如例(1),“心慈面软”为褒义,内心的善良可以表现在面部表情的柔和来表现。“心狠手辣”的结构与“心慈面软”相同,“心狠”是人的内心歹毒,是通过“手辣”这种外部行为手段表现出来的,如例(2)。在这些脏腑成语中,通过一内一外来表达,体现了“藏象学说”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和“向内-向外”的容器隐喻思维。

(二)脏腑成语与实体隐喻

实体是指生活中的实在物质。实体隐喻是本体隐喻中的一类,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投射于具体的物质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反映出人类由具体事物认识抽象事物的认知规律。

李闻梅(2007)将表达抽象概念的成语语义分为8 类:态度、才能、关系、情感、品质、志向、事态和时间[10]。《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脏腑成语主要表达了关系、情感和品质三个方面的语义,约45个。

关系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则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将关系表述得更为具体,如“钩心斗角(勾心斗角)、十指连心”等。

例如:

(3)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名声,竟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

(4)当听到亲人遇险的消息,小菲十分着急,毕竟十指连心哪!

人际关系复杂且变化无常,但大致可分为对立疏离与和谐融洽两种,前者如例(3),后者如例(4)。“钩心斗角”成语中,心原指心脏,角为兽角,后引申到建筑领域,心指宫室的中心,角指檐角,“钩心斗角”本是描述建筑物内外结构精巧工致,比喻精心设计,争齐斗胜的。而建筑的这种交错复杂关系,往往让一般人难于掌控驾驭,故而引申至抽象的人际关系领域,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如例(3),“他”为了名声而费尽心机。

“十指连心”则用十个指头连通心脏这种中医理论来映射抽象的人际中的亲密关系,如例(4)中比喻家庭成员中亲密的血缘关系。

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很多情况下抽象的情感是难以直观表述的,因此,常常利用生活中的实体包括人身上的器官实体来隐喻。

通过实体隐喻表情感的脏腑成语在《汉语大词典》中约有20个。可分为积极情感的实体隐喻和消极情感的实体隐喻两大类。积极的情感包括高兴、激动等,如心花怒放、心潮起伏等,消极的情感包括痛苦、悲伤、灰心、惊恐等,如心如刀搅、心若死灰等。

例如:

总之,《易经》告诫:人要遵从天地道道人道,知行合一;做君子而不做小人;穷理尽性乃致于命。《易经》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学。

(5)听到这个好消息,她心花怒放,连连点头。

(6)我纵然心若死灰,也难把往事轻易忘掉。

(7)获闻噩耗,她肝肠寸断,一个人在自己的房内哭得死去活来。

表示积极情绪的成语分别将心情比作花和潮水,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心花怒放”指心里高兴得像鲜花盛开,特别高兴,如例(5)“她”因好消息十分高兴。例(6)也是将情感比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心情比作火熄灭后的冷灰,形容灰心失意。例(7)是将“她”听闻噩耗后的痛苦悲伤的情绪投射于器官,用肝脏和肚肠好像被截断一般来表现出痛苦悲伤程度之深。

品质指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品性等内在素质。此类成语借助不同事物的特点说明人物的品质,这样的脏腑成语约有21个。

例如:

(8)他人品高洁,有如冰心玉壶。

(9)我们要认清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不要被一些假象迷惑了。

这一组成语也是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体来比喻抽象概念,实体可分为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实体有冰、琴、剑、水等物体,以这些物体的纯净、儒雅等品性反映人的品质,这样的成语有11 个,这类成语的色彩义多为褒义,少数为中性或贬义。冰代表着纯净洁白,冰心则指像冰一样冰洁的心,比喻高尚纯洁的品德。如例(8)用“冰心玉壶”复指“他”高洁的人品。有生命的实体多为动物,如狼、狗、蛇等,以这些动物贪婪凶狠的特性反映人的一些品质,这类成语有7个,多呈贬义色彩。人类与许多动物之间的关系密切,了解多数动物的习性特征,“狼”的特性是狡猾、贪婪、凶残,而狼崽子从小就有凶残的本性。因此“狼子野心”常用来比喻凶暴的人恶性难改,例(9)以“狼子野心”比喻帝国主义狂妄的欲望,以此表现出帝国主义的凶狠毒辣,以动物的种种特性让人类更为直观地了解人类自身一些较难用言语形容的特性。

(三)脏腑成语与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指将空间上的位置或方向关系投射到非空间层次的概念上,以此对抽象事物或现象有更为明晰的理解。即生理位置上具有特殊地位或相关性的器官出现在成语结构构词中,表达与器官的功能或位置具有相关性的意义。

我国解剖学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人体形态的记载,解剖人体让先民们对脏腑器官有一定的了解,将脏腑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位置等系统性地投射至语言领域,便出现大量脏与腑搭配使用的成语,此类成语多反映人的品性及情感。

心脏作为脊柱动物的中心器官,处在人体的正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科学尚未发达之时,人们认为心脏是展开思维活动的场所,提倡用心去看世界。由此可看出“心”在古人心目中既是思考的工具也是用来观察外界的介质。正是因为心脏所处的中心位置,故将“心”跨域投射到其他领域中具有同样空间位置的事物,“心”通过隐喻便开始表示空间的中心、事件的核心[11]。

例如:

(10)这事早就提醒过他了,可他偏到江心补漏的地步采取处理,已经迟了。

将“心”的中间位置投射到“江”,指江的中心,意为船到江心才去补漏洞,比喻补救太迟,已无济于事。

三焦是中医的特有名词,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指位于横膈以上的心、肺,中焦指位于横膈至脐的肝、脾、胆和胃,下焦指位于脐以下的肾、小肠、大肠和膀胱。同一焦出现的脏腑成语有10个,其中1个为“心”“肺”组合,9个为“肝”“胆”组合。

例如:

(11)她误把那个狼心狗肺的人当作好人,差点误了大事。

“心”“肺”同属上焦,二者连用常表示品性、德行等,如例(11)所示,此处的“狼心狗肺”将此人的心肺比作狼和狗的心肺,狼和狗在汉民族文化中为负面形象,它们凶狠残忍,以狼和狗形容此人的恶毒、凶狠。

体现了空间隐喻的还有五脏与六腑的并用,五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储存,而六腑的主要功能是消化、疏泄,脏腑因此是表里的关系:脏是收藏,即为里;腑是疏泄,既然主疏泄,那自然是表[12]。用阴阳来区分,则脏为阴,腑为阳。脏腑间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机体,生理上互为表里的脏与腑关系投射至成语领域,自然也常搭配着出现,这一点在脏腑成语中多有表现。

据统计,在《汉语成语词典》中脏腑搭配使用的成语共有24 个,在这24 个成语中,“心”“胆”连用出现频率最高,共计12 个,占比高达50%。“肝”“胆”连用出现的频率次之,有9 个,占比为37.5%。下面将对这两类成语进行具体的分析。

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胆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参与事物的消化。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13]胆主决断则意味着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功用。胆这一功用与心脏密切相关,因为心主神志,即心脏对精神活动有着决定性作用,胆的决断功能是在心脏的支配作用下起作用的,心脏供血充足,胆推进行动的决断,“勇气”便生发而来。且相光鑫等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心与胆在至少八个方面有联系,其中包括:经络旁通,共同循行;胆心相接,怀胎经养;现代医学,解剖相连等[14]。正因如此,出现大量的心、胆连用的成语也就不足为奇。

通过对“心”“胆”连用成语的释义的分析发现,这类成语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形容非常害怕、惊恐;一类形容胆大果断;一类形容忠诚、坦诚。

第一类成语有5 个,分别是:心胆俱裂、心寒胆落、心惊胆战、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第二类成语有4 个,分别是:胆大心细、熊心豹胆、剑胆琴心、琴心剑胆

第三类成语有3 个,分别是:赤胆忠心、呕心吐胆、倾心吐胆

其中,“剑胆琴心”(同“琴心剑胆”)与“熊心豹胆”都运用了隐喻的手法。

例如:

(12)说实在话,他这人可以说是剑胆琴心,出类拔萃。

(13)他吃了熊心豹胆啦,难道不知道高司令的厉害!

(14)他们俩是患难之交,彼此之间肝胆相照,无所不谈。

(15)历经数十载的风风雨雨,童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输肝剖胆,尽忠尽义。

成语“剑胆琴心”出自元·吴莱《寄董与几》:“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疏。”比喻既有英雄胆识,又有儒雅的情致。其中“剑胆”比喻胆识很高,“琴心”比喻心意儒雅。例(12)以琴的优雅多情比喻“他”的儒雅,剑的锋利威猛比喻“他”过人的胆魄,“剑胆琴心”表现出“他”优良的品性与过人的胆识。“熊心豹胆”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形容胆子非常大。。因熊和豹在自然界中强大的捕食能力,人们常用“熊豹”比喻勇猛,如唐·韩愈《送张道士》:“张侯嵩南来,面有熊豹姿。”如例(13)以吃了“熊心豹胆”展现“他”的大胆无畏。

同样,肝的主要功能是代谢、制造胆汁,胆的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二者的功能联系密切,且胆附于肝之短叶间,同属中焦,肝与胆功能与位置的紧密相关使得二者在脏腑成语中常常连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表四所列的9 个肝胆连用的成语中,除“撕肝裂胆”形容极度伤心外,其余8个成语皆有“坦诚、忠诚、诚心”之义。如肝胆相照、披肝沥胆、忠肝义胆。这9个肝胆连用成语都与“心”有一定的关联。肝藏血与心主血脉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肝与心的关系紧密,进而获得了心的语义功能[12]。因此,“肝胆”由肝和胆逐渐发展出比喻义,即真诚的心。例(14)用“肝胆相照”反映二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与高度信任。例(15)用“输肝剖胆”表现童老尽心竭力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

(四)脏腑成语与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以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清晰界定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借助已知的事物与现象认识新事物与现象[2]。《黄帝内经》说明至迟在秦汉时期,人们通过解剖对人体构造有了一定了解,但对器官之间的关系及病理与症候的关系尚不明确。为解释器官之间的关系,便用传统哲学中的“五行”概念来建构中医中的五行理论,以五行的特点说明脏腑的特点。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此时的五行已经从五种基本物质转化为了五种基本功能属性、五种分类原则[15]。因此,同样具有寒凉、滋润特性和功用的肾和膀胱归属水类;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心和小肠归属火类;生长、升发性质或作用的肝、胆归属木类;具有清洁、收敛功用的肺和大肠归属金类;承载、生化作用的脾和为胃归属土类。五行扩大范围至中医领域,揭示了人体与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相似性,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成语中同属一类的脏腑常搭配出现,较常出现的是火类的心与小肠的搭配,木类的肝与胆的搭配,金类的肺与大肠的搭配。“肝”“胆”相配因上文已有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

(16)他所憎恶的小人们,到底怀着怎样一副蛇蝎心肠。

(17)他这一番话别具肺肠,不可不防。

经络学说中心经与小肠经循行路线紧密相关,生理学中“心主血”,心血对小肠具有滋润作用,小肠作为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有益物质进入血液,滋养心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肠与心关系紧密且同属五行中的“火”,因此肠也获得了与心同样的表达人思想、品性的功能。故出现了心与小肠同现的“蛇蝎心肠”。如例(16),蛇和蝎都是有毒的动物,以蛇蝎的心肠来表现出“小人们”的凶狠毒辣。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造血,吐纳空气、吸洁呼秽;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储存食物残渣并排除体外。可知,肺与大肠都具有与“金”相似的清洁、沉降的性质。二者同现的成语为“别具肺肠”,肺肠即心肠,肺因在生理位置上附于心脏上,故也获得了“心”所代表的含义。例(17)意为“他”的话里有其他含义,由“不可不防”知“别具肺肠”暗含贬义,居心不良。

三、汉语脏腑成语的隐喻特点

隐喻已不仅仅是修辞学中与明喻、夸张、顶针等并列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3]。通过隐喻将不熟悉的事物映射到熟悉的事物上,对事物进行系统性的类比归类,在此过程中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得到体现。

认识新事物时会自动在大脑已有概念系统中搜寻与之相似的事物,以旧的概念建构新的概念,这种认知方式使事物间相互联系,促成概念隐喻的系统化[16]。隐喻的系统性在脏腑成语中可表现为上文提及的基于解剖学基础的脏腑的搭配以及中医五行与哲学五行的对应关系。

隐喻的连贯性是指几个概念隐喻,通过它们共享的隐喻蕴涵,不但使这几个隐喻具有连贯性,也使它们的隐喻表达式具有连贯性[17]。

五色的产生基于五行学说,五行中的“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点,凡是具有此特点的事物均可归属火类。传统的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以“赤”为分析对象,“赤”从大从火,是一个会意字,指大火的颜色,以大火的颜色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从色彩域投射至哲学领域的火类。由上文可知,心与小肠归属于火类。赤色与心对应,在使用中很容易获得“忠诚”的语义功能。因此,赤不仅指颜色,还可比喻热烈、忠诚的心。

例如:

(18)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多么纯洁的赤子之心!

(19)无论受到多大的冤屈和挫折,他赤心报国的情怀从未改变。

因刚出生的婴儿通身呈赤红色,故用赤子指初生的婴儿,比喻天真纯洁的心,如例(18)所示,“纯洁”作为定语修饰“赤子之心”,更深程度地反映出“赤子之心”的纯洁简单。这仍是“赤”在色彩领域的应用。例(19)中的“赤”则由色彩域投射至哲学领域,因“赤”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热情、积极等正面态度,故作为“心”的修饰语时获得“忠诚”的语义。“赤心报国”指忠诚地报效祖国。两个不同领域的隐喻,因其共享的隐喻内涵使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隐喻形成了一个连贯的系统。

四、结语

汉语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外界亲密相处的过程中,先民形成了捕捉事物内部矛盾的阴阳学说、揭示事物内部关系的五行学说,两者至迟于西汉中期并流,并以隐喻为机制向外辐射,形成中医领域的阴阳五行,最终,形成汉语中反映中医阴阳五行的脏腑成语。

隐喻思维是以直观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理解陌生抽象的事物或现象,此类脏腑成语所反映的隐喻类型有以可观的外在现象表现内在品性思想的容器隐喻,有以有生命的动物及没生命的实物表达性格、品质等抽象概念的实体隐喻,有以空间概念构建脏腑成语的空间隐喻,也有以“五行”概念构建脏腑成语的结构隐喻。这些脏腑成语反映了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语言的产生不是仅靠一种机制造成的,同理,每条脏腑成语反映的隐喻类型往往也不是单纯的一类,有的可同时分属几个不同的隐喻类型,本文为使分类简洁明了,故将其分类单一化。

猜你喜欢
脏腑比喻隐喻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买椟dú还珠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