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6 20:45赵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赵鹏

摘 要:通过阐述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对高校国际贸易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分析了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转变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层面对国际化合作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可以提升高校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推动我国国际化合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国际化合作;国际贸易课程;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23

高校国际贸易课程以培育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掌握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不断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新方式及新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下,为满足国际化合作对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力的人才迫切需要,国家积极通过推进新文科建设,助力文科专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以满足新时代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对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作为文科专业的重要课程,必须顺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有效的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而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则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课题。

1 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对高校國际贸易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日渐频繁,对国际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国际化合作背景下,新形势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新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化合作过程中,国际贸易的相关工作通常需要与国外企业之间进行大量的沟通。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和跟单环节中,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日渐紧密,而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种类较多且复杂。这种情况下,对国际贸易人才外语的要求便不局限于英文,更多地涉及一些小语种。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必须掌握最少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外语,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商务工作、外贸工作、谈判工作等,保证国际贸易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国际化合作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财务核算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对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人文地理、生活习惯等有全面的了解,利于新客户的开发和老客户的维护。此外,国际贸易人才还应当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可以灵活地处理各项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贸易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理赔或索赔问题等。

第三,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对国家贸易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在各项国际贸易工作中,国际贸易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互联网技术才能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客户维护工作、新产品发布工作等。同时,如果国际贸易人才具备较强多数据分析能力,则可以更加精准的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从而制定出消费者需求,利于促成贸易达成。此外,在线贸易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可以高效率多开展各项电子通关、报检、仓储、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

2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推动国际化合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人才供给。而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合作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日渐凸显出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内容更新进度不足,与国际化合作需求契合不足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备较强开放性多学科,具备特定多研究范畴和独立多理论系统。同时,国际贸易也涉及了经济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多贸易日渐频繁,而国际贸易形势也在不断变化。目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为主,由教师自主补充和增加一些案例。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与时事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结合不足。同时,针对国际合作视域下,国际贸易可能涉及的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国家政策等相关内容的知识涉及不足。

2.2 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理论基础课程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和案例性教学为主,而实务课程通常可以通过校内的实训平台完成。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基本知识的教学,而要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则显得明显不足。国际化合作背景下,迫切的人才需求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教学中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校内教学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无法模拟正式的工作环境,实际工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与国际化合作下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不相匹配。

2.3 国际贸易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效有待提升

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拥有具备国际贸易从业经验的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师队伍大多缺少长期的商业实践经验,理论教学虽到位,但实践教学显不足。同时,一些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偏弱,不利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贸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且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思维的培养作用较弱。

3 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下文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层面对国际化合作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

3.1 创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国际化合作背景下,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理念不适应当下国际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创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理念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掌握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不断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新方式及新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突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复杂的国际局势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具备主动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经贸领域的热点焦点,学会关注最新的国内外经贸形势、政策变化以及贸易规则。同时,应当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快速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竞争以及交易模式变化的良好心态。

第三,注重响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和国际贸易人才的迫切需求。国际贸易课程规格中,要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人文、外语、经管、历史等大文科的融合。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應当综合考虑一些新兴技术的嵌入。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化、云计算、区块链、虚拟技术等,培育跨界交叉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3.2 拓展国际贸易课程内容,实现实用性与前沿性的统一

国际化合作背景下,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实用性与前沿性统一的基本原则,应当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将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的最新研究引入其中,例如,贸易理论的观点与研究案例等。第二,将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等均以合适的比重,合适的时机渗透到国际蚂蚁课程教学当中。第三,增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融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与国际贸易地理、海关通关等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多个角度知识的渗透,多角度呈现和分析国际贸易,增进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多维度理解和认知。

3.3 优化和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为有效的提升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应当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注重“新”知识与案例的紧密结合,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增进知识内化。在教学中,注重真实案例的导入以及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时,通过有课程教学内容和国际贸易形势紧密相连的知识等于案例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环环相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与教师合理引导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切实提升学习的成效。

第二,注重虚拟仿真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提升学生外贸综合技能中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训练基本技能的传统实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同时,虚拟仿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实训、自主决策,“理论、实践、创新”相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验“效能”,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更能够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加强国际贸易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水平

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是国际化合作背景下推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第一,引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侧重选择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外语水平高的教师负责日常的授课,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第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贸易相关领域的前沿培训,应当加强学生双语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三,学校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此外,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应当加强对国际贸易领域最新理论,最新动态的关注,既要加强自身的进一步学习,也要注重合理地将这些引入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 结语

总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层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国家加强国际化合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国际化合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转变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青.“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探索[J].大陆桥视野,2021,(01):104-106.

[2]冯贞柏,赖英华.国贸专业非外语课程教学模式国际化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2):89-93.

[3]赵君,耿明英.探讨如何立足创新能力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06):216-218.

[4]孙治宇.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07):35-36.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