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抗病毒治疗慢乙肝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1-12-06 04:15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王 虹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感染科,天津 300270

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肝脾肿大等,随着HBV持续复制,可逐渐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乙肝治愈是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共同目标,但受医学水平限制,临床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仅可阻止HBV持续复制,降低其对肝功能损伤,达到部分治愈效果,难以影响HBV原始转录模版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活性,无法实现真正临床治愈[2]。而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依据HBV生命周期、不同靶点等特征的多种新型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该类药物对于慢乙肝治疗新方案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抗病毒药物治疗现状及新药物研发最新进展进行一一综述。

1 目前抗HBV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治疗慢乙肝主要分为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如α-干扰素、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该类药物均存在各自优势,抗HBV效果不一[3]。α-干扰素属于细胞因子,可起到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组织细胞分裂等多种作用,在慢乙肝治疗中该药可加快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并降解mRNA,从而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达到抑制HBV复制目的[4-5]。但普通α-干扰素需每日注射或每周注射3次治疗,而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仅需每周注射1次即可,且疗效更佳。涂杰霞等[6]研究发现,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疗效优于普通α-干扰素,抑制HBV复制效果更为持久,且利于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恩替卡韦属于临床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磷酸化,形成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从而竞争性抑制HBV逆转录酶,使得DNA合成终止,进而阻断病毒复制,减轻对患者肝功能损伤[7]。俞婷婷等[8]对比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可延缓慢乙肝发展,抗HBV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且不良反应较少。李哲成等[9]研究认为,长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会出现一定耐药性,促使病毒基因变异或缺失,且一旦停药易复发,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两者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上述多种抗病毒药物均可抑制HBV复制,减轻肝功能损伤,并延缓慢乙肝进展,但均无法彻底治愈慢乙肝。

2 慢乙肝治愈难点及HBV复制特点

目前,抗HBV治疗中存在以下难点:(1)cccDNA可隐藏于肝细胞核的微染色体内,而临床治疗方法无法深入细胞核内完成cccDNA清除。(2)外源性DNA进入可刺激体内免疫反应产生IFN-Ⅰ,加快病毒清除,但肝细胞缺乏上述反应。(3)HBsAg内存在非感染性亚病毒颗粒,可致使宿主对HBV耐受。(4)HBV存在10种基因型,感染后不同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需囊括常见及少见的基因型。HBV复制特点:HBV属于双链环状DNA病毒,其为球形结构,由脂质包膜的病毒表面蛋白、核心蛋白及核衣壳组成。当HBV侵入肝细胞后,可脱壳转化为双链DNA,进入细胞核后形成cccDNA,cccDNA会将转录的病毒RNA释放至细胞质内,产生病毒蛋白,此过程中转录物前基因组RNA会转化成新的病毒衣壳。同时,HBV基因组在病毒编码聚合酶及反转录酶复制合成中,可促使病毒粒子分泌细胞,也可送入细胞核内补充cccDNA库。因此,清除HBsAg及cccDNA是治疗慢乙肝的重要位点。

3 慢乙肝治疗新药

新型抗HBV药物研发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类是提高宿主机体免疫,从而间接增强病毒清除能力,另一类是干扰HBV复制的核心环节,阻断其复制[10]。目前,针对上述两类状况研究新药较多,如治疗性疫苗、Toll样受体激动剂、入胞抑制剂、RNA干扰药物、cccDNA靶向药物等。治疗性疫苗:HBV感染所诱发的机体免疫应答是导致肝损伤及炎症蔓延的重要机制,该类疫苗旨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病毒清除能力。临床研发的治疗性疫苗种类较多,如蛋白疫苗、DNA疫苗、细胞疫苗等均从不同环节增强机体免疫,灭杀HBV感染细胞,并抑制HBV复制。RNA干扰药物:该类药物通过RNA干扰,促使HBV某些蛋白表达关闭,病毒难以继续增殖,从而被机体免疫清除[11]。入胞抑制剂:HBV侵入机体需黏附于肝细胞膜上,并结合肝细胞表面表达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细胞膜融合,于肝细胞质中释放HBV核衣壳。Myrclude B是HBV包膜内的化学合成脂肽,可竞争性结合NTCP,阻止HBV进入肝细胞内。cccDNA靶向药物:cccDNA属于HBV合成的原始模版,其深入细胞核内难以彻底清除,是抗病毒药物停用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对于清除cccDNA存在两种策略,一种是通过设计核酸酶对基因进行编辑,另一种是以免疫介导的cccDNA。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属于新发展的基因编辑方法,可特异性识别并对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切割,使得基因编辑更加高效、灵活,并能实现在不同细胞中特异地基因修饰,为乙肝治疗提供新的方向[12]。

4 小结

乙肝是困扰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治愈是临床共同努力的目标。过去几十年,乙肝疫苗的全面推广、抗HBV药物的不断研发,促使HBV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临床现有干扰素及核苷酸类药物虽可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损伤,但仅可达到功能性治愈效果,无法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而随着对HBV复制周期深入了解,多种靶向性药物处于研发阶段,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选择,也给彻底治愈慢乙肝带来希望。

猜你喜欢
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