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

2021-12-07 02:37王建颖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素养

王建颖,张 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一、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变革,也成为自身发展的助业之器。信息素养的概念源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于1974年美国学者Paul Zurkowski首先提出,指促使人们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水平和能力[1]。陈坚林将“信息”和“素养”的内涵分别概括为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背景及人们的道德规范、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等[2]。可见,信息素养是让人们在道德规范的标准下,有意识了解并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也是对信息化背景的适应能力。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在不同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过阐释,其主要内涵包括信息伦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外语教师应与时俱进,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学会利用优质的外语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化外语教学内容,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尝试。因此,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即在高尚的信息道德和伦理规范下,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充分的信息知识、熟练的信息技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教学的素养中[3]。当前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了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掌握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当代外语教师的基本技能。[4-6]它的提升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和教师发展的“内需”。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独特性,包括民族文化、语言和经济等方面,共同构成一个特殊环境。在特殊环境影响下,当前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滞后于其他地区。[7]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师更要提升信息素养,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弥补教育资源上的短缺。该研究调查了内蒙古地区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包括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助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外语教育,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变革。

二、研究设计

信息素养调查研究对象来自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四所高校的180名外语教师。调查利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形式,经过数据统计,来客观了解并分析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并以此提出相应的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研究对象

内蒙古地区的180名研究参与者来自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其中男性26人,女性154人,年龄在25岁至59岁之间。研究对象的教龄跨度较大,有5年以下,也有15年以上的教师。职称从助教到高级不等。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校外语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校的信息。第二部分是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题目,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能四个主要维度。答案选项采用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五级量表形式。本次问卷调查对四所高校的外语教师发放了电子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80份。经检验,该调查问卷Cronbach a系数为0.866,说明该问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信度。最后采用SPSSAU的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除了量性的数据分析,还对其中4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对象进行提问,并且把相关回答内容记录下来。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访谈提纲基于问卷调查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访谈问题是“是否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概念,信息素养对于大数据时代外语教育及教师职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收回电子问卷后,经数据统计分析和访谈的资料整理,得出外语教师基本信息和内蒙古地区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

(一)外语教师基本信息

来自四所高校外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职称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对象在男女比例方面,女教师的数量远多于男教师。男教师占14.44%,女教师占85.56%。调查对象在年龄构成上跨度较大,年龄在31-40岁的人数占最大比重,为55.56%。在教龄方面,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教龄长,15年以上的教师达到47.48%,占据了主体。在职称方面,讲师职称的教师占据主要部分,占48.33%,副高级占38.89%,高级占6.67%。总体而言,由于外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外语教师师资队伍中,女教师占大多数。另外,以年轻且工作时间较长的讲师队伍为主体,高级职称相对低。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中,外语教师更要加强自我提升,钻研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学术研究,促进外语教育现代化发展。

表1 外语教师基本信息

(二)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包括四个主要维度: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能。表2是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从整体上看,研究对象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好(每一维度最高分为5分),因为年轻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掌握新生技术的速度和追求创新应用的思维较强。再从各个维度来看,外语教师的信息伦理水平最高,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方面的分值相对低。

表2 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平均分及标准差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体现对信息知识、技术等应用的认知。研究对象的信息意识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外语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意识,87.78%的外语教师能够想到利用网络或者其他现代化信息手段去搜寻与外语教育和科研相关的信息,这体现了多数外语教师能意识到获取信息的多元渠道及信息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具备强烈信息意识的外语教师还要对信息素养有清晰的认识,但在这一概念的理解上,一些研究对象还存在意识不足的现象,选择“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人数达到57.22%。只有对“信息素养”有清楚的认知,才能主动的思考,产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动机,并有意识地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总之,具备强烈信息意识的外语教师会对信息产生敏感度,可以敦促外语教师与时俱进,改进外语教学内容,在外语教学中广泛和深入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另外,有助于把语言和其他专业知识相融合,优化外语课程设置,开设信息化外语教学的相关课程。在科研方面,对信息的敏感为外语教师带来更多新的研究方向,例如,随着学生与互联网的直接对接,对于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学习者登录信息、在线痕迹或互动内容等一些数据的深入研究为外语教师带来更多新的科研问题。

表3 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

2.信息知识和伦理

研究对象在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可见表4。从表4中可见,目前多数外语教师能够掌握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且信息伦理水平较高。

信息知识指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比如,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的知识。如表4所示,共有超过半数的外语教师表示了解该方面的知识,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这两个观点的共占78.33%,这说明大部分外语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好。对于“我了解计算机上网方面的知识”的问题,84.44%的研究对象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说明绝大多数的外语教师熟悉互联网的使用。关于信息检索方面知识的掌握,大部分教师表示了解,但也有31.66%的老师表示“不确定”和“不同意”。造成检索知识欠缺的原因可能包括对检索方法和技巧不太熟悉,检索工具不太了解或没有合适的检索设备或资源平台等。因此,还需给予这部分教师关于检索方法等的专门指导,在基础硬件上给予支持。外语教师的信息知识对外语教学与科研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信息知识是外语教师构建多模态外语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具备检索文献相关知识和学术理论也有助于外语教师对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前沿理念的掌握,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8]

信息伦理是指信息安全性和使用信息的道德性。信息伦理性是外语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如表4所示,63.33%和30%的教师“同意”和“非常同意”能够“自觉地遵循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的观点。58.33%和28.33%的研究对象“同意”和“非常同意”能够“了解并能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观点。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外语教师们都具有较强的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大数据的时代,各种数字化外语资源的分享、传送和获取变得更为方便与快捷,面对这样的数据海洋,绝大部分外语教师都应了解并做到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这在实现全方位育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4 外语教师的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

3.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核心能力,包括对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对信息的加工或处理能力等,比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常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平。在英语教学领域,信息技能涉及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外语教学,比如探索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能力。研究对象在信息技能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外语教师基本掌握传统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将日常信息技术整合于外语教学,但还需进一步掌握更为先进或专业的信息技术手段,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表5 外语教师信息技能

在传统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方面,大部分的外语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及office办公软件,熟练制作并使用课堂所用课件,但对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有所欠缺,比如,数据处理软件及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回答“不确定”“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人数比重较大,总比重分别为61.11%和38.89%。这两项技能在个性化外语教学及科研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整合方面,外语教师们普遍能够使用数字化资源来进行辅助外语教学,能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来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等。80.55%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外语技能培训的教学服务平台和教辅软件。对于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有86.66%的教师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但对一些更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比如微课、慕课、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熟悉程度,大部分的外语教师缺少相关技能,选择“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和“不确定”人数达到57.78%,超过半数。

总之,大部分教师都具备娴熟应用日常信息技术的能力,还需提高对于更为先进或专业的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这些技术手段对外语教师信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外语教师还需拓宽信息技术知识面,深入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来扩展外语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信息技术与语言习得紧密关联,在语言教学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来营造并尽可能接近语言习得的自然语境,设计更为真实的语言任务,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实现外语教学个性化、人性化及教与学环境立体化,从而增强语言学习的效果。另外,采用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教科研项目,帮助外语教师找到更多研究课题,促进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在访谈中,受访教师被问及是否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概念,并阐述信息素养对于大数据时代外语教育及教师职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受访者们一致认为,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对外语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促进了外语教学,大幅度优化了教学方式,并且是教师的一种必备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但受访教师们并不十分确定信息素养的具体包含内容,回答基本符合问卷相关统计。其中一位中年教师还表示,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外语教学,但却增加了教师自身工作的劳动强度。这是由于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外语教师需主动求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外语教学的新生态,而这变化及开始的学习过程会让人感到劳动强度加大。但事实上,信息技术能为外语教学和教师发展提供无限发展空间。比如,当外语教师学会使用一些培训外语技能的教学平台和教辅软件时,就能够降低重复性的劳动输入,大幅度优化教学方式,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方式。总之,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现代技术及技术应用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助力自身科研水平提高。

四、提升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大数据时代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即敏锐的信息意识、扎实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大学外语教学的关键问题,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效用。[9]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具有较高的信息伦理水平,但还需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充分利用年轻化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针对研究结果,需要从外语教师自身能动性、健全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和团队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第一,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外语教学新范式,在全新的教育生态中,教学内容、模式和手段等对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严峻的挑战,外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力,积极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外语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还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理解信息素养,积极搜索和充分利用信息,使其成为外语教学、科研及自身发展的内需。

第二,管理层面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同时健全外语教师信息化培训机制,让每位外语教师都能够接受专门的信息知识,为外语教师清除信息技能的障碍。结合当前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需求,制定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案,为外语教师提供定时定量的培训活动。无论理论讲解还是操作观摩,其培训形式均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相结合。在理解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推送匹配需求的信息化资源,建构个性化的培训机制。另外,制定外语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或发展论坛等学术交流机制,参加推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等内容的学术会议也是提升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

第三,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时代更需聚合力量。团队建设能使外语教师凝心聚力,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和科研发展,也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在数字化时代,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新型教研形式,比如虚拟共同体、虚拟教研等新模式为外语教师的团队合作提供了更为包容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在团队中,构建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上合理的教师梯队。合作中建设有效机制,进一步激活广大外语教师,学会充分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外语教学资源的共享,创新外语教学模式设计,制作有外语学科优势和中国特色的线上精品课程。在团队的引领下,外语教师得到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大数据时代,信息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授课方式不断变化,信息素养成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信息社会所需的适应能力,完成外语教学的深度改革,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