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与路径

2021-12-08 02:27莫燕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重要性初中语文

莫燕萍

内容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带有独特烙印的艺术形式,语文作为一门民族性学科也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性。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在教育原理、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相通性,所以将书法引进初中语文课堂有法可行。书法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路径主要包括营造环境、培养优秀教师、遵循客观规律、完善评价体系。如若将书法以合理的姿态引进初中语文课堂,就有可能在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中找寻效益交叉点,实现共赢。

关键词:书法教育 初中语文 重要性 路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活变得愈发便捷,也使得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但是也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弊端,不少人都曾经历过提笔忘字的尴尬,与此同时学生书写能力的下降使得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双双陷入尴尬的局面。中国历史早期的正规教学就十分重视书法,例如传统六艺中便强调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书法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受限于书法专业教师短缺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多方面因素,我国的专业书法教育仍面对棘手情况。书法的内容不仅仅是实用写字教育,也包含审美教育,但在中小学教育中书法常被划分为写字教育从而被简化对待。基于语文教育与书法教育两者强强联手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如若将书法艺术以合理姿态引进语文课堂必将会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书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存现状

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书法本身特定的文化内涵,书法理应以主动的姿态与语文课程融合,进而实现共赢的目标。

(一)书法的重要性

在灿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书法总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它绝对不是一座孤岛,它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彼此相互联系。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使用毛笔来书写汉字,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饱满。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汉字产生之初就相伴而生,书法本身是写字教学,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练习书法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审美能力的发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识字写字部分的相关要求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第四学段中强调了“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将书法艺术引进初中语文课堂是非常必要且有路径可寻的。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书法教学现状

1.定位边缘化

现如今虽然书法热的浪潮顺势而起,但是由于我国书法教育系统尚未完善,无法为各个年龄段、全国各个地域均配备专业书法教书以及规划科学的书法课程。语文成为书法的重要依托。小学阶段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了多个“书写提示”板块,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对于书法教学走进语文课堂的姿态已经从生涩走向成熟,呈现出系统、科学的特点。相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所渗透的书法教学,书法艺术在初中阶段的角色扮演略显单薄。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强,语文课堂多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识字写字也成为考试的附庸,全然失去书法渗透的意味,漠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2.存在模糊化

大多数时候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起伏,并不在意书写姿势、笔画顺序等细节的正确与否,也不重视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好爱好,将书法排斥在语文教学之外。部分学生自身也缺乏对书法的正确认知,对于书法学习热情不高。加上各方面对书法艺术的不正确认识以及淡视,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变得举步维艰。诚然,第四学段的学生因为学习科目的增加导致各科学习时常被压缩,实在不宜将大量的书法教学安排在语文课堂当中。但是,结合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仍充斥着难以避免的应试教育,识字、写字被驱策成为考试附属,何谈感受汉字美感,提升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题中之意。随着现如今的书写教育弱化,以及外语学习对于母语的负面冲击,母语书写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书法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之处

书法艺术距离现代生活较远,距学生实际生活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书法知识这一举措难以实现,书法教育不仅有大量书写技能的传授,也和语文教学一样涉及文化背景的折射、蕴含着极高的审美情趣。书法和语文作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体,为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书法艺术提供了可能性,两者在教学原理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共通之处。

(一)教学原理与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在认知方式上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对待书法学习和语文学习会产生个体的独特思考。两者都十分注重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它们的学习过程都是长期性的、变化性的,是需要科学规划的。初中正是学生兴趣培养的第二阶段,不同于小学低年龄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专注力、耐力等多方面的属性都在飞快的发展,学生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作为民族性学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妄想“一日看尽长安花”将中华民族的知识结晶短时间全部吸收内化是不可能的。现代语文课堂强调通过规范的语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在视觉上给予欣赏着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与语文教学过程相互贯通、密不可分。两者的教学都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法教育以汉字知识与文化、书法知识与技能等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通过对历代经典书法作品的赏析、临摹,以及独立的书写实践来增长学生的人文积淀,培育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和书法教学都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情趣和品质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纯洁意志,培养高尚情操,认识美、创造美。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在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不是培養专家型人才,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深化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字的认知,将爱国主义情愫悄悄渗透到学生的认识体系。这时语文课上的书法教育不再局限于单方面的临摹、记忆背诵,而是根据语文课堂所穿插的文学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去领悟书法学习的精髓。最终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等信念,提升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传承经典作品的独特情志。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书写的规范性愈加严格,无论是在平时行文还是在卷面书写方面都着力要求学生保持卷面的整洁,注意书写的正确与规范。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书法教学中强调直观原则、实践原则、个别原则、差异原则、系统原则等原则。这些原则与语文教学有较大范围的共同性,很多人对语文学习存在刻板印象,以为语文是最为简单的科目,只需要在考前将知识点进行背诵就能应付考试,即使分数不是特别出彩也不会差到哪里。语文学习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为学生创建和谐、鲜活的课堂,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说的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提升綜合素养,修养心性。书法学习亦是如此,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独立个体,性格、爱好、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如若将学生都放在一个框子里束缚了学生肆意的生长力与盎然的创造力,世间便缺少了惊艳的书法作品。中国传统书法的书体样式丰富,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每一书体形式都是时代演进的衍生物,它们各具特色,背负着历史的痕迹。书法不仅要传承上一代人的精华,使其灿烂绵延不绝,也需要基于本体生活经验持续创新,千篇一律的作品不能说是失败品,只是缺少了独有的灵性,便与生命的存在不相契合。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进而领略语文学习中更深层次的妙处,体悟蕴含在文字背后更深厚的情愫。书法知识巧妙、合理融入语文课堂,可为学生探索宽阔的领域,增添语文学习的韵味提供学习支持。

在教学方法上,两者都强调启发诱导法、训练法、联想法等。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均有涉及。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各阶段的考试,也需要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学习从最简单的识字认字板块开始,书法教学从最基本的书写姿势、书写态度以及书写结构着手。帮助学生在开始之初就端正态度、摆正姿势、树立良好人格。书法艺术学习的专业性较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缺少空闲时间用以专门练习书法,同时也因为书法艺术的知识网络庞大而深厚,不仅有复杂的理论知识也有着较为鲜明的实践性,难以短时间速成。“语文教学恰恰强调日积月累,这与书法艺术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感受写字之苦,写字之枯燥,练就了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的能力。”

三.路径

为更好将书法艺术引进语文课堂,道路是可多元选择的,方法是多可元变化的,努力方向是可多元调整的。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优秀教师、遵循客观规律、完善评价体系这四方路径,将书法艺术以细水长流的姿态引进初中语文课堂。

(一)营造良好环境

书法教育不是边缘化的存在,它是中华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名大将,应当受到重用。首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应渗透部分书法元素,使其承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又突显升华。结合专业书法教材,提取相关元素融入语文教科书书中,这样可为语文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进而使书法元素以主动的姿态渗透到日常的语文课程中。其次,班级氛围与学校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各科任教师理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不打乱正常学习节奏的情况下不强加干涉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法。学校要在细节方面进行熏陶感染,校园随处可见的标语就可顺势借用书法艺术形式呈现。再者,要获取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形成家校合力,全方位地为书法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提供坚实后盾。

(二)培养优秀教师

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端正态度,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的责任自觉纳入心中。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的藩篱,才能将书法艺术更好地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上多要求教师使用规范的正楷字进行板书,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内容与做好课堂笔记,减少学生识字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语文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学习对象,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书法学习态度,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在培养语文教师的阶段就应当开设相对性的专业课程,帮助未来的语文教师获得相应的部分技能。现如今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时都着重地培养训练学生的“三笔一画”,对于优秀语文教师的培养理应更加严格、规范。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落实识字、写字等学习任务,在硬笔、软笔书写方面下足苦工。另外,结合语文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书法家以及书法作品,适当为学生对名家作品的认知给予时间和空间,并做出相应的指导。

(三)遵循客观规律

学习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客观规律而反复横跳。语文课程无法专门划分大量时间给予学生进行书写练习,但是可以在课堂上穿插部分书法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奠定原理性知识,鼓励学生正确认识书法这一领域,将文字、文学、文人等历史趣事与书法有机结合起立,增加趣味性,给予辅助性。大量的临摹练习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身上,这就要求开创丰富多样、科学合理的书法教学方法。尝试将其引进语文课堂,使两者的效果叠加,不失为一条光明之道。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牢牢把握课堂核心,避免课堂内容的分化,语文课仍旧是以语文课程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将书法艺术引进到语文课堂时要要注意教学重点的区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兴趣,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摒弃粗俗,拥抱纯真。

(四)完善评价体系

语文和书法各有其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但是语文和书法的结合不仅仅依赖于现有的评价体系。随着课程的深入融合,评价体系也应该随之进化。例如可以依据现有评价标准重新拟定适合的评价标准。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要求书写正确、美观、符合审美体验。在关注字形、书写姿势等外显部分时,也应对学生内部情感的发展,认知的深化等隐形部分进行测评。同时鼓励学生应该根据个体经验、为书法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此外,还应该丰富评价主体,不仅让学生参与评价增加参与感与成就感,也应当让家长以及其他人员适当参与评价,让书法活跃在语文课堂中,也走出课堂外。

相比小学阶段书法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渗透,第四学段整体而言在书法与语文课程的结合这一部分稍许淡化。不同于前三个学段语文教材中所穿插的“书法提示”等书法教育等元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少见如此直接的书法学习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可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优秀教师、遵循客观规律、完善评价体系等路径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对书法教育的热爱以及树立对书法的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

[2]法苏恬.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究,2020,15(03):59.

[3]杨晓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34-36.

[4]李沁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书法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5]刘秀红.让书法艺术成为语文教学的瑰宝[J].汉字文化,2017(06):39-4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重要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