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林长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

2021-12-06 18:11祁冰金作奎
农业与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梅河口市林长林长制

祁冰金作奎

(1.梅河口市林业工作总站,吉林 梅河口 135000;2.梅河口市自然资源交易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引言

林长制是指在“层次化”原则与相关背景下,构建的以省级为主导,市级、县级、乡级、村级为次要的长制体系。不同分区的林长主要负责对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有情况进行管理,以此种方式实现对森林资源赋存性问题的解决[1]。当此项政策在市场提出后,相关林业管理综合部门便开展了对此方面的尝试与探索,综合社会生态环境与资源统筹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及时对社会中现存的资源与政策进行调整与调度,确保对社会生态环境的有机改善[2]。林长制自2017年在市场内投入使用,分别在安徽、合肥等地区进行了试点考察工作。经过数年改革开放行为的实施,与此相关工作指导方案建设已相对健全。尤其在我国政府与国务院针对林长制内容,出台了针对性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地方更是关注与此方面相关的工作落实情况。为此,本文将以梅河口市作为研究地区,结合林长制在此地区的实施进展,开展实施林长制对森林资源保护影响的研究。以此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解决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1 实施林长制的目的和意义

梅河口市属于吉林省县级市,其地理位置紧邻通化北部。随着社会对于此方面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林长制在此地区逐步落实,与此同时,为了加快对地区林业产业的建设,为后备森林资源储备力量,梅河口市已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基础性设施[3]。如,增设了森林防火分区、划分了林地管护辖区、制定了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御机制、健全了森林资源保护区域的功能等。而实施林长制,便是为了提高梅河口市在吉林省的地位,为其保有相对优越的社会生态环境。

在实施林长制的一段时间内,梅河口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已趋近于完善。并且,鸡冠山森林公园已由常规景区公园,上升到了国家级别的景观公园,多个湿地区已被我国列为了“4A级”景区[4]。此种发展趋势,不仅满足了社会对林木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区经济的显著提升,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认为在梅河口市实施林长制,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2 林长制保障措施

根据对梅河口市的实地勘查与调研结果,对林长制保障措施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要求地方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严格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即不可为了个人利益,对社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致力于将绿化的覆盖范围不断蔓延,以此提升地区的绿化水平[5]。同时,在林长制保障措施内,明确提出了社会生态建设与发展,应遵循创新性原则,并明确只有切实做到了对林业的改革,才能实现并做到对民生现状的改善。

在林长制保障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上文提出的相关原则,同时也应当明确划分不同地区的组织工作职责[6]。即在一个林场内,应规定由具体人员担任组长、组员等。针对林场内组长的工作内容,不仅要做到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同时也应当肩负起对区域森林资源协调发展的责任。

林长制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对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项目,相关工作的实施应严格遵守社会管理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避免出现土地资源过度征用的现象发生[7]。在此基础上,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提出,与林长制合作的社会单位有地方村委会、地方派出所、司法局、纪委等,这些单位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林长制提出了专业认证与后期实施保障。

3 林长制实施成效

3.1 对森林培育的作用

在林长制的市场推动下,森林资源保有量正逐年呈现一种上升趋势,梅河口市地区传统的森林资源主要以常规植物为主,但在林长制的全新指示与引导下,以北方大棒子、红松果林大苗移栽为特色的生态园区建设已相对完善[8]。并且,经过有关单位对梅河口市森林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截至2020年,地区整体经济类森林的有效面积已超过1.2万hm2,其中,坚果类经济区域建设已超过450.0hm2,地区种植面积高达400.0hm2,基本已实现了森林培育工作的产业化与系统化。

在落实林长制的相关工作中,梅河口市在重灾频发的年份,仍获得了更高的年产量。如,在对梅河口市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年的7—8月为旱季,在这一阶段中,地区将持续高温,加之雨量较低,致使地区经济产量逐年呈现一种下降趋势[9]。但在林长制实施的指导下,有关单位快速出台并执行了补救措施,对农户个人进行指导,综合批量灌溉、松土、施肥等措施的实时指示,做到了对田间灾害的降低,实现对森林与农作物高效率培育。综合地方实际测量,梅河口市森林资源培育量在实施林长制前期与后期,相差较多,并且在高产地区,森林资源培育量约为1950.4kg·hm-2,在低产地区,森林资源培育量约为1895.2kg·hm-2,通过这一实测数据,也可以显著看出,在林长制实施试点区域内,多区域森林培育工作的实施已趋近于完善,且区间差距逐步降低,保障了对森林资源的均衡增产。

此外,在对地区培育的新品种林木植被进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发现,新品种植被在森林区域中,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将新品种林木植被与试验品林木植被进行对比后发现,新品种林木植被的综合性能均相对较优,包括抗寒能力、抗旱能力等。因此,综合上述提出的成效认为,在地区实施林长制更加有助于地区对森林的培育。

3.2 对森林资源生态的修复

在林长制的指示与引导下,2018年梅河口市便已经基本在全区域内完成林地清收任务,完成造林1.5万hm2,封山育林工程实施的覆盖面积已超过3.5万hm2,并针对已退化林业区域资源的修复已超过650.0hm2,共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抚育超过3500.0hm2。在社会各界公益单位的支持下,地区义务造林工程的实施成果较为显著,公益植树的数量已超过22万株。

而在公益植树的影响下,地区森林经营主体逐渐呈现一种规模化趋势,森林资源的产出也逐年递增[10]。这种趋势,对于森林中一些被破坏的环境可起到一定恢复作用。因此,实施林长制对森林资源保护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积极的,尤其在森林资源生态的修复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正面的。

3.3 对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

在对林长制进行深度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执行此项制度,对于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也具有积极作用。在林长制文件中,明确提出对森林资源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此项制度的提出也在某种程度上落实了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伐后验收等行为的规范化。2019年梅河口市下达采伐限额标准为5.25万m3,但在林长制指导政策落实后,发现地区当年实际采伐量仅不足3.0万m3,其中包括1.6万m3的低效林区改造,且其中针对天然林的采伐基本为0。整理调查的数据后发现,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有量逐年正呈现一种递增趋势,而这种趋势对于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森林资源的主要危害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是由于森林资源独特的价值而带来的盗砍盗伐以及掠夺式开采;自然灾害则是自然界的火灾、狂风、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森林资源损毁。无论是人为破坏还是自然灾害,其防控措施都需要专人规划、责任人实施。林长制恰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做到了“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做到责任明晰,权利明确,回报明白,将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这在实际中做到了森林资源保护,改观了以往放任状态下的“伐好林、挑好木”的现象,并且有组织、有规划地保护了优质林业资源,改造低效林区。

此外,将森林资源保险的购买情况纳入到林长制当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管理核心内容,在林长制各项措施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监督的方式,实现对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同时,在这一制度的监督下,各个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承担商品林的保费,其费率已经提升到10%以上。以梅河口市森林资源保护部门为例,其在2018年度,通过引入林长制制度实现了对其所负责区域内的0.71万hm2公益林和5.5万hm2的商品林购买森林保险。

在实施林长制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绿地认种认养”责任制度的形成,打破绿色公益活动在其开展的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实现对森林资源灾害更加及时防控。梅河口市通过对全区负责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古木名树等开展志愿认养活动,仅仅在1a的时间中,便实现了15.26hm2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同时森林区域内的珍稀树木品种已经超过了12种,生长年龄在100龄以上的古树名树多达10余株。

在林长制的直接与间接指示下,梅河口市地区的森林资源灾害防控工作已基本全面落实,并在不断的市场实践中,做到了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的协调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林长制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其对森林资源保护中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研究得出,林长制的实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森林生态的全面修复,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灾害的防控。当前林长制制度仅在部分地区应用,其实际利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此其它相关地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也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对林长制具体实施内容,相关单位对于其价值还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并将其应用于更多森林资源保护项目当中,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在林长制政策的指导下,梅河口市的相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已基本落实,以期在后续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中,持续做到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优化,以此提升梅河口市林业资产总值。

猜你喜欢
梅河口市林长林长制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梅河口市全力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线上教学耕耘不辍,援长战疫尽显风采
——梅河口市教育人疫情防控工作纪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