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与企业异地并购的关系研究

2021-12-07 02:38兰秀文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异地劳动力成本

兰秀文,田 方

(内蒙古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2013年我国雾霾天气持续时间较久、覆盖规模较大,“雾霾”一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地区间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存在差异,为处于排放标准严格地区的企业进行异地并购提供了契机。处于空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企业受到当地较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的影响,其日常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为了缓解由排放标准引起的负面经营影响,企业有动机通过异地并购进入到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较低的地区经营。由此发现,基于地区间的空气污染存在差异,各地区所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也存在差异,空气污染作为政策调整信号使得企业进行异地并购成为一种可能。当前研究多从空气污染对居民身心健康、劳动力资源供给和错配等方面进行探讨,而空气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产生何种影响,以往文献并没有提供解释,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丰富了空气污染方面的理论研究。

企业异地并购是通过跨区域的资本流动这一主要形式对企业自身储存的资金进行再配置,从而促进企业成长。由于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异地并购比本地并购的监管更严,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可能会更高,企业并不容易实施异地并购。但是彭聪等人发现,即使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企业也能够通过熟人关系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源以降低并购成本,从而进行异地并购行为[1]。近年来企业异地并购的数量迅猛增加,本文以地区企业是否进行异地并购为样本,统计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从2010-2018年的并购事件中异地并购共计有5402起,占比近一半,该结果表明异地并购在并购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来说,异地并购的动因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动因,是指企业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来节约成本;另一类是成长动因,一般是指并购企业考虑到被并购企业的地理区位特征等有利因素,通过异地并购这一方式来实现规模扩张和提高经济效益[2]。当前关于异地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企业异地并购的因素,包括被并购企业所在地的投资者保护程度、制度环境的稳定性、地区间税收竞争、市场化程度、市场分割程度等,而关于空气污染这一外部因素与企业异地并购的关系研究仍然存在空白,本文对空气污染这一外界因素与微观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二、研究假设

(一)空气污染与异地并购

随着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提高大气治理效率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地方政府重视空气污染问题并制定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标准。出于改善地区环境质量的目的,地方政府希望本地区内的企业通过加大环保研发、提升环保专业处理手段等方式来降低空气污染。然而企业环保设备的购买和技术革新需要充足资金,并且面临设备投资周期较长,收益率较低和挤占生产性项目投资的问题,这使得企业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不高。相较于环保投资来说,企业会更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因为异地并购是直接购买或者控制其他地区的企业,通过缩短投资的时间周期、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吸收被并购企业的经验来提高自身发展潜力。潘爱玲和吴倩研究表明,为了使地区污染防治达标,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对企业的自由经营发展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对环境的防治,而政府的利益诉求多元性会损害企业经营效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背离,这种非理性的控制倾向对企业产生消极影响[3],当地企业为了减少不合理的政企关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获取目标企业拥有的资源,选择异地并购,避免企业遭受政府掠夺,减轻当地政府对并购方的管制,这使得企业可能选择异地并购。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污染越严重,企业异地并购行为越明显。

(二)空气污染、政治关联与异地并购

中央政府为了达到污染减排目标,将地区污染物减排总量纳入地方政府环保考核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的严苛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制的要求,倾向于和最大利益相关者-政府取得政治联系,利用企业获取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分析政府的政策动向,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建立政治关联的企业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落地,也使得政府出于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考虑,有意愿主动与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促成政府与企业的共赢。

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也有意愿通过并购得到外部资源和形成规模经济,然而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购企业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获得并购信息和进行并购战略决策,为了实现异地并购,政治关联是促进政企关系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取更多信息并消除区域差异。一方面,相比于不具有政企关联的企业,具有政企关联的企业能够掌握政策动态,这也使得政府更方便地获取企业的内部私有信息,便于更准确地进行估值,并且政府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政治地位优势来进行仲裁调解,降低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顺利并购[4]。另一方面,魏江等人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政治关联获得其发展所需的各种重要资源和条件,政府有意愿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来激励企业进行异地并购[5],如融资优势、政府补贴等,从而降低企业所需花费的并购成本,因此,政治关联会提高企业跨地区并购成功的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可能的假设。

假设2:空气污染是通过政治关联这一机制来影响企业的异地并购行为。

(三)空气污染、劳动力成本与异地并购

当企业所在地的空气污染越严重时,企业需要给职工支付额外的空气污染福利补贴,当空气质量越差时,所需支付的薪酬补偿也越高。此外,空气污染也会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流失、员工流失较多的问题,尤其高素质的劳动力趋向于搬迁到空气污染较小、劳动环境更好的城市。为了提高劳动力的黏性,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防止员工流失,这有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超出企业所能承担的合理区间,而作为除了日常生产成本之外的另一占比较高的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和经营弹性降低。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除了会提高经营风险,也会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提供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为企业异地并购提供了机会,这不仅能够为企业开拓新区域市场提供更大空间,而且地区间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发挥打破壁垒的作用,外部投资借助这一渠道增强政企间的交流和谈判,促使企业选择异地并购[2]。另一方面,由于空气质量较差对职工身心损害较大,职工会主动要求企业进行薪酬补偿,尤其自身能力较强的员工与企业进行谈判的能力更强,这同样会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理性的企业有动机寻求各种可能的方式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各地区间在空气污染程度上存在的差异,使得空气污染不严重地区的企业具有职工成本优势,这为企业异地并购提供了机会。这种由地域因素导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为想要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企业提供良好的机会,工资花费较高的地区企业更愿意并购工资花费较低的地区来达到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目的[6],由以上推知,空气污染这一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出于降低自身劳动力成本的考虑,可能会对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跨地区企业进行并购。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第三个可能的假设。

假设3:空气污染是通过劳动力成本这一机制来影响企业的异地并购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8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其中PM2.5指标来源于CSMAR的中国环保重点城市年度空气质量情况表,并对以下数据进行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样本;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并购企业的异地并购金额缺失的样本。经过筛选后,最后得到4287个观测值。同时,为了消减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除了PM2.5浓度之外的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假设1提出的空气污染对企业异地并购是否有影响,我们构造了如下的回归模型:

Yit=α0+α1PM2.5jt+α2Controlsit+εit

(1)

为了检验假设2和假设3,在模型(1)的基础上,从政治关联和劳动力成本的视角分别分析PM2.5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传导机制,为检验机制是否成立,设定以下回归模型:

Politicalit/Wageit=β0+β1PM2.5jt+β2Controlsit+εit

(2)

Yit=γ0+γ1PM2.5+γ2Politicalit/Wageit+γ3Controlsit+εit

(3)

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验证了企业异地并购行为与PM2.5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模型(1)的回归,第(1)列和第(2)列的回归结果均发现PM2.5与企业异地并购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即当某地区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时,企业会选择异地并购,从而验证了假设1。

(二)机制检验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2。表2的第(3)列中PM2.5的回归系数正向显著,验证了空气污染会影响企业的政治关联,第(4)列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异地并购的影响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政治关联对异地并购的影响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当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时,政治关联作为中介机制会促进企业进行异地并购,该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2。第(5)列和第(6)列检验劳动力成本这一中介机制的作用结果,第(5)列中PM2.5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正向显著,表明当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时,企业劳动力成本也会提高。第(6)列的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对异地并购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劳动力成本是促进企业进行异地并购的作用机制,该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3。

表2 空气污染与异地并购—基准回归和机制检验

(三)异质性检验

1.空气污染、地域差异与企业异地并购

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地域差异。由于不同地域的空气污染程度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异地并购行为。本文按照环保部颁布的《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为标准,对是否属于重点控制区进行划分。表3的第(1)列中PM2.5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而第(2)列中PM2.5的估计系数不显著。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重点控制城市企业的异地并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非重点控制城市企业的异地并购没有明显的影响。

2.空气污染、工资标准差异与企业异地并购

前文提到,空气污染是通过劳动力成本这一机制进而影响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空气污染会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基于不同地区的工资标准不同这一现实情况,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工资标准较低的地区并购。本文通过各年度各地区的平均职工工资这一指标进行分组检验,高于平均职工工资中位数的一组赋值为1,否则为0。表3的第(3)列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当企业所处的地区工资水平较高时,空气污染对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也充分证明,由于地区间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会选择进行异地并购,本文的假设2再次得到检验。

3.空气污染、政策支持力度与企业异地并购

对于企业来说,政府提供的支持例如政府补助等手段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向企业提供的资源,引导企业优化经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这说明政策支持力度有可能会影响由于空气污染而引起的异地并购。本文参照唐清泉、罗党论一文,以政府补助(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的合计金额除以企业当年营业收入来衡量政策支持力度(Subs)[7],用政策支持力度的中位数将样本分为两组,高于中位数的一组取值为1,否则为0,表3的第(5)列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第(6)列的结果并不显著。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当空气污染程度上升时,得到政策支持力度越大的企业进行异地并购行为更加明显。

表3 空气污染与企业异地并购-异质性检验

五、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问题

本文被解释变量选取的是进行异地并购的企业,由于影响异地并购的因素较多,可能导致出现遗漏变量、样本选择偏差和双向因果的问题。因此,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引入相对湿度(Rh)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通过对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发现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后,PM2.5与企业异地并购仍然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二)替换解释变量衡量方法

前文用PM2.5来衡量空气污染的程度,稳健性检验将PM2.5这一指标更换为NO2和PM10。由于NO2、SO2及PM10是环境保护监测中检测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因此分析NO2浓度和PM10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将解释变量替换为NO2和PM10,结果表明原有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

(三)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

前文用企业异地并购的金额来进行回归,这一部分将其用虚拟变量来衡量,如果企业进行了跨市并购,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检验后结果与文中结论基本一致。由于篇幅有限,未列示表格部分。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意味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才能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监管体系与政府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环境情况的政策,科学监测主要环境污染物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切实保障区域内空气质量并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另外,为了避免由于空气污染问题导致的劳动力流失问题,企业应该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强化绿色创新活动,切实参与环境治理,并提供更加清洁的环境,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保障高素质劳动力的非货币性需求,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本文的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空气污染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异地劳动力成本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