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2021-12-06 23:07布莉华康丽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韩 伟 布莉华 康丽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讲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即观念文化,它强调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精神产品、精神创造及精神态度,侧重于知识、价值、观念等精神存在,是与政治、经济相提并论的精神产品,包括哲学、道德、宗教、社会科学、艺术等等。一定社会的文化总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华文化也不例外。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时期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大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既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是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巨变、沉淀凝聚而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它是民族认同、安身立命、精神归根与心灵安放的精神家园。它源于中国,是中国人的根脉和归属,数千年来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只争朝夕、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它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经世致用之学,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跨越数千年而绵延不断,它历经无数磨难而经久不衰;它孕育了万千风流人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国梦前赴后继、患难与共、不屈不挠、不畏霸凌、接续奋斗的必胜信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它追求“知行合一”,反对坐而论道,彰显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品格;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志存高远的道德精神和厚德载物的道德境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开放包容、天下一家、和合共生、守望相助、互慧共享、协和万邦的政治视野,凸显了中华文化的鲜明价值取向,也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基础。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也映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自强情怀,都是我们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深深流淌在中国各族人民的血脉中,已经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不竭源泉,也为破解世界发展诸多难题提供了新思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撑

使命责任在肩,初心烛照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东方大国找到的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并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这一制度的强大优势使我们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险挑战面前,化危为机、浴火重生。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国之治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近20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一片光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取精神养料,汇聚成勇往直前的强大合力。面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历史的更迭中熠熠生辉,展示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激励14亿中国人民向着现代化强国目标扬帆起航、昂扬进发的强劲动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动力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旗帜的指引。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历经数代而共同育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之治”的价值密码。心之所信,方能行远;铭记历史,方能走向未来。在2020年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党中央运筹帷幄,实施强有力的疫情动员和正确的决策指导,全国上下举国同心、闻令而动,工农商学兵并肩作战,蕴含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涌流,以非凡气魄和胆略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战瘟神的壮阔画卷,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钢铁意志和强大力量!让世界人民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所蕴含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兄弟齐心其力断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彰显优势,为中国人民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是凝聚全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纽带、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勇毅前行的制胜密码。我们必须永续传承、根植内心、融入血脉、世世代代发扬光大,坚持不懈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风化人,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激发各族人民在新时代锲而不舍地为实现民族复兴目标而不懈奋斗。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破解世界发展诸多难题提供了新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为破解世界发展诸多难题提供了新思考。比如,它强调亲仁善邻、世界大同,倡导和而不同、和谐稳定、和平共处、互利双赢,这是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1]相信友好的各国人民不会忘记,正当疫情蔓延之际,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检测、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奋斗成就奇迹,拼搏成就未来。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不畏强权、不畏霸凌、不畏挑衅,一路劈波斩浪、开拓进取、勇毅前行,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积累了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经验,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为破解世界发展诸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三、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一部分高校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但部分高校却没有充分认识这些独特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更没有将其转化为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资源。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来说,思政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不高、氛围不浓,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有限,久而久之,导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理解得不深不透。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手段不新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传统文化的相关选修课程,希望通过课堂系统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在现实中,能够上这类选修课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并且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比较陈旧,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其结果是传统文化虽然进了课堂,但很难进入学生头脑。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不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高校本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途径和载体。然而,由于一部分教师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的传授,忽视或淡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认同度降低,传统文化难以在大学生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弘扬和践行。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将传统教育载体和现代教育载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一)打造校园微信公众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由智能手机领跑的各类数字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标配,强势融入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造校园优质微信公众号,积极抢占微媒体的舆论高地,牢牢把握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使之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微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才能提高教育实效;通过设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栏目,营造浓厚的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讨论中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心灵、融入血脉,并见之于行动。

(二)搭建校园网络社交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时代更迭,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意蕴永存。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传播渠道,以凝聚起新时代大学生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近年来,校园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受欢迎的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学生参与度高、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平台。高校通过校园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营造新媒体式的学习环境,必将有助于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崇尚的潮流,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先试者,既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耀眼的风采,谱写新时代的华美乐章,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弘扬开来,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制作短视频宣传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的虚拟空间,为提高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搭建起了信息资源多样、覆盖面广泛、交互立体式的教育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已经从传统的单面线状向多元网状结构转变。如果说过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电视、书籍和报刊,那么现在各种短小精悍的音频和视频更受他们的欢迎。制作校园短视频宣传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大大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和效率。短视频宣传片,其形式新颖、体验感强,深受大学生喜爱。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慕课”、VR系列视频等,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总之,高校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