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2021-12-07 02:38其丽木格包斯日古楞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进出口内蒙古

其丽木格,包斯日古楞

(1.内蒙古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内蒙古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外联俄蒙,内接八省,不仅成为我国主要边境进出口贸易区,也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地区,现已建成19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对俄口岸4个、对蒙口岸10个、国际航空口岸5个。在促进我国边境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合作的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内蒙古也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动力较之以往更加长足稳健。作为拉动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双重砥柱的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研究两者的增长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探究有效提高内蒙古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及外商投资是否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效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全球经贸的焦点及关注热点,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基本形成两种比较重要的理论,即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替代论及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论。Robert Mundell[1]首次探究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将其引入人们的视野。他基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放宽生产要素在两国间流动的假设,进一步推断出国际贸易与外商投资之间的替代关系论,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资本边际收益带来影响,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贸易障碍会导致资本流动即直接投资。Gruber[2]基于1962年美国对外投资及出口数据展开研究证实了Mundell的结论。同时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James R.Markuson[3]针对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更深的研究,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性,同时在放宽某些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也存在互补性。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Eaton和Tamura[4]研究了美国和日本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日本来说,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均衡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日本的国际贸易,而对于美国的样本并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张如庆[5]利用中国1982-2002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进口和出口都有促进作用。姜巍、傅玉玢[6]利用中国1982-2012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长期来看,中国内向FDI与外向FDI均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效应,且内向FDI对中国进口贸易具有替代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就内蒙古地区接受的直接投资对内蒙古地区与其贸易的影响而言,很少有学者对内蒙古地区展开研究。笔者将针对内蒙古地区区位优势展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该地区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 内蒙古地区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 内蒙古地区外商投资规模

自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起,来自日本的三井株式会社与国内内蒙古自治区原伊克昭盟东胜羊绒衫厂建立合作关系。为了获得日本比较尖端的生产技艺与设施,东胜羊绒衫厂采取了贸易补偿的方式,开司米羊毛衫率先代表了内蒙古地区向境外市场的开放化[7],同时成为国内十二个西部省(市、自治区)进口境外资本和科技的第一个关键工程。随着自治区引入外资政策的改善及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利用外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在1985-2020年期间,投资额从原来的530万美元激增至18.2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较大,仅有小部分是境外借款。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内蒙古开始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加强区域与部区之间的合作,联合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三十余个国家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超四十家央企入驻,与香港建立了经贸合作周的引资平台,实际利用外资更是达到了48.43亿美元。FDI在之后的2014年出现了少量降幅,其原因或许在于受“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沿途各国的经贸限制有所放宽,导致产品的出入口部分代替了资本周转[8]。另外,资本在各国间的完全自主转移,同时增长了该地区的FDI。2020年,内蒙古地区新增43家外商投资企业,较之2019年减少了17家;外资金额实际利用总额为18.2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58%。从国别(地区)看,外商投资大多来自香港;就投资行业来说,以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为主。从资金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及包头市等。

(二) 内蒙古地区进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进口公司获国家对外贸易部、自治区政府的审批正式成立,其业务以进口本区外汇与其他外汇为主,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打破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单一国家贸易格局。此后该区域不断拓展在出入口经贸市场的空间,在出入口经贸额整体上实现了明显增加,同时逐步发展为中国对北方放开贸易的第一梯队。

自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先后开放了19个口岸,对外贸易发展根基深厚,无论是满洲里,还是二连浩特,皆是我国与蒙俄紧密相连的主要陆运口岸,对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决策性价值。应当注意的是,中国与俄国道路交通运货总量中的65%左右由该地区19个口岸承担,中蒙之间的货运有95%是由这些口岸完成的。2020年,内蒙古口岸的进出境货运量为6633.4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了27.1%,其中,进境货运量为5832.5万吨,同比下降了28.4%;出境货运量为800.9万吨,同比下降16.4%(内蒙商务厅)。

在构建“一带一路”中,持续拓展对外贸易空间,中俄、中蒙间边界区域的商贸联合表现出良好态势,内蒙古在对外贸易领域斩获了令人惊喜的成绩。有数据显示,2017-2020年间,该地区的进出口总值依次为942.42亿元、1034.4亿元、1095.7亿元、1043.3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的增长率分别为22.8%、9.9%、5.9%、-4.9%。

以美元统计口径,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为1506524.7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87422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5%。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经营单位所在地)出口额为504093.8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42738.6万美元,同比下降了7.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口额为1002430.8万美元,相比2019年减少了44683.6万美元,同比下降了4.3%。其中,进口商品主要为资源性产品,如铜矿砂、铁矿砂、原油,这三类产品的进口额依次为126.8亿元、95.4亿元、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8%、10.2%、54.6%;此外,煤炭的进口额总计为132.06亿元,较之2019年下降了36.1%;上文提及的进口产品在内蒙古地区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多达57.2%。出口商品结构中葵花籽、酮及醌、抗菌素较2019年涨势迅猛,其中酮及醌、抗菌素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07.5%和31.3%。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累计出口额为48.2亿元,增幅达8.5%。

但由于内蒙古地区经济规模并不大,人口少,近年来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并不高,缺乏对外贸易优势产业,同时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且缺乏竞争力,有待挖掘优势产业并优化产业结构。此外营商环境不佳,导致对外商投资牵引力不足,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呈现不稳定态势。

三、内蒙古地区外商投资与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实证分析重心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投资关系层面。这是因为直接来源于境外的资本在规模和流量上都会给该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深刻作用,考虑到本就滞后的变量因素,本文对于外商投资有关信息的搜集,首先选取内蒙古地区从1995年到2019年期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量与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所需出入口贸易有关信息来自内蒙古统计年鉴。

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和理论信息,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中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协整法展开研究,考虑到多数时间序列变量缺乏稳定性,若直接展开OLS回归,将很难辨别回归的真假性,所以此次研究先检测了变量的稳定性,然后再进行协整检验。这一过程中,着重通过OLS回归模拟框架搜集到的残差信息展开单位根检测。若单位根存在于残差序列,就能证明不同变量间关系具有协整性,否则,排除协整性。最终再展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测,目的是深挖并验证存在的逻辑性因果关联。

(一) 数据及变量

本文选取的数据为内蒙古自治区1995-2019年实际利用的外商投资额(FI)与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口额(IM)、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出口额(EX),分别作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考虑到将数据取对数可有效消除搜集到各时间段的数据的异方差性,同时时间系列的属性与彼此间的关联性不会受到影响,故此次研究在变量数量选择上确定为自然对数,再分别获得LNIM、LNEX、LNFI各时间序列变量。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测LNIM、LNEX、LNFI各变量的单位根,引入Eiews10软件并得到以下结果。

结合表1数据,不难发现在10%显著性水平下,时间序列变量LNFI、LNEX和LNIM各变量的原序列均存在单位根,皆为不平稳序列,并非同阶单整,即使经过一阶拆分也不是同阶单整。但是,经过二阶差分,二阶差分序列在相同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假设,变量均平稳。换言之,即同时存在二阶单整,各变量均是I(2)同阶单整序列满足了检测协整性的先行条件,能够用以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表1 检测不同变量单位根的结果

(三)协整检验

先通过OLS对变量样本展开回归处理,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为LNFI与LNIM、LNEX,基于此进行以下研究框架的设置:

LNEX=C(0)*LNFI+C(1)+et1

模型(1)

LNIM=C(2)*LNFI+C(3)+et2

模型(2)

以上模型中,代表残差项的分别是et2和et1,代表变量系数的分别是C(3)和C(1),代表常数项的分别是C(2)和C(0)。运用OLS法对以上两个框架进行回归处理,得到如下方程式:

LNEX=1.4678+0.8466*LNFI

方程(3)

(t=3.005289)(t=12.80337)

R-squared=0.8723AdjustedR-squared=0.8670F-statistic=163.9262

LNIM=0.4233+1.0419*LNFI

方程(4)

(t=0.632839)(t=11.50399)

R-squared=0.8465 AdjustedR-squared=0.8401 F-statistic=132.3418

检测结论表明,方程(3)(4)都存在比较明显的F值,均具有优良的拟合度,分别达到87%和84%,同时不同变量也存在非常明显的t值,这意味着各变量都得到验证,同时构建的框架具有合理性。另外,通过方程(3)(4)求得两个回归残差系列:et2和et1,检测残差的单位根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表2 检测残差单位根的结果

结合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在10%的临界值水平下,方程(3)和(4)的残差都通过了单位根验证,都具有稳定性,这意味着二者的各个变量间关系都具有协整性。也可将其理解为内蒙古地区的外商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间关系一直比较平衡。详细而言,LNEX与LNFI形成了长效化、正向、平衡的关系,LNEX将随着LNFI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增加0.8466%;LNIM和LNFI同样形成了长效化、正向、平衡关系,LNIM将随着LNFI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增加1.0419%。

(四)Granger因果检验

在平稳时间序列条件下,经济变量X和Y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若X、Y两个变量囊括了与过去相关的条件,从评估成效来看,只包括以往信息的情况不如Y变量,也就是说,若X变量能够实现对Y将来改变的更好说明,则其能作为Y变量的格兰杰诱因。

LNIM、LNEX、LNFI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具备检测格兰杰因果关联性的前提,经过检验得到如表3所示结果。

表3 检测不同变量格兰杰因果关联的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LNEX和LNFI间关系为单向因果,导致LNEX发生波动的诱因并非LNFI,导致LNFI发生波动的诱因并非LNIN。对滞后长度等于1、2的验证结论进行分析并得到,不接受预先假定的条件,也就是LNFI发生波动的诱因为LNEX,内蒙古地区外商投资出现波动的诱因在于出口贸易。对滞后长度等于1、2的验证结论进行分析得到,LNIM发生波动的诱因并非LNFI,也就是说内蒙古地区进口贸易出现波动的诱因并非外企资本的注入。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梳理内蒙古地区对外贸易市场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得知,该地区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敞开了跨境商贸的大门,早在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时,内蒙古地区经济腾飞和经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便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契机,同时也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之下,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突飞猛进。笔者以1995-2019年内蒙古地区引进外企资本和跨境商贸的现状展开了研究,同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测了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投资存量间关系为正向、长效化、均衡性的,同时存在互补性,具体而言,即本地区吸引的外企资金能够使进出口贸易领域出现创造效应,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将随着外商投资存量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分别增加0.85%、1.04%,即为出口贸易带来0.85%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1.04%。除此之外,外商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性,也就是本区域外商投资发生波动的诱因能够用出口贸易予以说明,而外商投资无法对进口贸易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加快内蒙古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使其与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更加协调均衡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基于上文分析得到结论,内蒙古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投资间关系十分密切,要使内蒙古地区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协调一致,不可仅注重对外开放和出口贸易,而轻视甚至是忽视外商直接投资,必须二者兼顾,唯有有效把握二者之间的双向互补关系,实现协调发展,才可以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长足的根本动力。

对边境地区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疑为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内蒙古地区在国家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政策的背景下要把握好契机,形成合理性更强、积极性更高的引进外企资本注入的措施。此外,在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带动地区进出口贸易时,还要合理发挥出口贸易对外商投资的牵引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管齐下,促进内蒙古地区对外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二)对策建议

1.挖掘优势产业,扩大吸引外商投资

一直以来,内蒙古地区吸引外资产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等资源型产业,不仅对生态环境不友好,还阻碍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利于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尤其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后,内蒙古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防跌入“资源诅咒”陷阱,由此内蒙古急需挖掘并发展新的优势产业。例如内蒙古兴安盟的水稻产业,在袁隆平院士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及兴安盟广阔肥沃的种植环境下,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完善水稻产业后,“兴安盟大米”不仅能够走出内蒙古,还有望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提供绿色农产品。等品牌声誉打响、贸易通道打通之后,可以进一步扩大到阿尔山山珍,阿尔山盛产纯天然的木耳、蘑菇等菌类产品。这不仅能带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升级,也能帮助兴安盟摘掉贫困落后的标签,符合我国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又能降低内蒙古东西部、我国南北部的经济差距,能达到投资拉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良好循环。

2.优化外资利用,提升贸易产品竞争力

不断改善内蒙古地区营商环境建设,以吸引技术含量高的外商投资企业[9],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利用率,从根本上增强外资企业在出口方面的竞争力,实现内蒙古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之间的良性互动。营商环境作为政府与市场的交集领域,同时也是衡量地区市场化、开放化水平的重要指标[10]。参照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要求,将发展重心集中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与贸易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等方面。因此,内蒙古地区应从传统的初级产品转向高新技术产品,逐步降低初级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占比,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实行以扶持优势行业及科技引领发展的政策建议。同时,运输、通信等外部因素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为此,有必要加快运输、通信以及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以此来减少贸易和投资成本,为内蒙古地区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机会。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进出口内蒙古
2022年中国化肥进出口量统计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进出口经理人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浅谈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