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农业发展条件及对策分析

2021-12-06 18:11陶帅张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蒙城县产量农业

陶帅 张震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民以食为天,人们离不开粮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各种兴农政策,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农业发展需要有“2个飞跃”:第1个飞跃是从人民公社体制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飞跃,大幅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第2个飞跃是从农村个体经济向农村集体经济飞跃,使中国农业与农村真正走向现代化[1]。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农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贫困人群的温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更加凸显了农业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更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蒙城县更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的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迈入农业转型期。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和经营制度,不断发展壮大第一产业,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蒙城县的农业发展存在着生产技术不够高、农村劳动力流失、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农业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重大机遇,蒙城县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农业转型,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1 蒙城县概况

蒙城县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尤其是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同时,蒙城县还是中国楹联之乡,国家级园林县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家县。

1.1 地理位置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地处于淮北平原中部,属于淮河流域,全县总面积是214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截至目前,下辖3个街道、14个镇、2个乡、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大约132万。蒙城县交通便利,东距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km,西临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km,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以及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经淮河通江达海,长年通航。

1.2 自然气候

蒙城县属于大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较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冬干而少雪。年平均气温在14.9℃,全年无霜期为218d,全年日照时长高达4553h,最高气温能达到41.4℃,最低气温低至-20.4℃,年平均降雨量812mm。为蒙城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3 资源条件

蒙城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煤炭资源以及金属矿产资源,拥有可耕地239333.33hm2以上,森林面积约有39.8hm2,森林覆盖率在全县达到了18.6%。蒙城县年均降雨量为800mm左右,土壤以砂浆黑土为主,还有少部分潮土,水资源充沛,有着较为良好的农业条件,以小麦为主要种植作物[2]。

1.4 经济发展状况

蒙城县201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83.5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0.28%。第一产业2019年产出60.02亿元,较2018年相比有所增长,约增长11.56%;第二产业在2019年的产出为106.44亿元,其中,工业产出为73.38亿元,建筑业产出为33.20亿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3.78%;第三产业在2019年产出为217.11亿元,占比最大,是蒙城县的主要产出,比2018年增长了67.05%,在一二三产业中增长幅度最大。周边的涡阳县和利辛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362.67亿元和324.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是27496元/人和25925元/人,与蒙城县相比都远远不如。蒙城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长比较迅速,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成为蒙城县的主要产业。目前,蒙城县第一产业的发展产出最低,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蒙城县主要发展二三产业,从而忽视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蒙城县要吸取涡阳县的发展教训,统筹3大产业一体化发展,协调全局,齐头并进,避免发展畸形,推动3大产业的主导优势,让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产业集中发展。

2 蒙城县农业发展现状

蒙城县县域总面积2144km2,拥有可耕地239333.33hm2以上,林地面积约有39.8hm2。2019年,蒙城县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达到1098177万元,其中农业一项达到736877万元,所占比重为67.10%,占比超过50%。与2018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994021万元相比,增长了10.47%,由此可以看出,蒙城县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蒙城县2019年出产肉类总产量是73128t,与2018年的68962t相比,增长了6.04%。其中,猪肉产量为50316t,羊肉产量为4931t,牛肉产量为1495t;和2018年的猪牛羊肉产量相比,猪肉产量降低了2.67%,羊肉产量增长了3.09%,牛肉产量增长了0.20%。全县2019年奶类产量45t,较2018年奶类产量的0t,增长了45t。全县2019年的禽蛋产量是16828t,相比2018年的禽蛋产量,增长了9.91%。

2.2 种植业发展现状

蒙城县在2019年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238442hm2,较2018年减少了1018hm2,2019年粮食作物产量为1509032t,比2018年增加了24669t,增产1.66%。2019年的蔬菜类总播种面积达到23410hm2,产量达到867556t,比2018年多种植了2413hm2,产量增加了42253t,增产5.11%。2019年果园有1752hm2,比2018年增加了92hm2,2019年产量达到138149t,比去年增加了22691t,增产19.65%。

2.3 加工业发展现状

蒙城县的休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众多、人文底蕴深厚、田园风光优美、民俗文化浓厚,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3]。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瓜果蔬菜对外出口、肉类产品、奶类产品、粮油产品以及休闲农庄服务业等。蒙城县正在寻求农业生产与各行业相结合发展的策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休闲农庄也随之兴起。

3 蒙城县农业发展分析(SWOT分析)

3.1 蒙城县优势分析(Strength)

3.1.1 优势明显

蒙城县具有十分明显的地理区域优势,典型的大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蒙城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省道、水路交汇于县城,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3.1.2 农产品发展基础良好

蒙城县可耕地越来越多,在2019年达到了239333.33hm2以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等大田作物。近几年,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片良好态势,种植高粱、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蒙城县委县政府更是在2020年3月制定了农事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使土地集中化管理,最大化利用农田水利设施,节约资源成本,提高粮食产量,更加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

3.2 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Weakness)

3.2.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基础设施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虽然县政府对各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仍然没有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在种植农作物时,对于农作物之间的农机使用的协调性重视度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不均衡[4]。面对自然灾害,农民抵御能力不足,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粮食产量看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2.2 农民素质不高,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农民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技能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蒙城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老龄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这些农业生产者的年龄普遍偏大,思想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不太相信科学种田,仍然以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种植,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环境污染。

3.2.3 对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发展是离不开资金支持的,而蒙城县对农业资金扶持略有不足。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不足;农机科研示范、推广经费不足,农机示范推广开展较慢;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资金不足[5]。

3.3 农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3.3.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历史方位下作出的重要工作方略,是深刻认识“三农”新时代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6]。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3.2 重视绿色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需要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开始追求各种农药、化肥残留少的农产品。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刻不容缓。

3.4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

3.4.1 农业管理人才的缺乏

农业发展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但蒙城县的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对农业的管理仍以传统为主,尚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3.4.2 农村人口对外转移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人口向城市转移,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接受新技术能力差,耕作方式变革难度大,没有形成一条健康、高效、绿色的产业链条,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限制了农业发展。

4 蒙城县农业发展对策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蒙城县的农业迎来了新机遇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蒙城县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策,希望能为蒙城县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4.1 优化种植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情况调整农业生产结构[7],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发展一系列农副产品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结合的产业链。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进步。

4.2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要想实现农业的飞跃发展,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8]。对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无息贷款支持,满足资金需求。

4.3 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政府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现代农业技术优势,安排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使农民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猜你喜欢
蒙城县产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