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2021-12-08 23:11陆丽娜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化学

陆丽娜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能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探究化学理论知识,并且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问”的情境,为他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提问;课堂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2-007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在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诉求和课堂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问题“问”出课堂教学效益。“问”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问,二是教师问,不同的人提问效果也不同,因此,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师要正视这一教学挑战,合理优化“引问”“发问”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在“问”中感知化学内涵,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做好“问”的准备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认为“灌输式”讲解是最符合教育现状的,实际上“‘一言堂教学模式”枯燥呆板,缺少各种形式的“问”,学生思维僵化,并不能真正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当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保证“问”的顺利,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之后的“问”做好充分准备。课前五分钟,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细小物品,比比谁选的物品最小,有的学生选铅笔屑,有的学生选头发丝,有的学生选灰尘……在欢愉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这一小游戏富含趣味性,学生的情绪也放松了下来。接着,为了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先问:“你们选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看得见的物品,从化学的角度去看是否还存在更小的物体呢?”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干涉,鼓励他们根据问题自由发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他们会主动拿起课本,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相应内容。此时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一些思维上的启发,指引学生探究的方向,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这一铺垫,学生对教师的“问”不再抵触,同时也慢慢地引发了自身的深入思考。这样,为下一阶段的“学生问”做好了铺垫。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看作是“问”的准备阶段,其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平台,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化学思维的限制,使得他们能主动质疑,并且能按照教师的问题思路一步步深入挖掘,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二、创建多种问题情境,丰富“问”的方式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初中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建多种情境来丰富“问”的方式,使得提问的方式不再那么生硬直接,适当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善用现代多媒体资源,将其作为情境创建的媒介,使得“问”的过程更加具体,促进学生更好地根据问题内容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通过创建情境丰富“问”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讲述酸和碱的定义:酸是只能释放出质子的物质;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只通过理论描述学生很难有效辨别二者,这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如醋、碳酸饮料、洁厕灵、生粉、苏打粉、生石灰等,把日常生活和化学课堂进行串联,创建生活化情境。学生看到这些生活物品时不清楚它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这时他们会问:“这些物品可以怎么归类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出指引:“这些物品实际上都是酸和碱的其中一种,从化学的角度寻找物品之间的区别就能将其归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活学活用,尝试着利用酸和碱的定义对物品进行分类。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问得越来越多,如有的学生问:“是否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区分酸和碱?”有的学生问:“酸和碱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问题,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情境创建是丰富“问”的方式的一种手段,但是如何利用好情境“问”出来却是需要教师去思考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诉求,结合现阶段化学教学的要求,对情境创建方案做出针对性调整,使得每一次“问”都能顺其自然,让学生从“问”中汲取更多的化学知识。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优化“问”的手段

实验是化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实验一笔带过,认为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作用,这一想法显然是错误的。相反地,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优化“问”的手段,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问,学生之间也会相互提问,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化学实验,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物质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优化“问”的手段。大部分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次数较少,对于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引入化学实验。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木炭燃烧、纸燃烧等,根据这些现象,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些物品为什么会燃烧?问题提出后,引入“物质的燃烧”实验。教师分别做了不同的演示,一是用打火机把纸点燃,二是在引燃的纸上铺一层沙子,三是把引燃的木棒放入水中。学生看到这些演示后纷纷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了猜想:物质燃烧一定要温度高,有空气。这时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演示:用打火机分别点纸和金属板,并提出第二个问题:用打火机点两个物品,温度都很高,为什么纸片燃烧而金属板不燃烧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好奇心被激发,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入“着火点”这个概念,让学生通过了解“着火点”解决心中的疑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分别做了真空实验和助燃实验,并提出第三个问题: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认为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学会改变思路,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教师在学生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慢慢引入“助燃物”“可燃物”两个概念,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化学知识。最后,教师适当延伸,给学生留下悬念。教师做了一个镁条燃烧实验,并向学生提问:镁条在水中熄灭后为什么拿出来仍然会燃烧?此问题提高了本次课堂教学的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化学实验是“问”的重要媒介,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好奇心会更强,教师要借助实验一步步提问,循序渐进,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水平。

四、合理应用评价机制,发挥“问”的作用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调整,防止类似问题的继续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现状,适当调整评价方式,将评价“问”出来,使得学生在提问、解问中明确自身缺陷,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之后的化学学习中。

仍以《物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的教学为例,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增设了一个评价环节。第一步是教师以问导评:“你们认为该实验教学有什么不足之处吗?你们有什么诉求呢?”设置此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诉求。学生在听到问题后积极地说出了自己对实验教学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亲自动手的次数太少,有的学生认为实验中师生交流匮乏等,这些都是教师之后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第二步是学生互评,实验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较多,他们会相互提问:“我在实验中有什么错漏吗?”同学间给出的评价多涉及细节,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优化。第三步是学生自问,学生要反问自己在本次实验中收获了什么,有什么不足,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多种评价手段的结合使用能让“问”更加有效,使学生能在各种“问”中正视自己的不足,这对学生化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着眼于课堂,留心学生的学习诉求,通过“问”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活动中,并且使他们在“问”中不断优化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好“问”的节奏,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辅助。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军上.浅谈:“问”出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来[J].赢未来, 2018(12):215.

[2]  钱小军.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J].读天下(综合), 2019(11):120.

[3]  李巨献.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析[J].速读(上旬), 2019(8):88.

[4]  苏文敏.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 2020(6):124-125.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