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脱贫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贡山县为例

2021-12-08 08:05和又真
花卉 2021年22期
关键词:贡山生态旅游耕地

和又真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贡山 673100)

生态旅游脱贫不仅和城乡发展以及农村经济转型有一定的关联,和我国的生态环保行业以及旅游经济体系也有极强的联系,那么,利用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区域脱贫是社会多个主体的具体任务。因此,结合贡山县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析,并且提出生态旅游脱贫对策,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研究课题。

1 乡村振兴环境下生态旅游脱贫的具体开展背景及条件

受贡山县林业和草原局委托,保山华茂林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 年5 月编制完成《贡山县“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总体规划(2020—2022)》,其中在认真分析贡山县生态建设、生态扶贫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规划布局、规划重点任务、工作推进路径等内容,并分析预期效果,明确实施措施、保障措施和效益。

2 贡山县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环境恶化

贡山县“两江”流域面山林地低质低效,荒山荒地突出,废弃工矿、地质灾害、毁林开荒等造成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出现“伤疤地”和生态“天窗”。由于植被破坏、地表破碎、岩石松软,长期的雨水冲刷,滑坡和水土流失时有发生,生态系统受损明显,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

2.2 退耕地局部退化

往年退耕还林地管理粗放,局部出现退化趋势,部分退耕还林中的经济林由于管理不善,致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部分退耕还林中的用材林由于疏于管理,没有及时修枝抚育,导致枝杈交错,严重影响林木干形和材质。退耕树种比较单一,树种结构的单一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2.3 耕地退化严重

怒江流域面山可视范围内部分农田、耕地等级低,基础设施薄弱,养分亏缺失调,地力逐年下降,耕作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等问题。单一的种植结构导致作物产量低、质量差,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2.4 景观绿化美化不足

受到传统农耕生活的影响,当前贡山县的景观设施建设不足,绿化水平远远达不到标准指标,例如德贡公路捧当乡闪当村委会丙福段K21+600 处,公路原生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敏感,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很弱,沿线植被绿化少,绿化的方式比较单一化,没有更好地使绿化起到其本身的绿化生态功能,滑坡、泥石流现象较严重。同时在村落聚居的位置也存在绿化设计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2.5 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贡山县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条件受限,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要素投入不足,贫困群众缺乏基本生计,缺乏长效产业支撑,贫困群众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自我发展能力滞后,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针对贡山县的具体贫困情况落实一系列的优化方案,但是效果依旧不够明显。

3 贡山县生态旅游脱贫策略

综合贡山县的实际情况来讲,虽然当前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具有较为良好的改善空间和优化基础,那么利用生态旅游来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可行性。综合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旅游脱贫策略分析。

3.1 落实好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在贡山县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打造平衡的生态发展状态,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来构建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选择适合当地地理气候环境的经济林果和生态树种,如:苹果、桃树、樱桃、珙桐、红豆杉、大树杜鹃、枫树、樱花等,以土地流转或集体经济建设、企业推广种植的方式建设产业。实现怒江两岸成片治理,基本消除“疮疤”、生态“天窗”,进一步改善林分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山坡绿起来,生态建起来的效果,实现800 多户贫困人口增收。

为保证生态建设具有长效性,落实具有持续性的基础性评价工作。乡党委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个村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护村队、文体队,利用“小广场大喇叭”每日播放新闻联播、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党员十包”活动,通过党员设岗定责,包人居环境、包政策宣讲、包家风建设等,让每一名党员都行动起来,带动群众移风易俗。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独龙人民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为今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3.2 退化耕地巩固提升

原有粗放式的农牧生产方式,对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较大,同时也导致部分经济作物的价值难以发挥,因此建立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实现耕地的优化建设,能够为后续的旅游经济发展以及农耕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从具体措施来讲,退化地块补植补造生态经济兼优的经济林果林木品种,如:苹果、桃树、樱桃、梨树、橘子等蜜源花卉树种实施填土回肥、修枝整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确保退化地块实现绿化,进一步改善立木环境,提高立木质量,增加单株产量,保证产业实效。

3.3 落实好退耕还林建设

退耕还林是还原生态本身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打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根本举措,结合贡山县当前的耕地体系来讲,原有的耕地系统对自然资源的损害较大,因此必须结合退耕还林的具体标准,以及当前经济作物的实际发展趋势进行调整。

例如,将退耕还林建设与“一乡一品”林果产业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树种选择以“宜花、宜果、宜产、宜地”为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每个乡镇重点确定一种经济林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兼顾客观条件,同乡镇内地理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以“一村一品”的模式打造,以行政村为单位重点确定一种经济林果品种。这种方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林地本身的利用价值,也能够实现农民增收。

3.4 调整原有的种植结构

利用生态旅游来实现地方经济的优化,必须保证整体的生态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同时农耕经济也要具备合理的分化标准,这其中可以结合原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例如优化、调整怒江流域面山可视范围内农田、耕地种植结构;区分耕地等级,分类实施,将种植业结构调整与“治伤疤”工作融合推进;全面调减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利用一般性耕地、农田,大力推广蔬菜种植产业建设;在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内,重点推广蔬菜、草莓及替代高秆低效农作物种植。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实现等级低耕地种植业的高质高效目标。

同时,调整产业基础,乡党委反复研究,确定培育以草果、羊肚菌、独龙鸡、独龙蜂等为主的林下生态特色种养殖业,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并把思路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走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的发展路子,使绿水青山成了独龙人民的金山银山。

3.5 构建“怒江花谷”旅游生态链

生态旅游脱贫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其经济效益和旅游价值,由此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那么自然资源的建设,就必须具备可观赏性和经济效益。

加强贡山旅游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治理,以美化绿化、景观景点打造为主要目的,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怒江花谷”示范点。利用“三区三州”木本蜜源花卉种植项目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围绕县城、乡镇集镇中心面山、美丽公路沿线弃土场、乡村公路两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色旅游扶贫示范村、路域可视范围内村庄、独龙江国家公园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采取村间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以经济林果、观赏树种、常绿树种搭配灌木爬藤,如:苹果、桃树、紫薇、海棠、蔷薇、爬山虎、大树杜鹃、樱花等,适度结合产业发展,点、面结合,分阶段实施。

这种方式不仅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公路美化程度,落实村容村貌整治,也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怒江花谷景观,能够有效实现区域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贡山县本身具有较为良好的自然基础,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化发展空间,因此必须调整原有的农耕生产模式,以及生态管理模式要建立在可持续化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绿色生态体系,合理地分化种植结构,利用经济作物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化,同时借助自然地理环境以及资源体系,构建旅游生态系统,在强化景观设计以及绿化覆盖率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脱贫。

猜你喜欢
贡山生态旅游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